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打洞和心跳包设计

一、设备终端
class DeviceClient {
int deviceID;
int IP;
int port;
char connectID[16];
time_t lastTime;
struct event timeoutEv;//超时器
};
typedef list<DeviceClient *> deviceList;

二、移动控制终端
class UserClient {
int userID;
int IP;
int port;
char connectID[16];
time_t lastTime;//接收的时候更新,并开启超时器
struct event timeoutEv;//超时器:如果超时,认为客户端掉线
};

typedef list<UserClient *>userList;

三、UDP心跳包设计(服务端)
http://blog.csdn.net/liuguanghui1988/article/details/7090531
3.1 UDP包接收线程
1)recvfrom
2)find connectID 并看看是否是心跳包
3)如果是心跳包,查找connectID对应的客户端,如果客户端存在,则更新lastTime,如果客户端不存在,则新建客户端并更新lastTime;

3.2 UDP包超时器
1)时间的定义(连续三次收不到心跳包,即超时时间为客户端心跳包时间的3倍)
2)超时事件到达,则认为客户端掉线,删除DeviceClient或UserClient

四、UDP心跳包设计(客户端)
每隔30秒发送一次心跳包

五、打洞设计
http://www.cppblog.com/Lee7/archive/2008/01/25/41850.html
打洞由移动控制终端或者设备终端发起。下面以移动控制终端发起为例,详细说明一下打洞的流程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移动控制终端为UserClient,设备终端为DeviceClient,服务端为Server
流程如下:
1)UserClient Login
2)DeviceClient Login
3)UserClient send "P2P_Punch deviceID" Message to Server
4)Server send "P2P_WantYou userID" Message to DeviceClient
5)UserClient send "P2P_Message msg" Message to DeviceClient
6)DeviceClient send "P2P_Message msg" Message to UserClient

时间: 2024-10-23 12:19:17

UDP打洞和心跳包设计的相关文章

UDP打洞原理介绍

 NAT穿越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Internet的快速发展以及IPv4地址数量的不足使得NAT设备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然而这也给越来越多的端到端通信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一般来说,NAT设备允许内网内主机主动向公网内主机发送数据,但却禁止内网外的主机主动向内网内的主机传递数据.由于很多的会话双方处于不同的NAT设备后,它们通信一般通过公网服务器中转,而要建立P2P通信,则必须解决NAT穿越问题才能建立通信. NAT 是介于内网和公网之间的设备,公网中的IP 地址是全球唯一的,而在内网中的IP 地址可

NAT穿透(UDP打洞)

1.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介绍 NAT有两大类,基本NAT和NAPT. 1.1.基本NAT 静态NAT:一个公网IP对应一个内部IP,一对一转换 动态NAT:N个公网IP对应M个内部IP,不固定的一对一转换关系  1.2.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 现在基本使用这种,又分为对称和锥型NAT. 锥型NAT,有完全锥型.受限制锥型.端口受限制锥型三种: a)Full Cone NAT(完全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

心跳包(HeartBeat)

http://itindex.net/detail/52922-%E5%BF%83%E8%B7%B3-heartbeat-coderzh 几乎所有的网游服务端都有心跳包(HeartBeat或Ping)的设计,在最近开发手游服务端时,也用到了心跳包.思考思考,心跳包是必须的吗?为什么需要心跳包?TCP没有提供断线检测的方法吗?TCP提供的KeepAlive机制可以替代HeartBeat吗? 由于连接丢失时,TCP不会立即通知应用程序.比如说,客户端程序断线了,服务端的TCP连接不会检测到断线,而是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本文属于<IP摄像头技术纵览>系列文章之一: Author: chad 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信息. NAT技术的实际需求在10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0几年来全世界的牛人早已经研究好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网上有大量优秀的解决方案文章,笔者自知无法超越,所以秉承拿来主义,将优秀文章根据个人实验及理解整理汇录于此,用于解释IP摄像头整个技

UDP打洞、P2P组网方式研究

catalogue 1. NAT概念 2. P2P概念 3. UDP打洞 4. P2P DEMO 5. ZeroNet P2P 1. NAT概念 在STUN协议中,根据内部终端的地址(LocalIP:LocalPort)到NAT出口的公网地址(PublicIP:PublicPort)的影射方式,把NAT分为四种类型(rfc3489: http://www.ietf.org/rfc/rfc3489.txt) 1. Full Cone: 这种NAT内部的机器A连接过外网机器C后,NAT会打开一个端口

心跳包 WPF Unity 数据库搭建

1.心跳包如何发送: 主要是客户机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后,再回复. //之前做的项目,WPF与U3D进行通信,WPF端是处于监听端,而U3D属于客户端,不断的发心跳包给WPF //WPF端代码如下: //嵌入U3D窗口 void initU3D() { //将Exehost 控件添加到 Winformhost控件中 if (UserData.enableEmbU3d) { ExeHost exehost = new ExeHost(); //formview.formHost.Child

心跳包

转自:http://blog.csdn.net/gao5528/article/details/6029160 心跳包就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间定时通知对方自己状态的一个自己定义的命令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类似于心跳,所以叫做心跳包. 用来判断对方(设备,进程或其它网元)是否正常运行,采用定时发送简单的通讯包,如果在指定时间段内未收到对方响应,则判断对方已经离线.用于检测TCP的异常断开.基本原因是服务器端不能有效的判断客户端是否在线,也就是说,服务器无法区分客户端是长时间在空闲,还是已经掉线

闲说HeartBeat心跳包和TCP协议的KeepAlive机制

很多应用层协议都有HeartBeat机制,通常是客户端每隔一小段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数据包,通知服务器自己仍然在线,并传输一些可能必要的数据.使用心跳包的典型协议是IM,比如QQ/MSN/飞信等协议. 学过TCP/IP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是UDP和TCP,其中UDP是无连接的.面向packet的,而TCP协议是有连接.面向流的协议. 所以非常容易理解,使用UDP协议的客户端(例如早期的“OICQ”,听说OICQ.com这两天被抢注了来着,好古老的回忆)需要定时向服务器发送心跳包

Udp打洞原理和源代码。

所谓udp打洞就是指客户端A通过udp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服务器收到后,获取数据包,并且 可获取客户端A地址和端口号.同样在客户端B发送给服务器udp数据包后,服务器同样在收到B发送过来 的数据包后获取B的地址和端口号,将A和B的地址与端口号分别发送给对方,这样双方可以继续用UDP协议 通信.这么做有什么用呢?因为对于一些应用或者需求,需要两个客户端临时做一些通信,而这种通信 不需要建立tcp就可以完成,所以才去udp打洞. 下面附上测试代码: 头文件 // udphole.cpp :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