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来源
在金融学理论中,利率通常被看作宏观经济的“指挥棒”,而股票市场则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利率和股市之间必然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讲到,利率决定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三大动机之一即是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简单来讲,比如人们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即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可见,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以降低到正常水平之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相反,利率越低即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与急救药回跌,于是他们就会抓住时机卖出有价证券,这样,人们手中处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以上分析说明,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或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时,比如2%,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为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成为“流动偏好陷阱”。
这只是理论上的利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利率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为复杂。
二、实际应用
利率调整是短期内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因素,长期看也会对股价变动产生显著负相关关系,不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一般认为,金融因素是影响股票价格最敏感的因素,而在金融因素中,利率的调整对股市行情影响最直接、最迅速。
有人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发现,利率调整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股市走势;相反,利率调整政策的制定却不需要受股市走势影响。具体地说,利率政策对股市的长期走势表现为:股票价格与利率呈反比关系——提高利率,股票指数会下跌;降低利率,股票指数会上涨。
具体分析股票价格变动方向和利率调整呈反方向的原因有:①利率的上升,会增加上市公司借款成本,提高贷款难度,这样就必然会挤占公司利润、压缩生产规模,导致未来股价下跌。反之亦然。②利率上升时,投资者用来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调高,股票内在价值会因此下降,导致股票价格相应下跌。反之亦然。③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会从股市撤出转而购买债券或存入银行,从而减少股市中的资金流通量,这种股市“失血”会导致股市下跌。反之亦然。
既然利率调整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存在着上述关系,那么,投资者就有必要密切关注利率调整的时间、方向和力度。如果可能,还要对利率调整作出预测,以便抢先一步进行股票买卖决策。大家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贷款利率调整幅度。贷款资金是由存款来供应的,所以,从贷款利率的调整可以推测出存款利率也会出现相应调整。
②市场景气动向。市场兴旺,物价上涨,利率一般会向上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存款,减轻市场压力;反之,利率会向下调整。
③资金市场的紧张程度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道理很简单,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货币是没有国界的,必须从全球范围看问题。
三、案例分析
2007年5月18日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马上就引发第二天的股市波动。因为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会给外界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政府要加强金融调控力度、防止经济增长从偏快转为增长过热,并希望给火暴的资本市场降降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作用并不一定都会如此直接,两者之间的影响作用非常复杂。从历史上看,1996年5月的利率下调对我国股市的冲击最大,随后接下来5次利率下调冲击作用就较弱, 表明降低利率对股市资金供给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有人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利率上调从短期来看对股市的负面影响较大,从中期来看这种影响究竟如何就比较难判断,从长期(3个月以上)来看则会转向于变成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