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只重技巧就仿佛考前临时抱佛脚,纵使有时顺利过关,甚至成绩还不错,但没有日积月累的付出,绝对无法学得精通。

思维定式以及入如何实现思维定式的转换

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定式的强大影响力。

思维定式是行为和态度的源头。

思维定式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的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阐述的内容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对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完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kiya/p/11080096.html

时间: 2024-10-28 10:53:10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的相关文章

我今天强烈推荐你们一本书《》

本文转自互联网,不再发明轮子.借鉴别人的,为防止链接失效,我摘录如下: http://www.managershare.com/2010/10/18/the-seven-habits-of-highly-effective-people/ 行动是最基本的原则,毅力是坚持过程的必要锻炼.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主动积极 2.以始为终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知己知彼 6.统合综效 7.不断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1.主动积极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后摘记

[读书时间] 2015年6月8日~2015年6月18日 共计10天 [章节]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依赖 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 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维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双赢取得. 重新探索自我.由内而外重新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David Starr Jordan 预期理论.自我实现预言.皮革马利翁效应. 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 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你的生活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书籍分享]0-007.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封面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七个习惯”主题框架,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作者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史蒂芬·柯维博士他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现代商管教育及管理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受到过其思想的影响,<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作者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影响人类思想的新智慧学家,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目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第三部分 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六章 你不是一座孤岛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第八章 习惯五:知彼知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第九章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第四部分 全面观照生命第十章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第十一章

互联网精神造就的富翁们

互联网的发展其实与自然进化规律是匹配得上的.如社会形态中的一种架构模式,一种信息平台.所以究其本质,互联网是一个社会资源信息共享的一个协作平台. 互联网的所有特点:平等.开放.互动及免费等等,归根到底,都是这个信息平台的形容词.那么既然作为一个平台,那他所谓的精神并不是个别的特点能概括得了的,而应该思考:他能带来什么,愿景为何. 比如对一个人的描述可以借助很多特征点:高富帅.矮穷挫等,但是这都是从某一个方面的外在表象去描述.而如果描述一个人的精神,绝对不是说"他长得好高".而是他一直以

读《大道至简-- 第二章 是懒人造就了方法》 有感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无不是靠这些“懒人”. 懒人造就了方法,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突然间想想那些聪明的人,大多都是懒人.因为想得多,所以做得少.因为想得多,所以思维得到了锻炼,变得越来越聪明.懒人造就了方法,当一件事情需要很大功夫才能做完时,勤快人想得是马上去做,尽快完成,而懒人想得是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节省时间,此时懒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方法.越勤快,越没有机会找到更快的方法.因为勤快人的脑子里想的并不是方法相关的东西.很多时候,做一个懒人还是很有必要的. 愚公和李冰同样是在凿山,但是愚公每天都在

懒人造就方法(《大道至简》第二章读后感)

懒人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创造出方法,他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一个庞大的工程分成无数的小项,再逐个击破.这些能创造出方法的“懒人”们不是在想问题解决方法上表现出懒惰,只是他们不愿意在复杂的,重复的,过于冗长的问题上过于纠结.把精力多放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找捷径,这正是我们能从中学习到的好思路. 该章首先点明懒人造就了方法.但是我认为应该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的去解决,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懒人并不 是懒,而是遇到事情懂得去思考问题,从而可以轻松的解决.书中提到李冰强于愚公在于李冰用烧

大道至简之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

在大道至简的第二章中,他的引例是李冰凿山,这个故事与第一章中的愚公移山产生了很鲜明的对比.愚公“碎石击壤”,李冰“积薪烧之”:愚公人少且工程实现预期时间很长,但李冰带领了上百号人,且必须在短时间内显示目标.两者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人勤奋固然很好,但是倘若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寻求方法,其实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并且能过使方法更加广为流传.正如愚公与李冰两人移山的方法,后代的人们肯定更多的去使用李冰的方法去尽快实现目标.这也是我们编程的要义所在:优化. 何为优化,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被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