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session.timeout.ms heartbeat.interval.ms参数的区别以及对数据存储的一些思考

Kafka session.timeout.ms heartbeat.interval.ms参数的区别以及对数据存储的一些思考

在计算机世界中经常需要与数据打交道,这也是我们戏称CURD工程师的原因之一。写了两年代码,接触了不少存储系统,Redis、MySQL、Kafka、Elasticsearch…慢慢地发现背后的一些公共的设计思想总是那么似曾相识,再深究一下,就会发现一些隐藏在这些系统背后的数学理论。

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交由计算机来处理,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OLTP和OLAP两大类应用。有些数据比如登录流水、系统日志信息,源源不断,先采集下来抛给消息中间件(Kafka);有些数据,比如一条描述用户特征的记录,就适合存储到MySQL,并按日期建查询索引。也就是说:面对大量的数据,把数据存储起来只是一小步,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些数据用起来,体现到存储系统则是:有没有一套方便的查询接口能够方便快速地查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如果将数据放到Kafka上了,那要怎么查?如果把数据放到MySQL上了,非常适合针对高cardinality列建B+树索引查询,而对于文本类的数据,放到ES上,则基于倒排索引这种数据结构,根据tf-idf、bm25等这些衡量文档相似度的算法来快速地获得想要的数据。

从这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存储系统,为了满足"查询",它们背后的存储原理(所采用的数据结构)是不同的。而对于这些存储系统而言,都面临着两个问题: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可靠性,在我看来,是站在存储系统本身来看,一般是讨论单个实例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比如,一个正在运行的MySQL实例,它根据checkpoint机制,通过redo log 文件来保证持久性,另外还有double write buffer,保证数据页的写入是可靠的。类似地,在Elasticsearch里面也有translog机制,用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所以,想深入了解存储系统,不妨对比一下它们之间的各种checkpoint机制。

数据为什么需要有可靠性呢?根本原因还是内存是一种易失性存储,根据冯偌依曼体系结构,程序总是从内存中取数据交给CPU做运算。如果数据没有fsync到磁盘,如果系统宕机那数据会不会丢?

而对于可用性,是从Client角度而言的。即我不管你背后是一个redis实例还是一个redis 集群,你只管正常地给我提供好读写服务就好了。这里为了避免SPOF,分布式集群就派上用场了,一台机器挂了,另一台机器顶上。在分布式系统中,需要管理好各个存储实例,这时就需要节点的角色划分,比如master节点、controller节点之类的称呼。毕竟管理是要有层级的嘛,大家角色都一样,怎么管理呢?在这一点上,Redis集群与Kafka集群或者Elasticsearch集群有很大的不同,具体体现在Redis本质上是一个P2P结构的集群,而Elasticsearch和Kafka 采用的主从模型,为什么这么说呢?Redis虽然也有Master节点和Slave节点之分,但它的各个Master节点之间是平等的,Redis的数据分布方式是hash16384个槽到各个master节点上,每个master节点负责处理落在这些槽内的数据,这是从数据分布的角度来定义的Master节点,而Kafka中的Controller节点、Elasticsearch中的master节点并不是从数据分布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集群元信息维护、集群管理的角度定义的,关于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我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过一些描述。另外,MySQL作为关系型数据库,受数据完整性约束、事务支持的限制,在分布式集群能力上要弱一些。



最近碰到一个问题,多个业务往向一个Kafka topic发送消息,有些业务的消费量很大,有些业务的消息量很小。因Kafka尚未较好地支持按优先级来消费消息,导致某些业务的消息消费延时的问题。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再增加几个Topic,面对一些系统遗留问题,增加Topic带来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处理逻辑复杂性。一种方法是使用Kafka Standalone consumer,先使用consumer.partitionFor("TOPIC_NAME")获取topic下的所有分区信息,再使用consumer.assign(partitions)显示地为consumer指定消费分区。另一种方法是基于consumer group 自定义Kafka consumer的分区分配策略,那这时候就得对Kafka目前已有的分区分配策略有所了解,并且明白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触发rebalance?

Kafka consumer要消费消息,哪些的分区的消息交给哪个consumer消费呢?这是consumer的分区分配策略,默认有三个:range、round-robin、sticky。说到round-robin这个算法,真是无处不在,它经常用在一些需要负载均衡的场景。比如Elasticsearch client向ES Server发送搜索请求时,因为默认情况下每台ES节点都可做为coordinator节点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而在coordinator节点上需要汇总所有分片的查询结果,这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存和CPU,因此ES Client 也是基于round-robin算法选择将查询请求发送到哪个ES节点上。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在Redis里面也会有这个算法的身影。再比如说:Redis LRU Cache中关于Key的access pattern,一般服从幂指分布(power-law distribution):具有某一特征的一小部分的Key访问频率远远大于其他的Key,正如这种访问特性,LRU能达到很好的缓存效果。另外,Redis sorted set类型是基于skiplist实现,新的skipNode节点属于哪一层呢?这也是个power-law distribution问题,其源码注释中:

Returns a random level for the new skiplist node we are going to create. The return value of this function is between 1 and ZSKIPLIST_MAXLEVEL (both inclusive), with a powerlaw-alike distribution where higher levels are less likely to be returned.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有些思想或者说是解决方案,它是通用的,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存储系统中,将它们对比起来看,能更好地理解系统背后的原理。

最近每次想写一些笔记时,脑海里总是出现一些其他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次本来主要是想写kafka 中这两个配置参数:session.timeout.ms 和 heartbeat.interval.ms的区别的,结果就先扯了一通数据存储相关的东西。

下面继续:

因为一个topic往往有多个分区,而我们又会在一个consumer group里面创建多个消费者消费这个topic,因此:就有了一个问题:哪些的分区的消息交给哪个consumer消费呢?这里涉及到三个概念:consumer group,consumer group里面的consumer,以及每个consumer group有一个 group coordinator。conusmer分区分配是通过组管理协议来实施的:具体如下:

consumer group里面的各个consumer都向 group coordinator发送JoinGroup请求,这样group coordinator就有了所有consumer的成员信息,于是它从中选出一个consumer作为Leader consumer,并告诉Leader consumer说:你拿着这些成员信息和我给你的topic分区信息去安排一下哪些consumer负责消费哪些分区吧

接下来,Leader consumer就根据我们配置的分配策略(由参数partition.assignment.strategy指定)为各个consumer计算好了各自待消费的分区。于是,各个consumer向 group coordinator 发送SyncGroup请求,但只有Leader consumer的请求中有分区分配策略,group coordinator 收到leader consumer的分区分配方案后,把该方案下发给各个consumer。画个图,就是下面这样的:

而在正常情况下 ,当有consumer进出consumer group时就会触发rebalance,所谓rebalance就是重新制订一个分区分配方案。而制订好了分区分配方案,就得及时告知各个consumer,这就与 heartbeat.interval.ms参数有关了。具体说来就是:每个consumer 都会根据 heartbeat.interval.ms 参数指定的时间周期性地向group coordinator发送 hearbeat,group coordinator会给各个consumer响应,若发生了 rebalance,各个consumer收到的响应中会包含 REBALANCE_IN_PROGRESS 标识,这样各个consumer就知道已经发生了rebalance,同时 group coordinator也知道了各个consumer的存活情况

那为什么要把 heartbeat.interval.ms 与 session.timeout.ms 进行对比呢?session.timeout.ms是指:group coordinator检测consumer发生崩溃所需的时间。一个consumer group里面的某个consumer挂掉了,最长需要 session.timeout.ms 秒检测出来。举个示例session.timeout.ms=10,heartbeat.interval.ms=3

session.timeout.ms是个"逻辑"指标,它指定了一个阈值---10秒,在这个阈值内如果coordinator未收到consumer的任何消息,那coordinator就认为consumer挂了。而heartbeat.interval.ms是个"物理"指标,它告诉consumer要每3秒给coordinator发一个心跳包,heartbeat.interval.ms越小,发的心跳包越多,它是会影响发TCP包的数量的,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这也是我为什么将之称为"物理"指标的原因。

如果group coordinator在一个heartbeat.interval.ms周期内未收到consumer的心跳,就把该consumer移出group,这有点说不过去。就好像consumer犯了一个小错,就一棍子把它打死了。事实上,有可能网络延时,有可能consumer出现了一次长时间GC,影响了心跳包的到达,说不定下一个heartbeat就正常了。

而heartbeat.interval.ms肯定是要小于session.timeout.ms的,如果consumer group发生了rebalance,通过心跳包里面的REBALANCE_IN_PROGRESS,consumer就能及时知道发生了rebalance,从而更新consumer可消费的分区。而如果超过了session.timeout.ms,group coordinator都认为consumer挂了,那也当然不用把 rebalance信息告诉该consumer了。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apjin/p/10926882.html

最近碰到一些中文分词的归一化、分词结果的准确度(分词生成自定义的词)、定制 ES Analyzer插件满足特殊符号搜索、中文行业术语搜索 需求的问题...有时间再写一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pjin/p/10926882.html

时间: 2024-08-03 01:03:11

Kafka session.timeout.ms heartbeat.interval.ms参数的区别以及对数据存储的一些思考的相关文章

Zookeeper中Session Timeout的那些事

前言: RDS系统致力于MySQL数据的高可用,高可靠,高性能以及在线扩展功能,实现这些特性的主要逻辑功能都运行在管理服务器上,一旦管理服务器宕机,数据库的在线扩展功能/备份功能/故障恢复功能等都无从谈起.然而,之前RDS系统管理服务器却是单点服务,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管理服务器需要实现高可用,结合当前主流的高可用方案,决定使用Zookeeper来实现服务的高可用. 基本设计方案原理: 如下图所示,管理服务器A B C会在zk的root节点上注册临时序列节点/root/manager000

通过Global.asax文件里面的Session_End事件记录用户退出 (or session timeout)

Session.Abandon()和timeout会触发Global.asax的Session_End事件.可以通过这个事件来记录用户退出或者session timeout,这样每个用户都会有一条登陆和退出记录. 退出登陆调用方法: public void PerformLogout() { HttpContext.Current.Session["PerformLogout"] = true; HttpContext.Current.Session.Abandon(); } Sess

Session Timeout

关于Session timeou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节约服务器资源的方法,而且关于timeout的时间限制设定也非常有讲究,跟业务关系强相关. 如果服务器是只有一台,或者服务器集群中没有使用负载均衡器,那么session的管理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今天想描述的一个问题是,在服务器集群内使用session,并且有负载均衡器管理流量,这时候出现的奇异session timeout问题. 首先有几点前提知识需要阐述一下: 一个浏览器窗口是共享session的,也就是说,打开一个浏览器进程,不管你开多少子标

Java深度历险(二) EJB Session Bean有状态和无状态的区别与联系

刚开始对两种sessionbean存在误解,认为有状态是实例一直存在,保存每次调用后的状态,并对下一次调用起作用,而认为无状态是每次调用实例化一次,不保留用户信息.仔细分析并用实践检验后,会发现,事实恰好相反:有状态和无状态会话bean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生命期. 首先解释一个下面要用到的概念--用户:sessionbean 的用户实际上就是直接调用ejb的类的实例,甚至是这个实例的某个方法.同一个类的不同实例对于session bean来说是不同的用户. 实例解析 有状态的StatefulEjb

request.setAttribute()、session.setAttribute()和request.getParameter()的联系与区别(记录)

1.session.setAttribute()和session.getAttribute()配对使用,作用域是整个会话期间,在所有的页面都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使用. 2.request.setAttribute()和request.getAttribute()配对使用,作用域是请求和被请求页面之间.request.setAttribute()是只在此action的下一个forward需要使用的时候使用:request.getAttribute()表示从request范围取得设置的属性,必须要先s

request.setAttribute()、session.setAttribute()和request.getParameter()的联系与区别

1.session.setAttribute()和session.getAttribute()配对使用,作用域是整个会话期间,在所有的页面都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使用. 2.request.setAttribute()和request.getAttribute()配对使用,作用域是请求和被请求页面之间. request.setAttribute()是只在此action的下一个forward需要使用的时候使 用:request.getAttribute()表示从request范围取得设置的属性,必须要

深入解析10g中SGA_MAX_SIZE和SGA_TARGET参数的区别和作用

SGA_MAX_SIZE是从9i以来就有的作为设置SGA大小的一个参数,而SGA_TARGET则是从10g才有的一个新参数,作为配合10g自动管理SGA而出现的,下面以实验的方式,深入解析这2个参数的区别和作用 [[email protected] ~]$ sqlplus / as sysdba SQL*Plus: Release 10.2.0.1.0 - Production on Mon Oct 13 01:59:11 2014 Copyright (c) 1982, 2005, Oracl

ASP.NET Application,Session,Cookie和ViewState等对象用法和区别 (转)

在ASP.NET中,有很多种保存信息的内置对象,如:Application,Session,Cookie,ViewState和Cache等.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用法和区别. 方法 信息量大小 作用域和保存时间 应用范围 保存位置 Application 任意大小 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期 整个应用程序/所有用户 服务器端 Cache 任意大小 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整个应用程序/所有用户 服务器端 Session 小量,简单的数据 用户活动时间+一段延迟时间(一般为20分钟) 单个用户 服务器端 Cook

session的官方定义是:Session:在计算机中,尤其是在网络应用中,称为“会话控制”。Session 对象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 说白了session就是一种可以维持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技术。session主要有以下的这些特点: 1. session保存的位置是在服务器端 2. session一般来说是要配合cookie使用,如果是浏览器禁用了cookie功

session的官方定义是:Session:在计算机中,尤其是在网络应用中,称为"会话控制".Session 对象存储特定用户会话所需的属性及配置信息. 说白了session就是一种可以维持服务器端的数据存储技术.session主要有以下的这些特点: 1. session保存的位置是在服务器端 2. session一般来说是要配合cookie使用,如果是浏览器禁用了cookie功能,也就只能够使用URL重写来实现session存储的功能 3. 单纯的使用session来维持用户状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