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点小牢骚。都是个人的体会和感想,没有对错,更没有是非。角度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体会冲突的话,权当作娱乐吧。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书的人,当然也特别喜欢看书。一直都有个体会,从概率上来说——并且这个概率很大——看国外的书,总是让我感觉很爽,而看国内作者写的书,总有种骂娘的感觉。这是我自己个人的体会:国内的书,组织混乱,很多地方总给人东拼西凑的感觉,知识点重复讲,总是不自觉地热衷于塞给你各种定理,概念和大段代码(代码的质量通常还不高)。国外的:不管讲什么技术,给人的感觉是,技术已经融入作者的身体里。撰文的逻辑特别有条理,阅读的时候特别能够感觉一个人在引导着你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奥秘。作者总是很习惯的在给你传授某些思想。而不是简单让你记住了某个知识点,熟悉了某个类的功能,学会机械的敲下某段代码。
这让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国外的教育和国内的教育。这个话题可够大的,当然,我不会讲,也没法讲。还是只说说自己的一些体会,或者连体会的谈不上,纯粹是推想。
没受过国外教育,不做评价。但会遐想一下:既然国外的书籍,以及在学校时看过的国外的优秀论文,以及了解的国外的产品。似乎能够感觉,国外的教育氛围总是热衷于将一个人真正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动物”,教育的功利心不强,不会急功近利的灌输给学生一些立竿见影,但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当然,肯定也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东西。国内的教育感同身受吧。别的不说了,看看如今的国内的IT行业就明白了。各种培训学校,各种速成的所谓的“软件工程师”。随便召唤一下,大波的“工程师”就蜂拥而至。但是,每个“工程师”都应该自己问问下自己,你真的配的上称之为“工程师”吗?某个人给你一个想法,讲解了基本的实现逻辑。然后你埋头苦敲,半天就把这个想法给实现了,你是不是兴高采烈?是不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出类拔萃的“工程师”?。。。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再想想,什么是“无思想的机器”和“有思想的动物”。我相信可能会有一天,机器人可以完成编码工作,只要你能告诉他你的想法,你的设计逻辑。但是,很多思考上的事情,机器可能永远无法替代人。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吧。也是我刚刚想到的:如果你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好某件事情,那么别人也通常可以。实现总是相对容易的。有切合实际的想法会更难,至少在编程这方面。能敲代码的人多如鸿毛。但只有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有价值,才不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