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直在用exit()函数,但是今天看源码时竟然看到了_exit()函数,想知道它们的区别,所以就查查资料,写了下来!
#include<stdlib.h> void exit(int status);
不像fork那么难理解,从exit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系统调用是用来终止一个进程的。无论在程序中的什么位置,只要执行到exit系统调用,进程就会停止剩下的所有操作,清除包括PCB在内的各种数据结构,并终止本进程的运行。请看下面的程序:
#include<stdlib.h> #include <stdio.h> main() { printf("this process will exit!\n"); exit(0);//程序在次退出,不会再向下执行。 printf("never be displayed!\n"); }
运行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并没有打印后面的"never be displayed!\n",因为在执行到exit(0)时,进程就已经终止了,不会再向下执行,直接退出。exit 系统调用带有一个整数类型的参数status,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参数传递进程结束时的状态:
(1) 0表示没有意外的正常结束;
(2)其他的数值表示出现了错误,进程非正常结束。
我们在实际编程时,可以用wait系统调用接收子进程的返回值,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linux下exit()和_exit()的用法及区别:
exit和_exit作为系统调用而言,_exit和exit是一对孪生兄弟。通常我们会认为,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没有区别会有两个函数,你要知道程序猿虽然苦但不笨,这种事儿发生的概率比较低,所以答案是否定的。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在函数库中的定义,_exit在Linux函数库中的原型是:
#include<unistd.h> void _exit(int status);
(1)exit()函数定义在 stdlib.h中;而_exit()定义在unistd.h中,
(2)_exit()函数的作用最为简单:直接使进程停止运行,清除其使用的内存空间,并销毁其在内核中的各种数据结构;exit()函数则在这些基础上作了一些包装,在执行退出之前加了若干道工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exit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系统调用。
因此,exit()函数与_exit()函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exit()函数在调用exit系统调用之前要检查文件的打开情况,把文件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回文件,就是“清理I/O缓冲”,而_exit()则是直接退出,不管缓冲区的数据,直接停止,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
在Linux 的标准函数库中,有一套称作“高级I/O”的函数,我们熟知的printf()、fopen()、fread()、fwrite()都在此列,它们也被称作“缓冲I/O(buffered I/O)”,其特征是对应每一个打开的文件,在内存中都有一片缓冲区,每次读文件时,会多读出若干条记录,这样下次读文件时就可以直接从内存的缓冲区中读取,每次写文件的时候,也仅仅是写入内存中的缓冲区,等满足了一定的条件(达到一定数量,或遇到特定字符,如换行符\n和文件结束符EOF),再将缓冲区中的内容一次性写入文件,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件读写的速度,但也为我们编程带来了一点点麻烦。如果有一些数据,我们认为已经写入了文件,实际上因为没有满足特定的条件,它们还只是保存在缓冲区内,这时我们用_exit()函数直接将进程关闭,缓冲区中的数据就会丢失,反之,如果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就一定要使用exit()函数。
请看以下例程: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printf("output begin\n"); printf("content in buffer\n"); exit(0);//输出前两句,程序在次退出; }
运行结果:
从运行结果来看,exit(0)是函数正常的退出;
#include<unistd.h> int main() { printf("output begin\n"); printf("content in buffer"); _exit(0);//直接清空缓存空间,可能造成数据损失,不善后处理; }
运行结果:
此时可以看出,_exit(0)函数直接退出清空数据,硬退出,而没有管缓冲区的数据,也没有写会文件或者对缓冲区的数据做善后处理,只输出了一句,第二句的数据丢失了,相反exit(0)则会对缓冲区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终止,例如写会文件,打印等等一些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