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学家如此担心人工智能?

Nick Bostrom是一个怪异的哲学家。在所有担心人工智能,杀手机器人和技术带来的世界末日的人中,Bostrom想到的是最极端的情景。在他的想像中,人类灭绝只是开始。

Bostrom最喜欢的末日假设与一个被设定为制造回形针(或其它任何日常用品)的机器有关。这台机器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但不了解人类价值。它会获得“超级智能”,然后将任何东西都变成回形针,甚至包括人类,地球和星系。

Bostrom曾轻描淡写地表示,“很可能有这种一样超级智能,它唯一的目标就是做更多的回形针,让整个宇宙都是回形针。这会是一个低价值的未来。”

对机器智能,邪恶计算机的担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很少有科技会议上不会有人讨论AI焦虑。霍金,比尔·盖茨都在担心,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甚至投资了1000万美元,用于研究如何让机器智能处于控制之下。

这种观点的盛行与媒体和技术的改变有关,它更多是一种猜测,甚至还有点癔想成分。但这一反应了一件事实: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机器智能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控制着飞机,过不了多久也许能驾驶汽车了;算法会了解我们的需求,并展示针对性广告;机器还能从人群中识别出我们的脸。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等新领域不错发展并融合,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部分严肃的人担心潜在的危害,怀疑我们能否控制自己的发明。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上世纪40年代写机器人时,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发明了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袖手旁观)使人类受到伤害”。阿西莫夫的三定律现在仍会被提及. 

奇点可以追溯到1965年,当时英国数学家I.J. Good写道,“超级智能机器肯定能够设计出更加优良的机器,毫无疑问,随后必将出现一场智能爆炸,人类的智能会被远远抛在后面。”1993年,科幻作家Vernor Vinge用“奇点”这个词描述了这个时刻;后来发明家Ray Kurzweil写了一系列书,预测奇点发生的年代。

Kurzweil现在是Google的工程主管,他可能是最知名的技术乌托邦主义者之一。他认为技术进步终将让我们迎来人与机器智能融合,让我们变成“超人”。

无论上面说的会不会发生,Bostrom很担心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他认为,人类可以将机器设定为永不伤害人类,但机器可能认为遵守这一规定的最好方式是不让人类生育。另外,如果超级智能被设定为要让人类微笑,那它们可能决定在人体植入电极,让所有人保持微笑。

这些都是思想实验,但他想表达的是,人类现在的状况属于异常,工具已经压倒了自然的限制,让人类看起来成了主宰,但如果技术反噬呢?

还有一个人更为激进:Max Tegmark。他是MIT物理系教授,也是未来生活研究所(FFI)的创始人,而这一机构就管理着马斯克投资的钱。他认为未来是技术的力量与人类控制它的智慧之间的竞争,人类必须赢得竞争,但现在所有的资源都在助力技术的增长。

2014年4月,有33个人聚焦在Tegmark的家中,讨论技术的威胁,后来他们决定成立FLI。Tegmark还说服了其他知名人士加入自己,其中包括Skype的创始人Jaan Tallinn,演员摩根·弗里曼和Alan Alda。

Tegmark后来还发布了一篇专版文章,讨论机器智能的潜在危险。文章署名作者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Frank Wilczek,人工智能专业Stuart Russell和霍金。文章中写道,人工智能是“人类面临的最好也最坏的事”。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那其他人的观点呢?

离Tegmark的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就是MIT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实验室主管Daniela Rus认为,“我没想过这些事”。她正在开发绝不会发生碰撞的汽车。而且多数AI研究者都认为Bostrom和Tegmark的想法不太成熟,就像现在担心火星会人口过剩。

Rus表示,机器人的优势在算数和负重上,在精细运动上仍比不上人类,更不用提创造性和抽象思维。无人驾驶汽车就需要精确的地图,而且只能应会可预测的环境,想要它们理解其他司机的手势还是不可能的事。

担心未来的人在考虑时可能还要考虑超级智能的反面:超级愚蠢(superstupidity)。我们现在依靠的复杂系统很容易在复杂和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失灵。如果智能机器失灵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通常的情况下,没人真正了解这些系统如何工作。如果加入自治功能,事物可能很快变成灾难。2010年股市出现过闪电崩盘,以至于道琼斯指数几分钟内直降近1000点,而部分原因来自自动化的超频交易程序。

另一位MIT研究者Boris Katz就认为,我们每天都会做出很愚蠢会犯错的东西。机器之所以危险是因为我们给了他们力量,让其对感觉输入作出反应。但人类制作的规则并不完善,所以机器会出错,但这并不表示它们想杀死人类。

Bostrom也认为,如果开发不出超级智能,那会是件很遗憾的事,因为人工智能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帮我们实现星际殖民,以及思维上传到计算机这种事。

Bostrom另一点比较科幻的想法是,他认为高级文明拥有无限的计算能力,超级智能可以创造出宇宙,在其中程序可以精确模拟出人类意识,注入虚假的记忆。他认为除非我们能排除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经验的可能性,否则我们很可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模拟世界中。这真的很科幻了。

姓名:陈博

时间: 2024-10-13 14:33:13

为什么科学家如此担心人工智能?的相关文章

IBM Watson知名科学家谈从人工智能到增强智能

(最具文艺复兴气质的IBM Watson/M首席科学家Grady Booch) 在2016年的科学技术界有一件里程碑的事件,这就是全球庆祝人工智能60周年.2016年10月21日,见证了人工智能60年历史的IBM院士.Watson/M首席科学家Grady Booch首次来到了北京,参加了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Grady最近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EEE)授予了IEEE计算机先驱的称号. Grady Booch深入参与了IBM认知计算系统的策略,这既包括了IBM Watson也包括扩展和超越

当我们担心人工智能时,我们担心什么?

将来,我们的许多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剥夺,这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在未来的世界中大行其道.但是我们真的认为人工智能是什么? 近20年前,IBM的"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但这一事件当然引起了轰动,但并不像最近谷歌的艾阿尔法戈斯击败了围棋天才李世石那样令人不安.由于围棋在人类的整个机智谱系中都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它需要大量的规划和圈套等.我是业余爱好者.我也很惊讶人工智能能进化成这样.它会威胁我们的未来生活并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自1920年以来,人工智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三年内用人工智能赚100亿美元

“在微软,我们一直在尝试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智能是什么.”沈向洋博士说. 这听上去不像是统治办公软件市场半壁江山的微软需要考虑的议题——并非如此.事实上,早在 1991 年比尔·盖茨就成立了微软研究院,以“支持长期的计算机科学硏究而不受产品周期所限”为目标,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等技术的研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 (Human Intelligence) 协同进步. 而沈向洋则是微软人工智能宏图大业的领航者.他 1996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完成了机器人专业的博士进修,同年加入了微软

AI人工智能:在生活变难之前,先让自己变强!

近几年大家对AI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被冠以"四大热词"之一,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自从2016年AlphaGo以悬殊比分打败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后,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超越了人类智慧.之后围棋天才柯洁输给AlphaGo.AI入侵华尔街引发裁员狂潮.京东黑科技无人超市面世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屡屡登上热搜榜单,人工智能技术被大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必将像人类历史上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写作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写作?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写作离不开算法和软硬件的支持.算法是建立在公式的基础上,而公式的系数,通常都是根据投喂的数据来进行调试的.被投喂的数据越多,公式系数被调试的次数越多,也就越拟合实际情况.所以,人工智能的兴起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看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举两个实例:当我们输入文字并开启"联想输入法"时,系统会自动推荐下一个文字.它推荐的依据是什么?一是用户之前的输入记录,另外一个则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出的概率,比如,我打一个字,"我".大数据通过分析,

巨头转身物联网,物联网的下一站是人工智能

2016年7月爆出了举世震惊的软银234亿英镑收购ARM公司事件,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就此表示,这一收购标志着软银的一次"范式转变"--投资物联网.诚然,ARM作为垄断了智能手机业的芯片设计公司,最近一两年来正积极向物联网拓展,因为物联网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成为可替代智能手机产业规模的战略性机遇. 然而,ARM仅仅提供物联网芯片的设计,即便真如Gartner所预测在2020年将有260亿物联网设备,但这也只是物联网的物理基础.如何对这260亿物联设备7×24源源不断产生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教你用古诗词诠释人工智能境界

现代社会,如果能用古诗词来全是某种事物,那很多人都会称赞你有文化,有底蕴.现在小编就带你看看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彭壮壮是怎样用古诗词来诠释人工智能境界的吧! 第一重境界: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2015年6月,微软的技术使图象识别错误率降低到3.5%,而普通人类错误率是5.1%,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大家都非常关注阿尔法狗和各国围棋高手的决战,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析模型在人工智能上又超越了人类.人工智能是利器,可是我们感觉到我们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工作会被挑战,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伤害

人工智能与人

随着AlphaGo在围棋界横扫人类,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陪聊机器人.智能投顾.以及来自Boston Dynamics的各种长相丑陋的黑科技机器人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人工智能不仅在科学领域逐渐占尽优势,甚至在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也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 人们在惊叹的同时,各种焦虑也随之而来.这些最早来自于电影剧本的情绪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更是对于未来人类处境的迷茫.既有人们对于个体利益的权衡,比如教育,就业等,也有对于整个人类群体的物种安全深深的担忧. Googl

全本于2015年7月14日思考强人工智能

全本的这个系列的漫谈将不固守于彭罗斯分析,尔只遐想人工智能的乐观可能性和大致路径. 一些零碎意见. [终极问题] 全本认为当今人类/宇宙的终极科学(哲学)问题是两个问题:1. 物理实在的本体论问题 2. 智能的极限问题 这两个问题很有可能是关联甚至同一的.而在这个位置上,科学(包括数学)和哲学将结合归并在一起. [大致路线图] 人类在走向智能奇点一个可能大致的路线图: 当前(弱人工智能及其各种应用)--> 伪奇点(丛林)--> 真奇点 在这个可能伪基点区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现在无法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