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Kubernetes设计文档之服务篇-转

摘要:Kubernetes是Google开源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于Docker之上,为容器化的应用提供资源调度、部署运行、服务发现、扩容缩容等功能。 Pod是创建、调度和管理的最小部署单位,本文详细介绍这些Pod之间的通信和调度

概述

Kubernetes中 Pods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着时间进行迁移,特别是当受到ReplicationControllers支配时。虽然每个pod都有属于自己的IP地址,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Pod的IP地址随着时间的变化依然保持不变。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在Kubernetes集群里,有一系列的pods(我们姑且称之为后端)为其他的pods(称为前端)提供功能,那前端该如何去找到后端?

服务

Kubernetes中的服务是一种抽象概念,它定义了一个pods逻辑集合以及访问它们的策略,有时它也被称为微服务(Micro-service)。服务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桥梁,使得非Kubernetes原生应用程序,在无需为Kubernetes编写特定代码的前提下,轻松访问后端。服务会为用户提供一对IP地址和port端口,用于在访问时重定向到相应的后端。服务里Pods集合的选定是由一个标签选择器(label selector)来完成的。

举个例子,首先假设一个“镜像处理”后端,它运行着三个可用的副本。这些副本是无状态的,前端根本不关心自己具体使用的是后端的哪个副本。因此,尽管组成后端集合的实际pods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前端用户完全不需要知晓这些改变。这种服务的抽象性实现了前端访问与后端服务的解耦。

定义服务

这里是一个使用服务的例子。在Kubernetes中,服务是REST对象,类似于pod。如pod一般,服务的定义,可以通过一个发给apiserver的POST请求,来完成创建一个新的实例。例如,假设你有一组pods,都暴露9376端口,并携带一个"app=MyApp"的标签。

{
  "id": "myapp",
  "selector": {
    "app": "MyApp"
  },
  "containerPort": 9376,
  "protocol": "TCP",
  "port": 8765
}

上述定义将创建一个名为"myapp"的新服务,它使得所有带有"app=MyApp"标签的pod都监听TCP协议上的端口9376。而客户可以通过端口$MYAPP_SERVICE_PORT连接到$MYAPP_SERVICE_HOST,从而访问该服务。

服务是如何工作的?

在Kubernete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node)上都运行着一个服务代理(service proxy)。该代理应用监听Kubernetes Master,以此来添加和删除服务对象及端点(endpoints,即满足服务标签选择器的pods),同时该代理应用还存储一个服务到端点列表的映射。它为每个服务在本地节点上打开一个端口,并转发该端口上的所有流量到后端。名义上是依据策略来执行的,但现在唯一支持的策略是轮转调度(round-robin)。

当一个pod被编入,Master为每一个存活的服务增加一组环境变量。我们支持 Docker-links-compatible变量(参见makeLinkVariables)以及更简单的{SVCNAME}_SERVICE_HOST和{SVCNAME}_SERVICE_PORT变量,其中的服务名要求大写,破折号将转换为下划线。具体的服务工作图如图1 。例如,服务"redis-master"监听TCP端口637,并分配IP地址10.0.0.11,将产生以下环境变量:

REDIS_MASTER_SERVICE_HOST=10.0.0.11
REDIS_MASTER_SERVICE_PORT=6379
REDIS_MASTER_PORT=tcp://10.0.0.11: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tcp://10.0.0.11: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PROTO=tcp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PORT=6379
REDIS_MASTER_PORT_6379_TCP_ADDR=10.0.0.11

这意味着要有先后次序,即一个pod希望访问的服务必须在pod本身创建之前被创建,否则环境变量不会被加载。不过支持DNS服务后,该限制将不再存在。

服务通过它的标签选择器,可以解析到0或多个端点。在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组成该服务的pods集合可以增加、缩减,或全部失效。用户只有在当他们正在使用的后端从服务中被移除时,才会遇到问题(即使如此,已经打开的连接也会因为某些协议的缘故,继续保持)。

图1.服务工作图

细节明细

前文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只是想要使用服务的人来说应该已经足够了。然而,有很多发生在这背后的事情也值得去深入了解。

避免冲突

Kubernetes的一个主要理念是,用户不应该遭遇可能导致其操作失败的情景,尤其是用户本身并未引起错误。在此背景下,我们考虑网络端口的问题—不应该让用户选择一个可能与其他用户发生冲突的端口号。否则,将是隔离上的失败。

为了让用户能够选择他们的服务端口号,我们必须确保不会引起两个服务间的冲突。我们通过为每个服务分配自己的IP地址来做到这一点。

IP和Portal

不同于路由到一个固定的pod的IP地址,服务的IP实际上并不是由单个Master响应的。相反的,我们用iptables(Linux中的数据包处理逻辑)来定义这些需要透明重定向的“虚拟”IP地址。我们将服务IP和服务端口的元组称为Portal。当用户连接到portal上,其访问会被自动转移到一个相应的端点上。实际上,服务的环境变量是依据portal的IP和端口来设定的。此外,我们将增加DNS来支撑服务的访问。

举例来说,考虑上图所展示的应用处理过程。在创建后端服务时,Kubernetes Master分配一个Portal的IP地址,例如10.0.0.1。假设服务端口是1234,portal即为是10.0.0.1:1234。Master将存储该信息,它也被集群中所有的服务代理实例所获取。当代理监测到一个新的portal,它会打开一个新的随机端口,建立一个从Portal到新端口的iptables重定向,然后开始接受对其的连接。

当用户使用portal端口连接MYAPP_SERVICE_HOST时(不论他们将其视为静态端口或视为MYAPP_SERVICE_PORT),iptables规则生效,重定向数据包到服务代理自身的端口上。服务代理选择一个后端,并开始从客户端到后端的代理通信流量。具体原理如图2。

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想要的任何服务端口,而没有冲突的危险。客户可以轻松连接IP和端口,而无需了解到他们正在访问哪个pods。

图2.服务中IP和portal原理图

外部服务

对于用户应用程序的某些部分(如前端),用户希望在外部可访问的IP地址(公网IP)上暴露一个服务。

如果你希望你的服务暴露在一个公网IP地址上,你可以选择提供一个服务可以响应的"publicIPs"列表。这些IP地址将被绑定上服务端口,同时被映射到由服务选择的pods集合上。你随后需要负责确保到该公网IP地址的通信流量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kubernetes工作节点。与映射内部IP地址一致,每个主机上的每一条IPTables规则,将公网特定IP地址的数据包映射到内部的服务代理。

对于提供外部负载均衡设备的云服务提供商,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类供应商(如GCE)上,你可以让publicIPs为空,作为代替,你可以在服务上设置createExternalLoadBalancer标志。这会启动一个云服务提供商的特定负载均衡设备(假设它由你的云提供商支持),并用适当的值来填充这个公网IP值域。

缺点

我们预计,portals使用的iptables将在小规模上可用,而无法扩展到有着成千上万服务的大型集群。查看 portals的原始设计方案,可了解更多详情。

时间: 2024-08-25 22:07:33

Google Kubernetes设计文档之服务篇-转的相关文章

软件需求工程与建模--搜索引擎项目--设计文档

第一章      绪论 一.  搜索引擎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网络的出现以及发展对于世界发展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它让地球村的理念变成的现实,信息的传输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信息的重要来源地,人们越来越依靠网络来査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Google的索引在1998年开始工作,当时他们]收集了2600万个页面,2000年就突破了10亿,到10年后的2008年达到了1,000,000,000,000,Google的数据库变

朱晔的互联网架构实践心得S1E9:架构评审一百问和设计文档五要素

朱晔的互联网架构实践心得S1E9:架构评审一百问和设计文档五要素 [下载文本PDF进行阅读] 本文我会来说说我认为架构评审中应该看的一些点,以及我写设计文档的一些心得.助你在架构评审中过五关斩六将,助你写出能让人收藏点赞的设计文档. 技术架构评审 架构评审或技术方案评审的价值在于集众人的力量大家一起来分析看看方案里是否有坑,方案上线后是否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前尽可能把一些事情先考虑到提出质疑其实对项目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很多公司都有架构评审委员会都有架构评审的流程,做业务的兄弟要

为什么要写设计文档

日趋一日,程序员能够在更少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使用今日的高级编程语言,开发环境,工具和“快速应用开发”思想,程序员和经理都已经习惯于急速的开发周期.今日的程序员更倾向于直接跳入到编码之中,害怕花费在非编码工作中的每一小时,都会导致项目截止日期前的周末多加一个小时班. 编码之前做设计这一过程已经变得过时了,将设计文档化就更罕见了.很多程序员从来没有写过设计文档,面对要写设计文档这一想法都畏缩不前.即使被要求写,通常来说也只是产出了一大堆的交互图和类图,这些图表大多没有表达程序员在设计阶段的思考

Storm项目:流数据监控1《设计文档…

该文档为实实在在的原创文档,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类型 详细 备注 2 该文档为原创模拟项目:流数据监控<1>文档<流数据监控设计文档>,相继会给出流数据监控<2>文档<流数据监控代码解析>及其他文档 2  该部分有源码(熬夜写出来的哦) CSDN中相应项目CODE链接:戳这里     相关描述 2  有任何其他想法,可以邮件[email protected] 2 文档及相关资料下载请到个人360云盘http://yunpan.cn/QGf2GDaRFpc

DDD领域驱动设计 - 设计文档模板

设计文档模板: 系统背景和定位 需求描述 系统用例图 关键业务流程图 领域语言整理,主要是整理领域中的各种术语的定义,名词解释 领域划分(分析出子域.核心域.支撑域) 每个子域的领域模型设计(实体.值对象.聚合.领域事件,需要注意的是:领域模型是需要抽象的,要分析业务本质,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对需求进行建模) 领域模型详细说明(如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原因.模型内对象的关系.各种业务规则.数据一致性规则等) 领域服务.仓储.工厂设计 Saga流程设计 场景走查(讲述如何通过领域模型.领域服务.仓储.Sag

什么是功能需求设计文档

在很多软件公司,特别是一些创业型的团队中,对于这样的情景可能大家都很熟悉:项目经理或者产品经理(产品狗)口头或者简单记录一下软件产品的大致要做的功能,直接就让研发团队的兄弟(程序猿)去狂撸代码.然后他就去喝茶撩妹或者回家陪老婆了... 这种撸起袖子就开干的方式,看似简单高效,便于直接沟通,能够快速迭代.却不知,发现没有一份正规且实时更新的功能需求设计文档,会付出三四倍的代价来弥补. 最终会引发一场产品狗和程序猿之间的"猿狗大战"... WHY - 为什么需要功能需求设计说明书 在没有功

定向数据爬虫和搜索引擎(Directional Spider)设计文档

  定向数据网络爬虫和搜索引擎项目设计 (新闻数据抓取.分析.加工.检索) 版本号:            v 1.0.0 编写人:          张  文  豪 日  期:       2014年6月10日 文档说明:这个文档还在编写之中,文章中很多写在“保留”二字的不是每月东西,而是没有写.虽然没有具体实现,但是我觉得我把我的经验和思考都写进去了.虽然对于读者来说这个文档相当粗糙,但是是我一个很看重的东西.如果真的有人愿意认真阅读这篇文章,我会很开心和大家交流探讨,欢迎留言和联系我. [

CMU440-P2 Tribbler(类推特的发布订阅系统)设计文档

一.开发工具 1.    本项目使用Golang进行开发,主要有以下好处 Golang是一种类型安全(type-safe)的语言,并且自带垃圾回收机制,避开了许多底层语言如C/C++中的陷阱 引入了许多轻便实用性强的数据结构,比如变长数组,字典等 提供了大量的包其中包括网络库,RPC等供编程者使用,使得开发效率更高 Golang支持了一种相比传统的共享内存式的并发模型(比如Java threads)更加轻便抽象的并发模型(消息传递机制) 2.    版本控制工具采用git 3.    开发环境:

VM架构设计文档初稿v0.01

VM架构设计文档初稿v0.01 文档介绍 本文档是经过讨论,作为VM新架构设计开发中的重要依据.对该架构的整个系统的结构进行详实细致的描述.阐述框架结构,说明该架构所采取的设计策略和所有技术,并对相关内容作出统一的约定.为设计,编码,测试提供可以参考的模板和帮助.提高设计变更开发的效率,将头脑风暴的结果进行的具体的书面呈现. 架构设计思想 该架构VM以微服务思想为核心进行衍化,兼容DevOps作为主要基础,并使用DDD领域驱动设计思想作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 架构体系描述 以分层体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