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绝地求生》外挂满天飞来说,其实关于游戏外挂的笑话很多,但也很残酷。经常和朋友们开的一个玩笑是,你家的游戏,是上线后第几天出现了外挂。
有时朋友的回答是,上线当天就有了,可我总觉得人家的外挂早准备好了,只是在等我们的游戏上线。
比如跳一跳,作为微信最新版中上线的首款小程序游戏,凭借微信高权重的推荐及简单易懂的玩法,瞬间刷爆朋友圈。结果,动手能力强的玩家甚至开发出人工外挂,成为网络上一时笑谈。
物理外挂当然是一种技巧活,那么程序员开发的那种游戏外挂呢?一样可以提前准备。
别以为这是个笑话,就在2017年1月12日凌晨,任天堂早前发布在安卓系统上,瞬间成为现象级的手游《超级马里奥奔跑》,刚刚登陆iOS平台,才到中午就已经有外挂团队释放出成功使用外挂的视频来招揽生意;而坊间还曾传言说,2016年腾讯某款手游还未问世,外挂就已经齐齐准备妥当了。
是外挂研发团队的技术能力牛到非一般?还是这些游戏的源代码已经泄露了?答案或许在每一款游戏和对应的外挂上都不一样,但有圈内朋友给我的一个解释,看似有点离谱,却细思极恐——许多游戏本身只是换皮游戏,即将同类型的老游戏换个包装、加点玩法就丢出来赚钱了,自然以前的外挂也就能够通用了,这个没难度。
这样的言论是否确实靠谱,还有待验证。不过,游戏厂商在和外挂的拉锯战中,确实出现过不少有趣的状况。
比较经典的是腾讯代理的《地下城与勇士》,彼时外挂和运营商在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种技术比拼的状态中,据称当外挂的数据注入被封堵后,随后就找到了另一个漏洞“输入法注入”,再被封堵、再通过迅雷白名单注入数据……具体战况笔者没能有幸观摩,但有人描述道,有的外挂根据腾讯的作弊检测手段迭代,一天之内更新了6次,真正达到了互联网思维里的零时响应、快速迭代的效果。
话说,这种频率的快速迭代,就连BAT这样的巨头们,似乎都少有此类产品案例。
怎么破?往往在游戏厂商无可奈何的状态下,玩家们会选择唯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退出游戏,让游戏和外挂一起窒息而死;另一种是全民外挂,如昔日的《跑跑卡丁车》,在最后的疯狂阶段,甚至达到了无外挂不游戏的状态,当然,随后的结果也是死亡。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死亡阴影大多笼罩在有典型韩系风味(国内游戏厂商大多从模仿韩流起步)的游戏中,还在端游时代,就有人排列出十大被外挂毁掉的游戏,其中《冒险岛》、《奇迹》、《×××》、《永恒之塔》的7款韩系游戏赫然在列。
除了韩系游戏喜好将主要的游戏程序放在客户端上,导致外挂可修改外,也在于从韩流演化而来的这一系游戏,大多秉承着不断根据剧情来换皮重生的快速盈利逻辑。
至于欧美系游戏,之所以外挂少,亦是有原因的。如《魔兽世界》问世之前,以玩法复杂、多样和职业庞大著称的《无尽的任务》(2003年出品),其不是不能产生外挂,但外挂所能服务的人群和支持的任务实在太有限,导致制作针对性强的外挂也变成了一份“无尽的任务”,且太过垂直细分的玩法,让外挂的漏洞一旦被补上,整个外挂也就被报废了。
攻破方向却得不偿失的背景下,也就没有功利化的外挂团队去无聊的尝试了。或许,这样的技术战,也是一种经济战模式,让全场紧逼的外挂攻势,只能压迫、却难以得分(赚钱)。
只是,在当下手游当道的前提下,受限于服务器、带宽的承载能力,以及玩家碎片化娱乐下,比较追求简单、快速的游戏体验下,游戏厂商自己就不太乐意选这样的路径去做游戏——也许都不用防外挂,就因为自己搞的太复杂、花钱太多而没人想玩,自我困死了。
当我问及,如果外挂团队真正黑客化,能够破解本地客户端、整出源代码,而不是仅仅找到漏洞呢?圈内好友们的回答颇为一致——那它就可以自己出一个换皮竞品,然后等着外挂同行来折腾它了。(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18年1月5日《×××记》专栏174期)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新著有《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zhangshuyue/205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