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5

今天先阅读了构建之法的敏捷流程的论述,在敏捷流程中开发人员可以很快交付给用户有价值放软件也可以很快知晓软件的欢迎需求变化,以此来增加竞争优势。在我看来,书上说的 “敏捷”,要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进取心,并且相互充分信任,在我们团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相互信任也有进取心,但是我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我的水平就比较菜,所以我们的团队项目进度一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在每日例会上,我们的突破就很少,每天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那些,久而久之我们的确感到有些厌烦。“只有关注技术和设计,才能越来越敏捷”,作者说的这句话真的是对我的讽刺,比如说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开发语句,我们就没有时间去仔细摸透它,这点我还是要反思的,为什么我的时间挤不出来,也许是自己的学习效率过低导致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啥信心往下去学习,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很难去静下心来看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知识,所以这一点也是我要去反思的地方。

怎么说呢,我们的团队虽然没有做到敏捷流程,但是还是按照其方法去努力的,所以说我们最后做完我们的团队任务的时候还是体会到了这样的方法的用处的。我们的团队很弱,强行把敏捷或者其他的高级方法套在上面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追求敏捷,而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追求敏捷,怎么说呢,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开发过程真的收获了很多东西吧。在团队中,大家的明确分工决定了每个人有着每个人的责任和必须做好这件事的义务,一旦有一个人掉链子,整个团队交付的结果可能是非常糟糕的,所以我们会一起解决问题,打破职责界限这样我们的团队才没有明显的拖后腿的情况。

对于冲刺会议,我的确是想说,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冲刺,我们的水平导致了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说不要给自己打标签,我还是要说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水平不足不会是长久的问题,我还有时间去不断完善自己。

时间: 2024-11-05 20:46:46

构建之法读后感5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读后感----第1章 绪论

首先,文章对于程序.用户需求.工程等等概念用了阿超给儿子编写的一个出题程序来分别解释了个中的含义,尤其是程序和工程的区别,程序大概就是用很多语言或工具编写的一个简单能实现目标要求的一行行代码,而工程就是在这个程序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修复程序的bug.提供后续维护等服务. 需求分析:梳理需求,逐步展开后续工作,如设计(软件架构).实现(写数据结构和算法),测试,发布软件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软件企业=软件+商业模式) 软将工程的核心部分: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

构建之法读后感01

读后感 01: *理论和知识点 *计算机科学的领域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 软件的特性 * 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组成 虽然作为一名程序员中的菜鸟 我也深知“软件=程序+软件工程”.在此之前我们学习过一个个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的程序,到了今天才知道这些只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的第一步,构建之法是一本很专业的书,不仅仅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阐释了软件工程是什么? 总而言之从这本书中我初步了解到了如下内容.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

第五次博客园作业———构建之法读后感

<构建之法>读后感 读完<构建之法>不禁惊叹,关于软件工程方面这么刻板严谨的书还可以这样写!皱欣老师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严谨的态度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了软件工程这一学科的精髓所在.正如瓦茨·汉弗雷.软件工程的奠基人之一所说的那样.软件领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艺创新的大爆发:另一方面是坚持不懈的工程工作,包括软件的改善.维护和测试等,这一方面占了90% - 95%的比例.皱欣老师用俏皮的语言和灵活的人物设定如“阿超”.“小飞”.“果冻”.“小李”等来反映现实中典型的软件行业从业人

一、构建之法读后感

这学期的软件测试课程多加了<构建之法>这本书,这学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对于这本书可以简单地有两个词语来概括:"专业"."接地气". 这本书的开头就是给我解释什么事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上大学将近三年,说实话还没有一次真正的去了解过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说来还是有些惭愧的. 首先,这是一本全景式图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其次,这

构建之法读后感2

1.专业 2.但是不迂腐,很接地气 3.但是不屌丝,很有情怀 由此可见,<构建之法>是一本当代软件工程大学教育急需的好书. 本人在大学上的软件工程课用的也是较老的课本,讲的是瀑布式的环节,带着对这门课残留的记忆参加实习的时候,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对需求变化的反感,当时还不知道"迭代"这个词,只觉得做事情是要"谋定后动"的,"庙算多者胜",怎么能大概了解下需求就开始动手呢?"需求分析"难道不该做的认真.准确.达到一劳永逸

构建之法——读后感

好吧,其实一开始在课上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是略有点抵触,毕竟不是通过自己“即可寻求”得来的资源,但是看着看着,慢慢也就好了. 在我感性认识上的构建之法,其内容不同于其他的“类教材”书本,甚至都不同于我之前阅读过的所有书(好吧,也不排除我认知局限性因素的干扰),构建之法的叙述方式相对于“书本”来说,更像是以写博客的感觉在写书,让读者有一种仿佛在杂志上阅读博客的享受.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构建之法读后感》

这是一本全景式的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是一本最佳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健康的软件工程开展中的每个方面,介绍了种种方法论,但不是高高在上.纲领性的方法论,而是方法论的最佳 实践,确实可用,拿来就用.本书在介绍方法论的同时,居然会介绍方法论不适用的场景,介绍方法论在现实中是怎样跑偏的,这就好像讲下棋,“这 样走,之后的发展会怎样怎样,所以不行”,怎样做会对,怎样做会错——什么叫宏观视角?什么叫最佳实践

构建之法读后感

 我现在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面对实训这件事,而今年才刚接触软件测试这门课程,讲的是如何测试代码可行性,都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测试代码可行性.软件测试这个行业对于女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不需要有强大的敲代码基础,需要的是细心和观察力.如果对于软件测试有兴趣就应该看看构建之法这本书,构建之法这本书的好首先就在于这是一本全景式的图书,能让你更了解这个软件行业.可以让人从陌生变熟悉,所以这本书是不错的.其次,这是一本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软件开展的每个方面,不单单只是实践,理论的东西也很重要.我们中国

3137102413_张其仁_构建之法读后感

通过对<构建之法>这本书的阅读,最大的感受就是软件工程原来还可以这么学的.以前写程序最多只会考虑到数据结构和算法方面的知识,只关心程序是不是可用的,实际是不是可运行的.但是现在发现那样的程序写出来是毫无价值的 .首先,软件工程不仅仅就只是涉及到计算机或者软件方面的知识,相反,软件工程涉及了很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管理学.数学.工业设计等等学科,一个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如果只是懂得怎样去写程序,那么仅仅只是初级阶段,更高级的应该是从一个更加高级的层面上去考虑更多的东西,如整个软件的架构.感谢构建

构建之法读后感part7

这个星期我看到了构建之法的第七章,第七章介绍了微软推荐的软件开发方法MSF. MSF的最大特性是商业化,并一直体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谓商业化意味着客户的商业利益.客户 投入多少,得到多少回报,客户要用到哪些最新的技术,最后如何把项目计划变成产品直至产生效益, 等等,这些都是MSF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MSF的基本原则,不仅符和软件开发流程,而且也也可以应 用到平时生活和学习.如学习所有的经验,学习他人经验及自己的过去的经验,反思错误,才会获取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