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仅仅依靠电信运营商目前的竞争,是无法解决垄断问题,反而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内在的攻守同盟,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制约消费者在资费、服务上的体验,这些都不是一个电话号码所承载的,也是垄断的根源。
文/张书乐
日前,工信部官方网站消息称,江西、湖北、云南三省9月20日正式启动了向社会开放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试验,至此,国内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落地。
时至今日,第一批的携号转网试点究竟成绩如何?就此事,笔者和《中国商报》记者张惠做了一番探讨,相关探讨内容已于26日以《携号转网试点扩大 消费者仍不“舒服”》为题刊载在中国商报之上。现摘要其中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
根据工信部的文件要求,天津、海南两地携号转网试点于2010年11月22日开始,有数据显示,天津、海南两地成功携号转网的用户为6万左右,而两地移动用户总数约2200万,携号转网率为0.27%。对此笔者的看法是“波澜不惊”。
所谓波澜不惊,当然不是什么好词。在笔者看来,早前的试点,没有特别的宣传,没有大规模战果,其不到1%的申请量和据称只有三成多的成功率,让用户并没有感受到携号转网的“舒适”。或准确来说,之前的试点似乎暴露出了,运营商的留客策略,更多的不是用体验度的提升和各种优惠来实现,反之则是在技术上人为设限。反而为进一步开展携号转网,提供了反面经验。
由此可见,市场希望以携号转网来作为打破电信运营商垄断的思维,其实并不现实。愚以为,整体来说,仅仅依靠电信运营商目前的竞争,是无法解决垄断问题,反而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内在的攻守同盟,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制约消费者在资费、服务上的体验,这些都不是一个电话号码所承载的,也是垄断的根源。表面上的竞争激烈,但内在的为了保证利益蛋糕的足够大,其实竞争一直局限在有限的局部战斗之上。
因此,新一批的携号转网,亦可能流于形式。目前观感上来看,运营商依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不做大规模宣传,围观但少行动。相互之间为了避免恶性循环,基本上对携号转网没有采取更多的行动。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携号转网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大部分用户转网不携号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反垄断呢?从现实层面来说,仅仅依靠携号转网意义不大,更需要打破三大运营商的攻守同盟,用更大的竞争来替代他们之间的集团小利益,促使他们在服务体验上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利好,那时候,用户之间的自由流动,体验上的升级也就自然将垄断的能量给击破了。【作者: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