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抱怨的界定、抱怨产生的负能量以及达成不抱怨的4个阶段等内容。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多么爱抱怨的人。现在我也要加入二十一天不抱怨计划,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正能量。
1.你抱怨的事情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经常抱怨。比如说天气太冷啦,自己最近有多惨啦之类的话。但是现在想想,这些事情真的有必要宣之于口吗?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爱狗的受伤事件(被汽车撞击)以此来说明,如果你经受的事情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其实是没有必要去抱怨的。虽然作者最后觉得司机一定也是个可怜人而原谅了他(作者觉得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但是以我现在的心智来看这件事情,我是不会去原谅的。)从另一角度来说,你抱怨了事情就会有所改变吗?比如说,你在抱怨天气的时候,天气显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发生变化。所以,你为什么会发出这些抱怨呢?
2.产生抱怨的原因
a.需求关注
人是社交动物,所以人类天生有一种需要获得别人承认的需求。受到别人的关注会使我们有归属感。人们抱怨的原因往往是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
在这一点上,我是感同身受的。现在的社交逐渐趋于网络,人们比以前更需要归属感。而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经常在群里以抱怨式的话题展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现在我要学会的是把话题往积极的方面引导,同时要注意自己不能发出抱怨。
b.推卸责任
抱怨的人会说“这根本不可能。”“这是xx部门的错误。”等来告诉别人想要取得某些成果毫无希望,以此来为自己的无能开脱。
我在和先生吵架的时候,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现在想来,我真的是在为自己的无能和懒惰寻找借口。特别是当闺蜜提出修建两个人关系的建议时,我经常反驳她的建议。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是想要她给我提供解决方案,而是想让她承认这件事情我办不到。关于这一点,我要学会的是做出以下行为:假设这件事情是可行的,思考自己要如何做来实现这件事情。
c.引人艳羡
这种抱怨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别人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比如说,我在开车的时候就会吐槽别人开车乱窜,一点都不稳。其实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的潜在意识是在说明我开车比这个人厉害。按照书上的说法,我需要做的是:
1)只谈论不在场的人的优点;
2)用与别人在场时一样的语气,谈论别人在场时我会说的那些东西;
3)当别人通过抱怨来引人艳羡时,赞美他的这个优点
d.操纵力
人们觊觎当权者的位置,抱怨自己的竞争对手,以获得别人的忠诚。
当别人向你抱怨其他人以获得操纵力,你应该请他们直接和对方谈。
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通过抱怨来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其实是在试图(用理智的谎言)告诉自己情况对你有多么不利。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砸了,刚好考试期间计算器没电了。我就把这件事归结于计算器。其实我大可以不必如此:大大方方地为自己的失败负责,并思考下次遇到这个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3.抱怨和陈述的区别
抱怨和陈述的用语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其间的区别则在于——你在话里传递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如果你希望某人或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
你不能让另外一个人改变。人们的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
这也是我个人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因为在我原来的认知里,一般期望别人有所改变都是为了让他有所进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当自己期望别人有所改变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对方能够更好地给予自己方便。
比如说,我在期待先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也让父母对先生有所改观。现在我个人觉得,其实这里面多少含有一定的抱怨在。
当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时候,是因为他自己想要改变,而不是因为你的抱怨。而且抱怨往往会使对方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应该经常和先生描述未来美好的画面。不仅要引导双方朝共同的目标前进,还要以身作则。
而有别于现状这点,其实书中做了详细的说明。改变源于不满,只要有人像你一样发现现状和理想的落差,改变就会发生。但不满只是开端,并不能成为结果。我认为他的意思是如果你只是期望一切有别于现状,这就是抱怨。你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4.一些计划
a.遇到问题时,谈论自己的期望,并只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一起谈论;
b.每天细数自己遇到的开心事;
c.生气时,在心中默数10下再说话,如果非常生气就默数100下;
d.把你的思考都聚焦于你的感受和解决方案,而不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解读和说明。
5.书籍推荐:
《最奇妙的秘密》
《结果的法则》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如何获得快乐》
《在场的过程》
《人间游戏》
《商界裸奔》
《灵魂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