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并发的无锁编程 (lock free programming)

最近在做在线架构的实现,在线架构和离线架构近线架构最大的区别是服务质量(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99.99代表10K的请求最多一次失败或者超时)和延时。而离线架构在意的是吞吐,SLA的不会那么严苛,比如99.9。离线架构一般要有流控,以控制用户发送请求的速度。以免多于服务端处理能力的请求造成大量的数据在buffer或者队列里堆积,造成大量的超时。在线架构不可能有流控了,你不能限制用户的请求。因此在线架构对于弹性扩容有很高的要求,在大量请求到来时自动扩展后台的服务能力。比如当前的请求已经占用了集群的70%的资源时,系统需要自动的扩容;相反,当前的请求仅仅占用了集群20%的资源时,有必要回收一部分资源了。要知道,公司机房的电费还是很贵的。

当然了在线和离线架构的相同和区别谈起来完全是一个大文章。本文主要关注在处理高并发请求的锁的使用上。几个原则吧:

  1. 不要使用全局锁。使用全局锁代表在需要请求锁时,其他为得到锁的线程都会等待,这将导致服务能力急剧下降。
  2. 一定要注意锁的作用范围,一定要保证锁作用于足够小的范围。一定不要在锁定区域有等待操作,比如IO调用。
  3. 尽量的考虑修改架构,避免加锁。

试想一个场景,为了服务质量,我们可能发送多个请求到后台,以达到:

  1. 高可用行,后台的某个节点挂了,有其他的backup request会被请求。如果节点的SLA是99%(很低了),那么发送2个请求到后台,SLA可以达到99.99%;如果单个节点的SLA是99.9%的话,SLA可以达到99.9999了,即百万次请求至多一次失败。
  2. 低延时,第一个回来的请求会响应,这样的话能够保证某些慢的节点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延时。

那么如何判断第一个请求是第一个达到的呢?

先想一个比较粗暴的办法:使用一个set记录未返回的request 的id,然后在接到响应时,查看这个set有没有这个id,如果有,删除它,并且响应client;第二个以后的响应达到时,由于在set已经没有这个id了,因此这些请求将被丢弃。

这个里边涉及到对set的读和写操作,这个需要加锁;如果这个set是进程内可见的,那么这个锁就是进程级别的(或者说该进程或者说是线程的子线程都是可见的),加锁时很多线程都会等待该锁。这样的话对性能会有很大损耗。

这个方法对于每秒几百次请求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达到千这个级别,那么锁的使用会达到数千次(比如1000个请求,发送3个请求到后台,那么每次写set加一次锁,3个请求回来都会加一次锁,因此相当于一个真实的请求会加锁4次,1000个请求就是4000次,想想都恐怖,1s要加锁4000次,锁的代价再小也很恐怖吧,别说set的插入和查询,删除也有不可忽略的性能损耗)。

那么可不可以加线程级别的锁?线程级别的锁会减少对其他线程的影响。但是,set如果也是线程级别的,那么得保证异步回调的借口也得是在同一个线程才可以。否则这个线程发出的请求,被其他的线程得到,那么上述的逻辑是不通的,因为set是线程级别的,对于其他线程来说是不可见的。这样的话如果架构能够保证一个异步请求的返回,也是在同一个线程处理就好了。那么,如果架构可以这么保证,那么你根本不需要锁,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线程都是顺序执行的,不会有资源的竞争,因此读写set都是安全的,因此不需要加锁。

那么问题来了,架构如何支持这个异步回调也是走到相同的线程里?

一个实现就是实现一个线程池,对于特定的request id,基于一定的规则将他调度给一个工作线程;等到异步返回时,再通过这个request id调度给相同的线程处理。

那么如何实现一个线程池?boost 里有; 如果调度,boost 支持调度给哪个线程。问题解决。

睡觉。

当然了,你以为无锁编程会涉及CAS,那么可以移步 并发编程(三): 使用C++11实现无锁stack(lock-free stack)

时间: 2024-12-26 11:18:18

海量并发的无锁编程 (lock free programming)的相关文章

4.锁--无锁编程以及CAS

无锁编程以及CAS 无锁编程 / lock-free / 非堵塞同步 无锁编程,即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实现多线程之间的变量同步,也就是在没有线程被堵塞的情况下实现变量的同步,所以也叫非堵塞同步(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实现非堵塞同步的方案称为"无锁编程算法"( Non-blocking algorithm). lock-free是眼下最常见的无锁编程的实现级别(一共三种级别). 为什么要 Non-blocking sync ? 使用lock实现线程同步

无锁编程与有锁编程的性能对比与分析

最近维护的一个网络服务器遇到性能问题,于是就对原有的程序进行了较大的框架改动.改动最多的是线程工作模式与数据传递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改变锁的使用模式.经过一番改进,基本上可以做到 GMb 网卡全速工作处理.在 性能达标之后,一度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使用更加轻量级锁,或者去掉锁的使用,为此搜索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做了一些实验来验证这些成果,因而就有这篇文章.希望有做类似工作的同行可以有所借鉴.如果有人也有相关的经验,欢迎和我交流. 1 无锁编程概述 本节主要对文献 [1] 进行概括,做一些基础知识的

无锁编程以及CAS

无锁编程以及CAS 无锁编程 / lock-free / 非阻塞同步 无锁编程,即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实现多线程之间的变量同步,也就是在没有线程被阻塞的情况下实现变量的同步,所以也叫非阻塞同步(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实现非阻塞同步的方案称为"无锁编程算法"( Non-blocking algorithm). lock-free是目前最常见的无锁编程的实现级别(一共三种级别). 为什么要 Non-blocking sync ? 使用lock实现线程同步

无锁编程实战演练

前段时间研究过一阵子无锁化编程.刚写了几个简单的程序,来验证了下自己学到的一些概念. 测试场景:假设有一个应用:现在有一个全局变量,用来计数,再创建10个线程并发执行,每个线程中循环对这个全局变量进行++操作(i++),循环加2000000次. 所以很容易知道,这必然会涉及到并发互斥操作.下面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这种并发操作.并对比出其在效率上的不同之处. 这里先贴上代码,共5个文件:2个用于做时间统计的文件:timer.h  timer.cpp.这两个文件是临时封装的,只用来计时,可以不必细看.

透过 Linux 内核看无锁编程

非阻塞型同步 (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简介 如何正确有效的保护共享数据是编写并行程序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通常的手段就是同步.同步可分为阻塞型同步(Blocking Synchronization)和非阻塞型同步( 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阻塞型同步是指当一个线程到达临界区时,因另外一个线程已经持有访问该共享数据的锁,从而不能获取锁资源而阻塞,直到另外一个线程释放锁.常见的同步原语有 mutex.semaphore 等.如

无锁编程

无锁编程,即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实现多线程之间的变量同步,也就是在没有线程被阻塞的情况下实现变量的同步,所以也叫非阻塞同步(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实现非阻塞同步的方案称为"无锁编程算法"( Non-blocking algorithm). 多线程编程条件下,多个线程需要对同一共享变量写操作时,一般使用互斥锁来解决竞争问题,如下: 1 extern int g_var; 2 3 mutex_lock; 4 g_var ++; 5 mutex_unloc

无锁编程:lock-free原理;CAS;ABA问题

转自:http://blog.csdn.net/kangroger/article/details/47867269 定义 无锁编程是指在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在多线程环境下实现多变量的同步.即在没有线程阻塞的情况下实现同步.这样可以避免竞态.死锁等问题. 原理 CAS是指Compare-and-swap或Compare-and-Set CAS是一个原子操作,用于多线程环境下的同步.它比较内存中的内容和给定的值,只有当两者相同时(说明其未被修改),才会修改内存中的内容. 实现如下: int comp

[转载] 无锁编程本质论

原文: http://weibo.com/p/1001603876869958445266 作者:新浪微博(@NP等不等于P) 计算机学习微信公众号(jsj_xx) 无锁编程真的是不涉及锁么?无锁编程实现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操作系统或者编译器的支持么?本文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1 锁引发的问题 使用锁时要特别防止出现死锁或活锁.死锁的情况很简单,就是申请者在申请过程中由于顺序原因(多个锁没有按固定顺序申请)进入堵塞状态了,指定顺序即可规避.我们只看一个活锁的例子: 两个线程都在尽量避免死锁,但是却有

如何实现超高并发的无锁缓存?

在[超高并发],[写多读少],[定长value]的[业务缓存]场景下: 1)可以通过水平拆分来降低锁冲突 2)可以通过Map转Array的方式来最小化锁冲突,一条记录一个锁 3)可以把锁去掉,最大化并发,但带来的数据完整性的破坏 4)可以通过签名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实现无锁缓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ingqing/p/835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