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测试自己的故事

发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做《互联网产品测试故事汇》,看了下原来是Monkey在荔枝上开了个频道讲测试人员的故事。在研发领域有各种内容的书,有各种讲编程语言的书,讲编程大牛故事的书,有讲软件工程的书,但是很少有讲测试方面的书,其中讲的好的又与时俱进的那又是少之又少。这是我看到第二本讲测试人员故事的书(之前入行前看过赢在测试系列)。

因为是讲测试人员的生活,很多话题是能够产生共鸣的。

测试到底应不应该是万金油

当作为初级测试人员时,做事还是很focus的,就像之前一篇讲腾讯职级的公众号文章说的,这时候做的是动作的执行者,只要专心执行测试就好了。但过了几年,随着对系统了解,成为专门负责一个模块的测试人员或者测试的小leader,可能就变成了任务的执行者,为了完成任务,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是不行的,需要跟其他人去沟通协调。同时作为测试接口人还需要协助别人去完成任务,会做很多和测试不相关的事情,像万金油一样。就像这几年我开会和沟通以及干杂事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干活和写代码的时间比之前少了很多。这是浪费时间么,其实不一定。作为测试执行者的时候,心思都用在这么帅气的将系统测彻底,但如果遇到一些技术和方法上解决不了得问题,就会素手无策,比如测试时间不够。但作为一个负责人或者小leader,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花时间确认需求,沟通进展,争取一个更良好的测试安排,这比如何提高测试执行能力效果可能会更好。应不应该是万金油的讨论核心是如果测试一直在打酱油,对于自己的水平提升和发展是否有利,凡是都需要设置一个底线,比如80%做测试本职工作,20%做一些万金油的事情,在不荒废个人技术能力的同时,对将来的发展绝对是有利的,以前我制定过流程规范、组织上线、进行线上运维、写线上监控脚本等各种杂事,这些是一笔很宝贵的经验。然而也会存在吆喝测试人员去做本该其他角色该做的事情,这个也只能自己去适应和调整,不管做什么都要从中有所收获。

如何让测试快起来

互联网公司讲求的是快,你比别人快,你就有可能活下来,而对开发团队来说达到”快”来说比较容易,但作为测试来说,由于对质量有所要求,要做到快是很难的。以前见过开发赶工1,2天就扔个版本过来,测试验证+回归搞了好久,别人会想:为什么开发只开发了2天,测试要测2周?

如何让测试快起来,第一条路是加人,加人增加了沟通成本,足够抵消了你在家人这件事情上的效率,但不少大公司仍旧是信奉堆人可以解决任务问题,抱有10个女人一个月就能生出孩子之类的妄想。第二条是想出技能让测试变得快起来,比如自动化,真正做过自动化测试的都知道自动化投入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文中断念说,要把测试变成这个公司中所有人的事情。在网易时,测试都是QA而不是TE,职责是能够推动开发等自上而下的全面质量保证,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诸多困难,更多的是要靠沟通和启发来让开发明白UT和自验证的重要性。在推动开发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能不能解决开发的痛点,提升开发的效率,这可能是让开发和测试能够互相合作很重要的因素。

在测试执行层面,我经常遇到执行了100个用例但只发现了1个bug或者没发现bug的情况,此时的我在想,如果我能预知哪里有bug,那我只要最多跑一个用例就可以结束整个测试过程了。虽然我们没有上帝视角,但是通过测试分析,代码阅读等方式尽可能的精准划分需要测试的最小集,较小的精准测试集+较大的回归集來保障测试强度,如果被测对象已经有完整的自动化回归用例了的话,该方法应该是能够较快的完成验证。

关于外包

之前在腾讯和网易接触过外包员工,一般项目一些简单的页面活以及枯燥的兼容性验证交给外包员工验证,交集不多。到了华为以后,项目摊子太大,不足的人力大量使用外包顶上,我手下就有好几个外包员工,第一感觉很多时候不能以在腾讯和网易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外包员工,外包员工的能力和主动性大多都比较差,需要不时的盯着,曾经为了找能测后台系统的外包,面试了5,6个人都没有合适的,世面上靠谱的测试都去哪了啊;外包员工在公司里普遍不怎么受待见,这跟华为整体把人当螺丝钉的氛围有关,也缺少归属感;外包的员工今天这个项目缺人被派去搞这个项目,可能过几天又派去搞其他项目去了,颠沛流离。所以我有时也政治不正确的跟我手下的外包说,好好学点本事不要做外包了。外包对于项目来说也存在较大风险,需要花时间培养和教导外包上手干活,教会了也许很快就跑了,流动性很大,造成了培养和沟通成本巨大。当然最大的风险是如何评估外包测试人员的验证质量,如果测试设计做到了80分,测试执行只做到了50分,那么整个测试效果就是不合格的,如果项目中投入了较多外包人力,或者将核心功能交由外包验证,最终的质量评估是要打折扣的。这个问题老大们知不知道?应该是知道的,但是大家都避而不谈,意思是人力都给你了,你自己能够搞定的。不仅测试人员中存在较多外包,一些页面开发也大量使用外包,我想,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华为的软件做出来那么烂和难用了~~~~

时间: 2024-12-15 01:39:12

讲述测试自己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一位父亲和一位母亲讲述孩子的成长故事--《粗养的智慧:李聃的普林斯顿之路》和《我的儿子马友友》阅读摘录

距第一次读完<大学之路>已有四个多月了,影响我最深,也是让我深受启发的,就是“教育是一辈子的事,适合自己的大学就是好的大学.”这也让我变得更加关注教育和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粗养的智慧:李聃的普林斯顿之路> 父亲手记:男孩女孩都要粗养(代序) 美国是一个讲究个人主义的国家.无数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将才能发挥到极致,其中的佼佼者造就了硅谷的奇迹.但他们的激情只能从内心深处的源泉中流出来. 一个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远比一个在师长们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后劲,有潜力.

从价值的角度,讲述0元中标故事

最近看到一个“新鲜”的故事——2016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经信委”进行了“工业云”的软件项目招标,规则是“最低价中标”.有3家南京公司,1家上海公司竞争.开标的结果,是3家南京公司集中“纠结”于150万左右,而上海公司的报价是0元. 招标方.评标委员会.以及4家投标方,随即展开了关于“中标规则”的大讨论.最终的结果——O元报价的中标. 据说评标专家的观点就是——政府采购的目的——节省财政资金. 进行需求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政府采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节省资金——也不是所谓的“工业云”——而

&quot;听&quot;乔梁讲述持续集成的故事

乔梁,十多年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经验,专注于提高软件企业提高交付能力,推广最佳实践.曾为多个大型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专业的软件交付咨询服务.现任百度项目管理部高级架构师,负责百度敏捷过程改进与持续交付推广实施.译有<持续交付>.曾任Thoughtworks资深咨询师,对敏捷项目管理及持续集成有深入的理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http://kb.cnblogs.com/page/127936/ 另外,大名鼎鼎的Martin Fowler的这篇持续集成也应该要学习下 http://kb.cnblo

Shmily,如何用一段简单的代码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

搞了几个小时的都没打印出第一个原始的自己写的代码,结果原因只有一个"怪不得老是打不出来,原来把println 写成 printIn" main没写,让后面报错package没写,导致快捷键无法使用sum +=b[i]; sum+ =b[i];//字符使用的错误 错错错 越多的雾霾堆积,反而为会愈加强你下一次遇见太阳的幸福感然后,我就喜欢上for循环的功能了 Love+1Love+1+1Love+1+1+1Love+1+1+1+1Love+1+1+1+1+1Love+1+1+1+1+1+

TiD 2015质量竞争力大会

质量竞争力大会(英文名称TiD)是由智联联盟整合软件行业已有研发领域三大专业会议,包括中国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大会SPI Conference.中国软件测试大会ChinaTest.中国敏捷软件开发大会AgileChina等,重磅推出的顶级研发盛会.TiD秉承追求行业高度(Top).技术创新(innovation).专业深度(Depth)的目标,大会内容涉及软件研发全层次.全流程及全角色. TiD2015定于2015年7月12日-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下一代软件研发:挑战与求变.精选演

测试中的杀虫剂困境

第一次听到"杀虫剂困境"这个词来源于<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其中对于杀虫剂困境的原文表述是:"任何你用以防止或发现缺陷的方法都会留下一些残余的.更为微妙的缺陷,而对于这些缺陷而言,前面那些方法会统统失效."意思就是说,测试中单一的测试技术.手段.方法.策略往往是不足以全部覆盖潜在的缺陷范围的.因此,在测试过程中,包括测试策略的制定.测试案例设计.测试执行的方式和方法等,都要保持方法的多样性,尝试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和观察被测软件的行为表现

一次APP测试的感悟

项目经理担责任.产品担责任.测试只需要把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展示出来.如实反应问题.谁担责任谁有权利决定上不上线.所以他们直接绕过了测试.APP的上线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了很多东西,也感悟了很多.这是我之前的测试生涯中从未经历过的.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需要改正的地方.接触了各种性格的人.总之,我长见识了.我的感悟:1.测试工作不是闷头干自己的事,需要和各种性格各种角色的人打交道.2.本次的测试工作我做的很不好.我自己很不开心.和产品吵架了,在工作中给自己树立了敌人.2.测试工作的度.3.bug的

从一个实例详解敏捷测试的最佳实践

简介: 敏捷软件开发是目前十分流行,并在业界逐步推广的软件开发模式.不同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模式有着自己鲜明的价值和方法.其中,敏捷测试部分也同以往的软件测试流程有所不同.这对测试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一个软件项目实例,基于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测试活动.文中将分析每个主要测试活动的前提条件和目标任务,并根据实例推荐最佳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敏捷软件开发简介 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初起于九十年代

探索式测试中的几种误区

探索式测试(Exploratory Testing)是敏捷测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一般性测试如用户故事测试或者自动化测试不同,它所关注的是“意料之外”的软件缺陷,探索式测试作 为一个研究性.启发性和严肃性并存的测试方法,是一般性测试的重要补充.随着敏捷测试的推广,探索式测试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测试工 程师在探索式测试方面的一些误区,并尝试纠正这些问题. 误区1:探索式测试是一种测试技术. 探索式测试本身不是一种测试技术,相反,它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广泛测试技术的方式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