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问题总结与回答

第1~17章

  问题: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吗?还是说能写代码,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成为了呢?我们现阶段可以从哪方面开始培养自己的开发思维和能力,向工程师迈进?

回答: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仅仅会写代码还是不够的,还其他的方面的能力。如1. 编程语言能力2.编码能力3.面向对象思维能力4.利用工具能力5. 英语能力6.学习能力
7.创造能力8.文档能力9.抽象能力10.代码评审能力11.单元测试能力12.DRY

  问题:若以后毕业了,刚刚出来的我们仅仅凭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般公司招聘时都会要求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或是说有经验的优先,那我们应届生该如何加强自己的价值?公司需要的是为其创造价值的人才,还有机会让我们慢慢学习吗?
回答:引用邹欣老师的话,就是说我们在学校要

  1. 学习好理论,锻炼自己 “快速学习的能力”。 这样到了现实世界里才能快速发挥作用。
  2. 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做出一些具体的成绩。

  问题:本章4.3.3中提到的断言是什么?仅仅从书上写的代码,我理解就是判断语句,这样的理解可以吗?

回答:编写代码时,我们总是会做出一些假设,断言就是用于在代码中捕捉这些假设 可以将断言看作是异常处理的一种高级形式 断言表示为一些布尔表达式,程序员相信在程序中的某个特定点该表达式值为真 可以在任何时候启用和禁用断言验证,因此可以在测试时启用断言而在部署时禁用断言。同样,程序投入运行后,最终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重新起用断言。

  问题: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的关系密切?两者能否脱离?

回答: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一个优秀的团队是要具有合理的团队模式和开发流程。

第6~7章

  问题:书上介绍了敏捷开发的流程,每一步做什么,考虑什么都很详细。若在实际情况中流程仅仅限于形势,没有真正的实现共享信息,交流问题,那将如何解决?

问题:书上介绍了MSF的原则,MSF团队模式和开发模式,MSF和CMMI。我重点感兴趣的是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实现软件的商业价值。写出能运行的项目就实现 了?参加比赛的项目获得好评,就有了?我们对自己的程序,有所要求,要不断的完善,能为客户解决,就具有商业价值?还比如说我写了一个android的 app,通过平台发布,有用户下载使用,这样算是实现了其商业价值了吗?

  问题:如何灵活运用典型开发模式,要怎么才能更好的管理设计变更?

回答:根据团队的特色,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做好规划。要学会总结变更的原因并将其分类,在生命周期中对项目的变更要有所控制。

  问题:要做出便于用户使用,减少使用者和企业服务人员的不必要因素的软件-->要做好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否贯穿整个开发流程?

回答:我的理解是,若一开始脱离用户,未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后期的用户体验中会很容易产生难以修改的问题,如UI界面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用户年龄段。

  问题:我们一般都是写程序就写程序,实现具体的功能就好了,脑子里都没有写测试的概念,该如何加强意识和提高测试水平?

回答:要多看书,多学习,多练,慢慢培养,从细微处做起。

  问题:测试角色独立,容易产生依赖,如何才能保证团队人员各司其职?

回答:团队领导者要有统筹管理能力,了解开发团队人员的能力,争取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开发团队成员要有团队意识,为团队做贡献,了解自己的能力,为团队做一下力所能及的事,不打酱油。

  问题:一个项目若是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或是bug还很多,怎么办?一般的专业人士会如何避免、处理? 

回答:为了不让团队的bug很多,影响整个项目的运行,一般团队会让出现bug最多的开发人员解决好bug,其他人员继续开发。

  问题:创新需要什么?可实行的技术,足够的成本?

回答:创新不仅仅需要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想法要符合实际情况,有可能实现的,对人们有益的,能为人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才是创新。

  问题:团队成员按贡献体现价值?可是他们所完成的功能不同,难度不同,这该如何正确的评价?

回答:一个团队项目工作有难有易,只有每个人都好好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才能做好一个大的好的项目,所以我认为这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时间: 2024-11-06 04:36:43

《构建之法》读后感问题总结与回答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读后感----第1章 绪论

首先,文章对于程序.用户需求.工程等等概念用了阿超给儿子编写的一个出题程序来分别解释了个中的含义,尤其是程序和工程的区别,程序大概就是用很多语言或工具编写的一个简单能实现目标要求的一行行代码,而工程就是在这个程序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修复程序的bug.提供后续维护等服务. 需求分析:梳理需求,逐步展开后续工作,如设计(软件架构).实现(写数据结构和算法),测试,发布软件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 软将工程的核心部分: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

第五次博客园作业———构建之法读后感

<构建之法>读后感 读完<构建之法>不禁惊叹,关于软件工程方面这么刻板严谨的书还可以这样写!皱欣老师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严谨的态度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了软件工程这一学科的精髓所在.正如瓦茨·汉弗雷.软件工程的奠基人之一所说的那样.软件领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艺创新的大爆发:另一方面是坚持不懈的工程工作,包括软件的改善.维护和测试等,这一方面占了90% - 95%的比例.皱欣老师用俏皮的语言和灵活的人物设定如“阿超”.“小飞”.“果冻”.“小李”等来反映现实中典型的软件行业从业人

构建之法读后感01

读后感 01: *理论和知识点 *计算机科学的领域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 软件的特性 * 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组成 虽然作为一名程序员中的菜鸟 我也深知“软件=程序+软件工程”.在此之前我们学习过一个个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的程序,到了今天才知道这些只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的第一步,构建之法是一本很专业的书,不仅仅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了软件工程是什么? 总而言之从这本书中我初步了解到了如下内容.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

一、构建之法读后感

这学期的软件测试课程多加了<构建之法>这本书,这学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对于这本书可以简单地有两个词语来概括:"专业"."接地气". 这本书的开头就是给我解释什么事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上大学将近三年,说实话还没有一次真正的去了解过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说来还是有些惭愧的. 首先,这是一本全景式图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其次,这

构建之法读后感2

1.专业 2.但是不迂腐,很接地气 3.但是不屌丝,很有情怀 由此可见,<构建之法>是一本当代软件工程大学教育急需的好书. 本人在大学上的软件工程课用的也是较老的课本,讲的是瀑布式的环节,带着对这门课残留的记忆参加实习的时候,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对需求变化的反感,当时还不知道"迭代"这个词,只觉得做事情是要"谋定后动"的,"庙算多者胜",怎么能大概了解下需求就开始动手呢?"需求分析"难道不该做的认真.准确.达到一劳永逸

构建之法——读后感

好吧,其实一开始在课上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略有点抵触,毕竟不是通过自己“即可寻求”得来的资源,但是看着看着,慢慢也就好了. 在我感性认识上的构建之法,其内容不同于其他的“类教材”书本,甚至都不同于我之前阅读过的所有书(好吧,也不排除我认知局限性因素的干扰),构建之法的叙述方式相对于“书本”来说,更像是以写博客的感觉在写书,让读者有一种仿佛在杂志上阅读博客的享受.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构建之法读后感》

这是一本全景式的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是一本最佳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健康的软件工程开展中的每个方面,介绍了种种方法论,但不是高高在上.纲领性的方法论,而是方法论的最佳 实践,确实可用,拿来就用.本书在介绍方法论的同时,居然会介绍方法论不适用的场景,介绍方法论在现实中是怎样跑偏的,这就好像讲下棋,“这 样走,之后的发展会怎样怎样,所以不行”,怎样做会对,怎样做会错——什么叫宏观视角?什么叫最佳实践

构建之法读后感

 我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面对实训这件事,而今年才刚接触软件测试这门课程,讲的是如何测试代码可行性,都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测试代码可行性.软件测试这个行业对于女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不需要有强大的敲代码基础,需要的是细心和观察力.如果对于软件测试有兴趣就应该看看构建之法这本书,构建之法这本书的好首先就在于这是一本全景式的图书,能让你更了解这个软件行业.可以让人从陌生变熟悉,所以这本书是不错的.其次,这是一本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软件开展的每个方面,不单单只是实践,理论的东西也很重要.我们中国

3137102413_张其仁_构建之法读后感

通过对<构建之法>这本书的阅读,最大的感受就是软件工程原来还可以这么学的.以前写程序最多只会考虑到数据结构和算法方面的知识,只关心程序是不是可用的,实际是不是可运行的.但是现在发现那样的程序写出来是毫无价值的 .首先,软件工程不仅仅就只是涉及到计算机或者软件方面的知识,相反,软件工程涉及了很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管理学.数学.工业设计等等学科,一个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如果只是懂得怎样去写程序,那么仅仅只是初级阶段,更高级的应该是从一个更加高级的层面上去考虑更多的东西,如整个软件的架构.感谢构建

构建之法读后感part7

这个星期我看到了构建之法的第七章,第七章介绍了微软推荐的软件开发方法MSF. MSF的最大特性是商业化,并一直体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谓商业化意味着客户的商业利益.客户 投入多少,得到多少回报,客户要用到哪些最新的技术,最后如何把项目计划变成产品直至产生效益, 等等,这些都是MSF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MSF的基本原则,不仅符和软件开发流程,而且也也可以应 用到平时生活和学习.如学习所有的经验,学习他人经验及自己的过去的经验,反思错误,才会获取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