我是这样抄袭着做产品的 因为抄习,所以抄越

个人觉得互联网的产品设计首先是个快速迭代的过程,其次是个不断的被抄袭、抄袭、再被抄袭这么一个大的迭代过程,整体来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条件是,你是否能“抄越”。因为抄习,所以抄越!
  
  是的,我是个抄袭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师。
  
  这点我毫不否认,如果某个产品模块我不会设计,我会毫不犹豫的拿我竞争对手的或者类似的产品来进行抄袭。然后把做出来的东西交给我的用户来做检验,最后修改与完善。
  
  我的抄袭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求同
  
  拿到某个需求之后进行分析,并与我脑袋中储存的我用过的我见过的产品进行比对,如果没有就去搜索。发现我现在做的产品和我之前用过的产品的相通点。
  
  2)存异
  
  认认真真的使用一次存在与我现在做的产品相通的产品,去看大家对他们产品的反应,以及我用我自己的观点和掌握的知识做出判断。看哪些是他们做的优秀的,哪些是他们做的不好的,哪些是对他们而言可行但是却不能放在我的产品上的。
  
  比如,Gmail的邮件功能做的很强大,防spam模块也很赞,但是,类比这个去做电子商务网站的邮件系统,那就绝对是得不偿失了。
  
  3)组合
  
  研究完所有类似功能的产品之后,我会发现A家的未登录提示做的很赞、B家对于文案的优化很合人心、C家的信息架构很牛掰。然后我需要做的就是把A、B、C三家的优点做综合,然后分开抄袭。
  
  是的,完全抄袭一家的产品是低级的抄袭,也是不认真的抄袭。
  
  4)优化
  
  也许D家的类似产品的创意很棒,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实在太烂了,用着超级不爽。我就会选择把他的创意抄袭来,然后进行优化。
  
  比如,之前做电子商务平台商铺系统的时候,有个小站搞了个“邻家铺子”的小功能。但是,点击“邻家铺子”按钮的时候他只是对所有的店铺进行一个按顺序的在 新 页面打开而已。我觉得这个创意太牛掰了,但是这个设计太糟糕了。于是,我也做了个邻家铺子的模块,我把规则修改成从与当前用户浏览的该店铺的同类店铺中随 机打开一家进行展示,既达到了邻家的目的也做到了契合用户兴趣。
  
  5)修正
  
  当把这些抄袭来的东西进行拼装之后,属于我的抄袭作品就出来了。它看着像是披着A产品的皮,拿着B产品的刀,走着C产品的步子,还比D产品多戴了顶帽子。但是战斗力如何则是由我的用户说的算。
  
  快速上线之后,通过后台流量的监测、用户的回馈、相关领导的意见等等就能知道这个组装出来的家伙是变形金刚还是坨泥巴了。这个时候你也知道问题点出在什么地方了,迅速做出判定,然后修改之。
  
  概括来说,这就是我的产品设计迭代理论。个人觉得互联网的产品设计首先是个快速迭代的过程,其次是个不断的被抄袭、抄袭、再被抄袭这么一个大的迭代过程,整体来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而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条件是,你是否能“抄越”。因为抄习,所以抄越!
  
  当然,不排除你是天才的产品设计师的可能,那么,如果你是个完全就只按照自己脑子里的设计想法去设计而不会参照任何其他人的产品的设计师,请,尽情的鄙视我吧,我完全真诚的接受你的鄙视!
  
  最后,用毕加索的一句话结尾: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Picasso

时间: 2024-08-28 02:40:09

我是这样抄袭着做产品的 因为抄习,所以抄越的相关文章

关于做产品

毕业这段时间,我只在一个做外包的公司呆过2个月有多吧,后来就没有在外包公司呆过.后来,我在若干公司呆过,这些公司可以说是都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产品,我所指的是,他们有一款在持续改进的App,或者某个产品. 所以,对于做产品,我是有一点点的认知,我这个认知,是从我过往的经历中获得的. 比如,我曾经在一个专门做环保监督管理系统的公司呆过.这家公司,有自己专门的业务系统,这个业务系统是专门针对环保监督管理行业的.这个业务系统做的事情,就是做环境监督管理.该业务系统,在各个地方政府的环保局中被环境保护

摇摇开门:支付宝的痼疾、做产品与谈恋爱

好久没有打开支付宝了.一是因为自己平时没多少时间购物,二是因为这支付宝,现在每次打开都特别的慢,很多的加载项,整个支付宝几十M的大小,就算打开,里面的弹窗以及各种提示一大堆,几分钟之内不能好好的使用...产品做到这个程度,也是蛮拼的.不过就购物角度来说,支付宝是蛮受人欢迎的,一是因为竞争对手财付通实在不争气,将自己产品封闭得死死的,而且还复杂:另一个原因就是淘宝上购物,人家商家都默认支付宝,以及支付宝的扩张策略-很多线下店铺都认同支付宝支付...从这几个原因来讲,支付宝拥有了最多的支付用户群体.

用做产品的思维做培训

IT行业好像是离创业只有一步之遥的感觉,每天都在上演着某某大牛离开大组织自己创业的戏码.如果你分析下他们的动因,你会发现往往离不开痛点,试错,快速迭代,极致用户体验这些内容.然后还有另外一批大牛们利用浸淫多年的互联网经验和资源来整合那些有爆发点的垂直行业.每个传统行业感脚都快要被玩坏了. 就拿教育行业来说吧,在没做培训之前,我和我的团队开发了一款针对小初高学生的教辅工具(全平台),旨在增加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孩子寓教于乐,让老师轻松备课,自动批改作业.半年就在我们每天为某一用户体验吵的不可开

周鸿祎:做产品经理要用心、将心比心、处处留心

我刚才来的时候,会议主办方跟我讲,今天来交流的很多人是设计师.产品经理,据说还有50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个交流,对很多公司高管来讲,我其实有一个建议,过去这种公司分工特别明确,做一个产品好像变成一个生产线,有人负责策划,称为产品经理,有人负责项目实施,称为项目经理,还有专门做UE,我后来没搞清UX和UE怎么区分,曾经有一个大公司跟我讲半天,UX是用户体验,UE做UED,分的非常细,我听了半天,这两个角色至少从我的从业生涯来说,我觉得很难区分,最后可能还有负责做研发的人,负责拿到产品

2B码农想转做产品,这的规划是否靠谱?

我是一个90后,做互联网也有两年时间了,一直就是一个二流程序员,至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很多时间都是在做客服,售后的工作.最近想尝试转型做产品,各位大神给看看,我的这样的“规划”是否靠谱,可执行咋样?可能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做程序员,我喜欢和别人扯淡,喜欢和人交谈. 我本来准备写文章,但感觉还是一张图比较直观一些,大神们给看看,这是我用了2个小时整理的思路和下一步方向.求大神喷醒我! 告诉我产品是否比程序员更值钱,我这样是否适合转型做产品. 原图地址:https://www.processon.c

周鸿祎:先做产品还是先谈情怀,这让我很困惑

问:要数中国创业型一号产品经理,应该是周鸿祎了吧. 周鸿祎:真不敢当.我最近也很困惑,三观也被颠倒了.过去我们谈什么都先谈产品,你要先根据用户需求做产品,在体验上做到极致,在产品体验基础之上才能谈情感认同或身份认同,才能到情怀,对吧?但最近很多人,人家先做营销,先做情感认同,完全倒过来了,粉丝就是产品,给用户什么产品反而不重要了.包括最近罗胖卖月饼,我就琢磨这是一次性的呢还是可持续的呢?比如锤子手机,第一次做产品有很多缺点,当把用户期望吊到很高以后,这些缺点靠情怀能克服吗? 问:今天互联网公司动

小白做产品的75天

一转眼就过去了75天,对于工作开始有了一点眉目,但是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不免还是有些慌乱,看到什么都想学,又被时间所掣肘.只能忍痛割爱先解决技术基础这个当务之急.先对前期的工作生活做点总结,然后规划下个周期的工作计划.小插曲:上个星期三,刚发布给客户浏览软件新版本的第二天,客户打电话过来说有一些修改,然后说请我们吃饭,叫我们立马过去.于是大家心里便开始忐忑了.难道是产品做得太烂,要进行大改.于是一路上大家都在地铁上惴惴不安,猜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原因.跑到客户那后,赶快找了个经理确认情况.得知消息

做产品设计时,如何找到新思路?

产品不只有一种设计,人生也不只有一种答案. 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Tina Seelig教授做了一个小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1.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14个小组,每组给一个装有5美元的信封: 2.学生有四天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3.每个队伍需要在两小时内,运用5美元赚取更多的钱: 4.周日晚上整理小组的成果并发给教授: 5.周一上午用三分钟的时间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的一个小组没有花费这5美元,他们找到了一家想在斯坦福招聘的公司,把成果展示的3分钟卖给了他们,获得了650

原创意:背对背一起做产品

产品定位: 发现-呈现-实现为了实现背对背一起做产品.它能够帮助有创意的人以及找项目的人一起实现产品.帮助有需求的人以及找需求的人一起开发项目.实现 公布-组队-开发-測试-完毕-维护的一整套流程. 目标用户: 1.有产品创意,并希望找人一起来实现 2.发现创意,并希望參与实现 3.有需求,并希望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来竞标 4.找项目,并希望找人一起来竞标 为目标用户带来的价值: 1.帮助有产品创意的人和对产品有兴趣的人一起实现产品.进而实现对产品的运营 2.帮助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找到合适的开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