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瀑布模型

  上周公司给新人上编程规范培训,期间三楼一哥问我瀑布模型主要步骤是什么。花擦,当时我很想问他瀑布模型是什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当然是忍住了,然后启动自己所有的扯淡能力,惶顾左右千回百转之时,平静的告诉他:就是一条道走到底嘛。呵呵,当场为自己的机智折服,正当陶醉在这应答如流壮举中时,老板说,你完全不知道是吧,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吗?哈哈哈哈哈哈哈,说笑啦。。。。没错,我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

  软件开发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方法论,它指的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个人觉得要注意几个点,过程,就是确定方向以后,确定多个关节点,把路线定下来;活动,就是在这条路上做的事,走、跑、跳、羞羞的事等等;任务,想必是通过活动达到的目的,软件开发活动的指向;结构框架,就是对于以上三者的明确规定;最后,全部,当然只软件开发模型的作用域,从0到应用的全部范围都受其辖制。开发过程包括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而开发模型清晰、直观地表达开发的全过程,明确规定要进行的活动和要完成的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这以外的事,诸如要用什么语言、什么系统、什么团队、什么技术,我以为并不是被软件开发模型规定的。

  那么简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以后,我们将目光投向问题的主角——瀑布模型。瀑布模型的English name叫做Waterfall Model(下文简称WM),说白了就是开发流程像瀑布一样(瀑布式开发流程)。所以说我之前扯的淡是有几分道理的,老板说我完全不知道,虽然事实是这样,但是可以委婉一点的好吗←_←

  模型历史什么的我们不管,直接看WM是怎样指导开发的。翻看网上至少二十份关于WM的介绍,其中有十八份是相互抄的,这让我很忧伤。所以说,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真知灼见诚如食堂的肉末茄子里找到肉末。那么有说WM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六个的,也有说八个的。我们多多益善,WM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八个,作为强迫症我一定要把每一步字数的方差缩到最小: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项目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具体功能设计、编写代码和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部署运行维护。那么一个稍微看过网上资料的人都会发现我把他们改了,没错我就是这么吊。因为找不到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Royce)提出WM时的原始说明之类的东西,这个我就把握大意自定义了。

  这八个阶段明显是甲方乙方含在一起的。问题的定义,也就是一个需求出现后,我们明确自己要解决什么,实现什么;这往往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可以认为它是需求的骨架。可行性分析,就是做的做不到嘛,甲方常常会说的,这个不是很容易吗,你们随便实现一下就好了。。。信不信分分钟砍死你=.=项目需求分析,这个就要很详细了,因为它涉及到后面的具体设计和实现,也是联系甲方和乙方的桥梁,比如我现在正在做的这个项目的需求书,二三十页算少的。系统总体设计,就我目前来看包括架构(MVC等)和数据库物理模型(表结构)设计。写到这里你会发现IT中很多术语有被滥用的倾向,这些术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或是上下文,往往产生了一些隋丹妮的幻象。比如模型、框架、架构等等,想来也没必要去严格定义,说得多了也就知道丁卯。具体功能设计,这个就是我作为一个程序员要明确怎么写代码了,比如分组给他一个什么界面之类的,历史分组要怎么做到。编写代码和单元测试我放一起了,这本来就是一起的,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希望慢慢在编程实践中体会吧。事实上你会发现,写代码只是所有工作中占用时间很少的一部分,哦嚯嚯,就是这样。系统集成测试,这个在近期应该有深刻体会,传说中的联调,当项目涉及到流程性的东西时,这一步是非常关键也非常耗时的。另外这里的测试包不包括UAT我不太清楚,暂时不说。最后就到了部署运行维护,也就是交付使用,售后服务的事情。那么WM就有这个八个阶段。

  WM的本质是一次通过,即每个阶段的活动只执行一次,最后得到软件产品,很明显是个线性顺序结构。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同时评审该项活动的实施,若确认,则继续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前面,甚至更前面的活动。所以对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不要他妈的改他妈的需求好吗。当然,也可以灵活运用,不过概念泛化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敏捷开发有点把大瀑布拆成小瀑布的意味,这个以后会研究,不展开。

  WM的优点嘛,它对软件生命周期有非常明确的划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判断每个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由于WM的线型顺序结构,只有当上一步完成了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当上一步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下一步。就好比一辆公交,司机可以很清楚的判断车是否到站,没到站的赶紧到站,到站的赶紧到下一站,直至终点。

  那我们评判某事物优缺点的时候,事实上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它最关键的特质或特点。WM的最大特点就是自上而下线性顺序,所以它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应对需求变化,而且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增加了开发风险。另外一旦将开发流程用WM格式化之后,PM就很有可能通过大量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控制项目进度。最后,各阶段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会有大量文档,工作量剧增。

  作为软件开发模型届的老前辈,WM目前已经不太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过WM的各种变体,以及受WM启发衍生出的很多新模型妥妥的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WM。

  那么在这篇随笔的最后,瀑布模型主要步骤,细分可以是八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具体功能设计、编写代码和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粗分可以是六个:需求、架构、设计、代码、测试、维护。

时间: 2024-08-03 07:18:41

3.关于瀑布模型的相关文章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现在它仍然是软件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质量保证的观点. 瀑布模型的优点: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要求每个阶交出的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 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瀑布模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文档驱动的模型,但这也是它的主要缺点.由于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有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不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从瀑布模型到敏捷开发——认识论决定行为

技术交流会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勇学长和丹姐在切磋实际项目中用到的"敏捷开发",后来由向阳学长对比两人的观点发问"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的优缺点?人员要求?流程?"最终由我们敬爱的米老师做高层次的总结. 下面,本人根据学长们的建议,并参阅网上资源对"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做对比分析" 软件开发模型的由来 20实际60年代中期,人们在软件开发过程和维护中所遇到的问题被称作是"软件危机". 1968年,在德国召开的NATO(北大西洋公约

2016/09/29 瀑布模型开发和敏捷开发

瀑布模型开发 严格把软件项目的开发分隔成各个开发阶段:需求分析,要件定义,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体测试,结合测试,系统测试等. 使用里程碑的方式,严格定义了各开发阶段的输入和输出.如果达不到要求的输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就不展开. 强调文档,在开发的后期才会看到软件的模样.在这种情况下,文档的重要性仿佛已经超过了代码的重要性. 瀑布模型把开发人员定义为流水线上的工人,由于各阶段的开发人员只能接触到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对客户需求的理解程度高低不等.对于客户需求变更,编码人员会比设计人员更容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和敏捷模型

还有两天笔者就要面临一次大型的软件工程项目验收了.这个项目笔者已经管理了两月有余.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实践过程中的摸索,本人逐渐体会到了不同软件管理模型之间的差异,并具备了一定的选择管理方案的能力.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刚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选择"瀑布模型"----我们跟客户交谈后指定需求分析,之后进行简单的设计,之后编写代码,提交,完成.新手会不自觉的选择这种方案,因为它直白,想到哪一步做到哪一步,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这在有些时候是

软件生存期模型 之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 传统的瀑布模型如图所示 特点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其中包含两重含义: ①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②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 推迟实现的观点: ① 瀑布模型在编码之前设置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分析与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规定,在这两个阶段主要考虑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软件的物理实现. ② 清楚地区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尽可能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是按

军事方面的软件系统与瀑布模型

博主选的是老师给出的第四个议题“你认为一些军事方面的软件系统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模型比较合适?”.我认为在军事方面软件系统应采用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 首先从第一点开始分析瀑布模型用于军事方面软件系统的好处. 军事方面的严谨性一直是最高的,能满足瀑布模型所需要的顺序性和依赖性,这种规范性的流程有利于军事风格. 第二点,由于军事方面的项目一般时间很长,所以可以满足分析与设计阶段的基本任务规定,在将目标系统的逻辑结构思考清楚后,

瀑布模型&螺旋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1.瀑布模型1)软件概念阶段 用户需求2)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3)架构设计 架构文档4)详细设计 模型设计5)编码阶段 代码文档6)测试阶段瀑布模型的特点是在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清晰详尽,容易预估风险和开发成本,每个阶段人员安排也非常清晰.瀑布模型的缺点是中途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例如客户要改动需求,重新定义某项业务流程.瀑布模型还有一个缺点是项目编码处在后半程,因此客户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体验到产品,故此需要在早期就为用户提供一个体验的样本,这个样本就是产品原型.瀑布模型非常适合使用在需求

软件开发过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计划 → 需求分析 →  设计 →  编码 →  测试 →  运行维护 特点:①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       ②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           ③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 缺点:①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②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阶段才能发现. 原型模型: 客户与开发公司紧密联系,开发周期长.开发会受到需求变更的影响. 特征:①实现客户与系统的交互. ② 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需求. ③

10. Software, Software Engineering, water fall (瀑布模型),Code Complete等名词的来源

①.Software-软件”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的,软件Software——1958年由贝尔实验室的著名统计学家John Tukey 提出软件与硬件一起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后,就开始了软件的生产,到现在为止,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程序设计时代,程序系统时代,软件工程时代. 1.程序设计时代(1964年~1956年) 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个体手工劳动,使用的工具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2.程序系统时代(1956年~1968年) 这阶段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