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科学实践理论)

知行合一(科学实践理论)编辑[zhī xíng hé yī]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

作品名称

知行合一

创作年代

2010-6-1

作品出处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    者

祝伟

字 数

135000

目录


1致良知


2知行合一


3提出背景


4理论分析


5图书信息

1致良知编辑

“致良知”作为阳明文化的核心思想有三层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 [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理念 。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道德修养只要求之于心,于心上下功夫即可。月牙山人说:“五脏的平和健康是良知的内在生理环境,善与恶只不过是五脏健康与否的体现。” 第二层意义:良知直指良识,叫做精一,是儒家教育的核心文化,出自先王遗训“惟精惟一”。道德是素质中的内在修养,专业技术是素质中的质量,惟精惟一是技术学习和做事的质量要求,是人生的成功哲学。月牙山人说:“人贵精专,成于勤乐,功于经世致用。” 第三层意义:“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实现善与精一,知行合一。月牙山人说:“为而不知精一,何以行?学而无用,无以为功。 引自月牙山人《无知录》

2知行合一编辑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陆九渊。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3提出背景编辑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4理论分析编辑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王阳明这样用意念代替“行”合理的方面,要人们树立一种信念,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句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这也叫“知行合一”。所以,对“知行合一”应该全面理解,这样才能正确评价。 另外,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衡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而且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即向老师进谏,指出错误。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是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1]  转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0racmLZXSDqExqztb0uoYwV_GO0Ozr4hlcoWkYmRPLQYkJKzCinfhTXkA6OUzU9_tYqgz9Zncnp1UXjqCp5VlGwxebHjIExNvLWyg-XZsm  百度百科

时间: 2024-10-30 16:11:17

知行合一(科学实践理论)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知乎、@量子力学

1.“一个电子会同时通过两条缝隙.”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已经快百年了,其背后蕴含的微观世界的物理早已被人熟知,量子力学也经过了各种其它实验的检验,目前它的扩展和应用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因为普通人对其所谓“直观理解”的偏差和物理学界本身对量子力学诠释上的争论,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很多时候又带着一层哲学味道. 早年对电子双缝实验的理解,认为其是大量粒子的统计结果,直至人类有能力让电子或光子一个个通过.结果人们发现“单电子”也能产生干涉条纹.当我们在缝隙后装上仪器,试图去“观测”电子到底从哪条缝隙

Atitit 管理原理与实践attilax总结

1. 管理学分类1 2. 我要学的管理学科2 3. 管理学原理2 4. 管理心理学2 5.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2 6. <领导科学与艺术4 7. 组织管理学5 8. 人力资源管理5 9. 企业战略管理6 10. <领导的艺术>6 11. 企业运营管理7 12. 公司运营与管理8 13. 行政管理学8 14. 行政管理教程9 15. 企业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9 16. 现代公用事业管理10 17. 公共关系10 18. 参考资料10 1. 管理学分类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

想从事数据科学相关岗位,这些数学基础“必备”

很多同学想从事数据科学岗位,对于这个岗位而言,数学知识的储备重要吗? 答案显而易见,掌握好数学对于从事该岗位而言是很重要的.数学一直是任何当代科学学科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现代数据科学技术(包括所有的机器学习)都有一些深刻的数学知识.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科学家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以便在各个方面都能很好地适应. 介绍 有时候,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甚至是团队的初级分析师),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那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或者正确地应用这些技术,有时候你可以通过使用一些API或者拿来即用的

大数据科学相关岗位,需要具备哪些数学基础?

在不久的将来,大智时代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多智时代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入门学习和科谱资讯,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数据科学相关岗位要具备哪些数学基础?想成为一名顶级的数据科学家还需要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编程能力.具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以及对数据的独特分析和好奇心态. 有时候,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甚至是团队的初级分析师),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学习那些基础的数学知识,或者正确地应用这些技术,有时候你可以通过使用一些API或者拿来即用的算法完成相关任务.大数据科学相

(纪录片)《星际穿越》中的科学 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

简介: 导演: Gail Willumsen编剧: Gail Willumsen主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 乔纳森·诺兰 / 基普·索恩 / 马修·麦康纳类型: 纪录片 / 短片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4-11-25(美国)片长: 41分钟又名: 探索频道:星际穿越的科学IMDb链接: tt4415360 主要内容: 探索频道特别节目<星际穿越>的科学(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星际穿越>邀请到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担任

Python科学计算(一)

作者 J.R. Johansson ([email protected]) http://dml.riken.jp/~rob/ 最新版本的 IPython notebook 课程文件 http://github.com/jrjohansson/scientific-python-lectures. 作者其他的 notebook http://jrjohansson.github.com. 一.实验说明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计算,实验环境的安装以及使用等内容. 1. 环境登录 无需密码自动登录,系统用

王阳明,知行合一,此心不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此心妄动,随性而动.(唯心主义,不要受外物影响自己的内心)知行合一.(有理论去做)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说简单点是一种理性思维,以静制动,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就能洞察对手心灵的“动”,使自己从局内人变成旁观者(你能够看到别人的心,又能看到自己的心,两面皆知即为旁观者),这样一来,旁观者清,你就能洞察事物的道理,从而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与决定. 此心妄动,随性而动则是一种比较感性的思维,内心过于的焦躁不安,心灵容易产生妄动,不能冷静下来,于是你的心灵会随着你的感性甚至是潜意识发生变

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SaaS架构设计-概要设计实践

一.开篇 前期我们针对架构准备阶段及需求分析这块我们写了2篇内容<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单机应用到SaaS应用-架构分析(功能性.非功能性.关键约束)-上篇><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单机应用到SaaS应用-架构分析(功能性.非功能性.关键约束)-下篇>内容来展开说明. 本篇主将详细的阐述架构设计过程中概要架构设计要点来和大家共同交流,掌握后续如何强化概要架构设计在架构设计中作用,帮助我们快速确认架构的方向及核心大框架. 在阐述具体的概要架构工作方法之前,还请大家

内观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说明: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为学生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篇能直接帮助到部分有些许心理问题人的文. 内观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内观疗法(NauKan Therapy)1953年由日本学者吉本伊信提出.吉本认为:“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查过去一天天度过的日子.” 通过观察内心.凝视自我,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到恢复心身健康和促进人格完善,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观疗法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设立了针对内观疗法的专门研究机构. “内观”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