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曾接受采访表示小米的核心战略是连接一切,已投资10亿美金启动内容投资并招募老将陈彤操盘。无独有偶,马化腾则表示腾讯未来最重要的是做好连接器和内容。坐拥微信和手Q的腾讯是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则是一家潜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这两个最移动化的公司,内容都与“连接”并列在一起成为两大核心战略,并非巧合。
在移动互联网各类基础设施跑马圈地完成后,不论是创业者还是大公司都转向三个新方向:硬件、O2O,还有内容。硬件是手机的衍伸、O2O是电商的实体化,内容则是互联网一直存在的庞大产业,因为产品最终都需要内容不断去填充,去抢占用户时间。
工具型应用很容易迎来瓶颈,比如墨迹天气、美图秀秀等早期移动互联网工具都呈现出疲态,给用户提供高质量内容却永不过时。资讯、社区、社交、微博、影视、音乐、游戏、文学、动漫、秀场、教育,都属于内容。
为何内容型业务在移动时代依然为王?有四个原因:1、精神需求。无论何时,人们都需要精神消费,物质生活充裕精神需求愈发强烈,内容很大程度满足了精神需求;2、缺乏好内容。内容大爆炸却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版权等典型问题的逐步解决给好内容带来机会;3、注意力经济。移动互联网不是流量驱动而是注意力驱动,这是增值、广告这两个基础模式得以继续生效的根本。4、满足年轻人。独生子女为主的年轻用户群体崛起,物质生活充裕却又生来孤独,对内容有更强且全新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设备屏幕比PC小得多,用户需要为内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流量成本,内容筛选成本大幅增加,因此适合每个用户阅读兴趣的内容愈发重要。
兴趣成为一门巨大的生意
从内容覆盖广度来看,可分为顶部和长尾。顶部内容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兴趣,比如热门新闻,生产者凭经验推荐给所有人使之上头条。更多的内容属于长尾,即根据不同用户群的不同兴趣生产和提供内容。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兴趣为用户提供长尾内容。我们可以从移动端广告的改变来看一看。
广告:群发广告的粗放投放已过时,未来的广告一定是基于大数据的兴趣广告,只给用户看其可能感兴趣的广告,如果不感兴趣,用户对耗费流量和时间的移动广告点击意愿非常弱。微信朋友圈广告十分注重兴趣,不同用户看到广告并不一样,且用户可标记“不感兴趣”让微信只呈现其感兴趣的广告。
如同近来刷爆朋友圈的云来Lightapp,将宣传或者用户所要表达的内容跟动画,音乐联系起来,让广告不在是那种一成不变的纯文字叙述,且即搜即用,达到极速连接。这样一种生动的,鲜活的,现场的,有生命力的广告模式让移动端用户的浏览兴趣大大增加。
内容标签化顺应兴趣经济
标签是组织海量内容最灵活和有效的方式,相对于特定分类而言,标签没有上限,可以无限增加,非常适合UGC(用户创造内容)这种模式。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创造内容、消费内容时为其打标签。除了UGC还有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进而通过数据挖掘给内容贴上标签。
标签反映了内容的兴趣点,用户可以搜索相关内容并订阅这些兴趣点,或许对应的内容流,它解决了信息大爆炸的问题,同时可以满足用户的兴趣阅读需求。内容的标签化组织将使之可争食兴趣经济的蛋糕。人们正在给视频、新闻、文章、音乐、电影、商品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将这些内容从兴趣的维度进行整理。
总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营销内容能够引起用户的兴趣才是王道。内容为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