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并将技术创新归结为下列五种情况:
- 引进新产品或产出新质量的产品;
- 使用心得生产方法;
- 开辟新的商品市场;
- 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 实行了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他将影响经济的因素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认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动都是引起生产扩张的外在因素,而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
在借鉴国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创新型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为技术创新,二为制度创新。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新经济会议”上提出,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他将其归结为四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有两条:一是新经济的性质;二是美国企业制度的力量。以美国经济为例,我们可以追溯创新型经济的产生过程。
第一,从技术创新层面分析。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从而率先进行了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等信息技术为主线的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以新的供给创造了新的需求,又以新的需求推动了新的供给,促进了社会总供给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延长了经济扩张期,减少了经济波动的幅度。同时,美国在生物技术、机电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上有许多创新的成果和专利应用到了生产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产品。美国的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数量增多,企业产生了规模经济。
第二,从制度层面分析。美国有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其中主要有:
- 引进科技人才制度。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保证每年有一大批国外的科技人才获得HIB签证,企业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优惠待遇及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吸引国外优秀科技人才的长期制度。
- 科技创新的投资制度。长期以来,企业有技术创新投资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与企业投入持续增长。
- 高科技产业化的制度。美国鼓励兴办高科技园,实行军事高科技民用化,在企业建立了技术入股、技术人员享受利润分配、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制度,这些制度能促进高科技迅速产业化。
- 专利制度。美国的专利制度有利于企业创新,企业通过获得技术和产品的专利而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垄断地位,同时,科技创新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泰勒尔,1988),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 特许制度。美国的企业为使技术快速传播且能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实行了特许制度。特许制度有利于新技术的扩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还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金融、财政等一系列制度,良好的制度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单纯的依赖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的模仿创新战略已经难以适应当今国际先进技术演进的速度,难以保持技术升级的持续性,因而不能满足国际竞争需要。只有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加强对创新的重视,逐步推动技术引进、技术学习、技术集成、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技术创新5个技术战略层次的一次递进,实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国际化运营环境下,整合全球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