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Python 之父的对话聊起,关于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与文章翻译

一、缘起

前不久,我在翻译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的文章时,给他留言,申请非商业用途的翻译授权。

过程中起了点小误会,略去不表,最终的结果是:他的文章以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进行授权。部分对话如下:

CC 协议是一种授权许可协议,我曾看到过几次,但了解不多,所以便查阅了相关的内容。

本文主要是作个记录,既是加深自己的理解,也给有需要的同学一个参考。

二、著作权、著佐权与自由版权

对于知识产权,通常有如下几种说法:

  • 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所有权利)
  • Some Rights Reserved(保留部分权利)
  • All Rights Reversed(撤销所有权利)

注意最后一条的“Reversed”,它长得很像“Reserved”,但意思截然相反。

它们对权利的诉求由强转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几个与此相关的概念:

  • copyright,即版权、著作权
  • copyleft,即著作传、著佐权
  • copywrong,即反版权、自由版权

版权制度起源于十五世纪中期,那时西方发明了印刷术,出现了大量盗版,为了保护出版商的利益,政府出台了版权法。

此后版权法在世界各地普及,演化出了很多门类,它们普遍限定了一个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版权方受到垄断保护(即 All Rights Reserved )。超出期限后,知识作品才会进入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才变成自由版权。

copyright 是一种限制性协议,有利于保护版权方的个体权益,但是也阻碍了知识作品的传播,不利于社会的公共利益。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专利流氓”,说的就是版权被过度使用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举个例子,某家商业公司竟然曾“拥有”国旗国徽的版权。

copyleft 则是一种较为宽松的协议,对应的思想是 Some Rights Reserved(保留部分权利),使用者只要遵守少数的列明条款即可。

copyleft 之所以会译作“著作 ”,因为有“减少屏蔽,自由流传 ”之义。

另外还翻译为“著权”,也是一字之差,跟英文原词神似,非常有趣。

最后还有一个 copywrong(还有类似的“copyfree”、“copycenter”叫法),它属于另一个极端,无视版权,无拘无束。

copyleft 与 copywrong 都是对 copyright 的某种矫正,只是矫正的力度不同,总体而言,它们的目的都是促进知识作品的传播,增进整体的社会利益。

在互联网时代,它们随处可见(可能不直接用这些叫法),极大地促进了自由软件与开源社区的发展。

上图中的 6 种主流的开源许可证,你应该有所耳闻吧,在我们免费使用的各种软件或代码库中,很可能就藏着它们的身影。

右侧的 3 种(BSD、MIT、Apache)属于宽松式许可证(permissive license),对使用者几乎没有限制,接近于极端的 All Rights Reversed(撤销所有权利)。

左侧的 3 种(LGPL、Mozilla、GPL)则属于 copyleft 许可证,仅保留了少数关键的权利,此外不予限制。

三、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经过一段简要的铺垫,几个概念算是讲清楚了,接着看 Python 之父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种许可协议吧。

CC 也是 copyleft 的一种,全称为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译作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发布于 2002.12.16,目前已发展到 4.0 版本。

官网地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CC 协议是一个统称,它有不同的实指,区别在于所保留的权利不同。

它声明的基本权利有 4 种:

  • 署名(Attribution,简写 BY):注明原作者
  • 相同方式共享(ShareAlike,简写 SA):允许演绎,但需以相同许可协议发布
  • 非商业性使用(Noncommercial,简写 NC):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 禁止演绎(No Derivative Works,简写 ND):不得演绎,也作“非衍生”

(注:还有一些基本要求,例如,使用者不可添加法律条款或技术手段来限制别人的合理使用。限于篇幅,这些内容就不多介绍了,详见官网。)

按照是否保留某项权利,它们可以排出 16 种组合,其中 4 种因为同时包含“SA”与“ND”,互斥而无效,还有 5 种不要求署名,基本没人使用。

所以,只有 7 种常用的 CC 协议:

上图只列出了 6 种,还有 1 种特殊的是 CC0 协议,它不要求任何权利,是“No Rights Reserved”,无版权要求,属于自由版权。

这些协议被广泛用于各类互联网产品中(主要是网站、视频、图片或文章),例如:

  • CC0:Pexels图片、Unsplash图片、SoundCloud音乐
  • CC BY-SA:维基百科内容、Stack Overflow内容
  • CC BY-NC-ND:TED 演讲视频
  • CC BY-NC-SA:可汗学院视频、斯坦福公开课视频

很多个人网站或文章,基本采用了"CC BY-NC-ND"或者"CC BY-NC-SA"之一。Guido 最初给我回复的是 ND 这种,后来才澄清为 SA。

这几种权利中,BY(署名)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体现了对于原作者的最起码的尊重。

另外的 3 种权利,值得再细细地辨析一下:

  • SA/ND,是否允许演绎。演绎包括“再混合、转换或基于该作品创作”,基本可概括为不允许改动原作品,而且不允许翻译(这点很关键)
  • NC,非商业用途。什么算是商业用途呢?官方笼统地概括为“出于商业利益或金融补偿”的用途,还说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使用者的意图

四、关于翻译的几个问题

本文缘起于翻译,快结束了,我再补充几个跟翻译相关的问题吧,并附上我的理解。

1、翻译别人的文章会导致侵权么?

翻译权是著作财产权的一种,属于著作人所有,它的基本含义是:著作权人享有自行翻译其作品和允许他人翻译其作品的权利。所以,未经作者授权或者许可的作品,就不要翻译了,翻译了也不应发布,否则就侵权了。

2、CC 协议下的作品可自由翻译么?

如果作者许可的是 ND,即禁止演绎,那么,该作品是不允许被翻译的;如果许可的是 SA,即是允许翻译,但注意需“以相同方式共享”,即翻译后的作品需支持他人继续作出演绎;其它情况,对翻译行为不作约束。

3、译者对翻译的作品拥有版权么?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所述: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即在不侵犯原作版权的前提下,翻译作品的版权归译者所有。

4、翻译的作品算是原创么?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翻译属于二次创作、属于衍生、其“灵魂”是由原作品所赋予的,所以不能算是原创。原创应指独立创作、全新发明,所以在此含义上看,翻译不算是原创。

但是,还有一种具体的情境,例如在公众号发文时标注的“原创”,此原创并非是要作概念上的区分,而是要保护作者的版权,防止文章被人侵权转载(甚至是被抢去标注原创),在此情境下,我认为可以标“原创”(有“翻译”标记就更好了)。

所以,综合来看,翻译作品不是原创,但在特殊情况下,又可以是“原创”。

5、如何理解非商业用途呢?

维基百科对于商业行为概括有 4 个要点:(1)以营利为目的(2)发生交易行为(3)出于双方自愿(4)符合法律规范

CC 协议所约定的 NC 条款,应参照如上解释。所以,基于 NC 条款许可的翻译作品,不应用于知识付费,也不应用于其它买卖交易,此外,一般而言, 捐助或者赞赏等行为都不算是商业用途,则不受此限制。

作者简介:豌豆花下猫,生于广东毕业于武大,现为苏漂程序员,有一些极客思维,也有一些人文情怀,有一些温度,还有一些态度。公众号:Python猫

公众号【Python猫】, 本号连载优质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学猫系列、Python进阶系列、好书推荐系列、技术写作、优质英文推荐与翻译等等,欢迎关注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thonista/p/11395458.html

时间: 2024-11-02 23:03:36

从 Python 之父的对话聊起,关于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与文章翻译的相关文章

Python之父重回决策层

在Guido van Rossum(吉多·范罗苏姆)卸任BDFL(“终身仁慈独裁者”)一职半年多之后,Python社区迎来了新的治理新方案:指导委员会模式,而经过投票Guido van Rossum也成为五大指导委员之一,Python之父Guido重回决策层. BDFL:全称是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终身仁慈独裁者),该位置被赋予绝对的最终决策权,因为龟叔具有PEP的最终决策权,而反观PHP改进则全部是由社区投票决定,所以被称为”独裁者“:而“仁慈“这一词说明

Python之父重回菠菜平台开发决策层,社区未来如何发展?

春节假期菠菜平台开发,需要的请找dsluntan.com,结束了,大家陆续地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假期是一个很好的休息与调节的机会,同时,春节还有辞旧迎新的本意,它是新的轮回的开端. 在 Python 社区里,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同样有开启新纪元的意义:在"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 宣布卸任 BDFL(终身仁慈独裁者)后,Python 核心开发者们历经半年多的时间,终于为新的治理方案选出了第一届的"执政成员". 2 月 4 日,经过为期

Python之父|仁慈的独裁者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就是他用一部英国喜剧<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Monty Python and the Flying Circus)命名了这门语言.1989年,他在荷兰创造了Python(果然名字里有Van的都是荷兰人吗): 1991年初,Python发布了第一个公开发行版,而后,被无数程序员所使用. 在Python社区,他被人称为"仁慈的独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据说这一名字也是取自那部电视

Python之父新发文,将替换现有解析器

花下猫语: Guido van Rossum 是 Python 的创造者,虽然他现在放弃了"终身仁慈独裁者"的职位,但却成为了指导委员会的五位成员之一,其一举一动依然备受瞩目.近日,他开通了 Medium 账号,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透露出要替换 Python 的核心部件(解析器)的想法.这篇文章分析了当前的 pgen 解析器的诸多缺陷,并介绍了 PEG 解析器的优点,令人振奋.这项改造工作仍在进行中,Guido 说他还会写更多相关的文章,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本文原创并首发于公众号[Py

Python 之父再发文:构建一个 PEG 解析器

花下猫语: Python 之父在 Medium 上开了博客,现在写了两篇文章,本文是第二篇的译文.前一篇的译文 在此 ,宣布了将要用 PEG 解析器来替换当前的 pgen 解析器. 本文主要介绍了构建一个 PEG 解析器的大体思路,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根据 Python 之父的描述,这个 PEG 解析器还是一个很笼统的实验品,而他也预告了,将会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丰富这个解析器. 阅读这篇文章就像在读一篇教程,虽然很难看懂,但是感觉很奇妙:我们竟然可以见证 Python 之父如何考虑问题.

Python 之父的解析器系列之三:生成一个 PEG 解析器

原题 | Generating a PEG Parser 作者 |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 译者 | 豌豆花下猫("Python猫"公众号作者) 声明 | 本翻译是出于交流学习的目的,基于 CC BY-NC-SA 4.0 授权协议.为便于阅读,内容略有改动. 首发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ojSq6u9FC0xlBDncuoKczw 我已经在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中简述了解析器的基础结构,并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手写解析器,根据承诺,

Python 之父的解析器系列之五:左递归 PEG 语法

原题 | Left-recursive PEG grammars 作者 |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 译者 | 豌豆花下猫("Python猫"公众号作者) 声明 | 本翻译是出于交流学习的目的,基于 CC BY-NC-SA 4.0 授权协议.为便于阅读,内容略有改动. 我曾几次提及左递归是一块绊脚石,是时候去解决它了.基本的问题在于:使用递归下降解析器时,左递归会因堆栈溢出而导致程序终止. [这是我的 PEG 系列的第 5 部分.其它文章参见这个目录] 假设

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所需的Pandas常用知识

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所需的Pandas常用知识 前言Pandas基于两种数据类型:series与dataframe.一个series是一个一维的数据类型,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标签.series类似于Numpy中元素带标签的数组.其中,标签可以是数字或者字符串.一个dataframe是一个二维的表结构.Pandas的dataframe可以存储许多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并且每一个坐标轴都有自己的标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series的字典项. Pandas常用知识 一.读取csv文件为dataf

python实现单例模式的三种方式及相关知识解释

python实现单例模式的三种方式及相关知识解释 模块模式 装饰器模式 父类重写new继承 单例模式作为最常用的设计模式,在面试中很可能遇到要求手写.从最近的学习python的经验而言,singleton实现的四种方法都是python的重要特征,反过来也刚好是几种特征的最佳实现.(比如你平常开发中很难遇到几个需要写元类的地方)如果不能随手写出某种实现,说明你对于那种实现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掌握.最近场通过写装饰器模式的singleton来复习装饰器概念. 1. module实现 #模块实现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