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学习总结(1)线性表之顺序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具有“一对一”逻辑关系的数据,最佳的存储方式是使用线性表。那么,什么是线性表呢?

线性表,全名为线性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存储数据的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即“把所有数据用一根线儿起来,再存储到物理空间中”。

采用线性表将其储存到物理空间中。

    首先,用“一根线儿”把它们按照顺序“串”起来,如图 2 所示:  

            
                                                            图 2 数据的"线性"结构

图 2 中,左侧是“串”起来的数据,右侧是空闲的物理空间。把这“一串儿”数据放置到物理空间,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如图 3 所示

            
                  图 3 两种线性存储结构

  图 3a) 是多数人想到的存储方式,而图 3b) 却少有人想到。我们知道,数据存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将数据完整地复原成它本来的样子。如果把图 3a) 和图 3b) 线的一头扯起,你会发现数据的位置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认定,这两种存储方式都是正确的。
  将具有“一对一”关系的数据“线性”地存储到物理空间中,这种存储结构就称为线性存储结构(简称线性表)。
  使用线性表存储的数据,如同向数组中存储数据那样,要求数据类型必须一致,也就是说,线性表存储的数据,要么全不都是整形,要么全部都是字符串。一半是整形,另一半是字符串的一组数据无法使用线性表存储。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图 3 中我们可以看出,线性表存储数据可细分为以下 2 种:

  1. 如图 3a) 所示,将数据依次存储在连续的整块物理空间中,这种存储结构称为顺序存储结构(简称顺序表);
  2. 如图 3b) 所示,数据分散的存储在物理空间中,通过一根线保存着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存储结构称为链式存储结构(简称链表);

也就是说,线性表存储结构可细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前驱和后继

数据结构中,一组数据中的每个个体被称为“数据元素”(简称“元素”)。例如,图 1 显示的这组数据,其中 1、2、3、4 和 5 都是这组数据钟的一个元素。

另外,对于具有“一对一”逻辑关系的数据,我们一直在用“某一元素的左侧(前边)或右侧(后边)”这样不专业的词,其实线性表中有更准确的术语:

  • 某一元素的左侧相邻元素称为“直接前驱”,位于此元素左侧的所有元素都统称为“前驱元素”;
  • 某一元素的右侧相邻元素称为“直接后继”,位于此元素右侧的所有元素都统称为“后继元素”;

以图 1 数据中的元素 3 来说,它的直接前驱是 2 ,此元素的前驱元素有 2 个,分别是 1 和 2;同理,此元素的直接后继是 4 ,后继元素也有 2 个,分别是 4 和 5。如图 4 所示:

          
                    图 4 前驱和后继

  顺序表,全名顺序存储结构,是线性表的一种,线性表用于存储逻辑关系为“一对一”的数据,顺序表自然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顺序表对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也有要求。顺序表存储数据时,会提前申请一整块足够大小的物理空间,然后将数据依次存储起来,存储时做到数据元素之间不留一丝缝隙。

例如,使用顺序表存储集合 {1,2,3,4,5},数据最终的存储状态如 1 所示:

          
                  图 1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将“具有 ‘一对一‘ 逻辑关系的数据按照次序连续存储到一整块物理空间上”的存储结构就是顺序存储结构。
通过观察图 1 中数据的存储状态,我们可以发现,顺序表存储数据同数组非常接近。其实,顺序表存储数据使用的就是数组。

顺序表的初始化

使用顺序表存储数据之前,除了要申请足够大小的物理空间之外,为了方便后期使用表中的数据,顺序表还需要实时记录以下 2 项数据:

  1. 顺序表申请的存储容量;
  2. 顺序表的长度,也就是表中存储数据元素的个数;

提示:正常状态下,顺序表申请的存储容量要大于顺序表的长度。

因此,我们需要自定义顺序表,C 语言实现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Table{
    int * head;//声明了一个名为head的长度不确定的数组,也叫“动态数组”
    int length;//记录当前顺序表的长度
    int size;//记录顺序表分配的存储容量
}table;

注意,head 是我们声明的一个未初始化的动态数组,不要只把它看做是普通的指针。

接下来开始学习顺序表的初始化,也就是初步建立一个顺序表。建立顺序表需要做如下工作:

  • 给 head 动态数据申请足够大小的物理空间;
  • 给 size 和 length 赋初值;

因此,C 语言实现代码如下:

#define Size 5 //对Size进行宏定义,表示顺序表申请空间的大小
table initTable(){
    table t;
    t.head=(int*)malloc(Size*sizeof(int));//构造一个空的顺序表,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if (!t.head) //如果申请失败,作出提示并直接退出程序
    {
        printf("初始化失败");
        exit(0);
    }
    t.length=0;//空表的长度初始化为0
    t.size=Size;//空表的初始存储空间为Size
    return t;
}

我们看到,整个顺序表初始化的过程被封装到了一个函数中,此函数返回值是一个已经初始化完成的顺序表。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了代码的可用性,也更加美观。与此同时,顺序表初始化过程中,要注意对物理空间的申请进行判断,对申请失败的情况进行处理,这里只进行了“输出提示信息和强制退出”的操作,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对代码中的 if 语句进行改进。

通过在主函数中调用 initTable 语句,就可以成功创建一个空的顺序表,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试着向顺序表中添加一些元素,C 语言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Size 5
//定义一个顺序表
typedef struct table{
    int *head;//用于定义数组头地址
    int length;//记录当前顺序表的长度
    int size;//记录顺序表的存储容量
}table;
 //初始化顺序表
table initTable() {
    table t;
    t.head = (int*)malloc(Size * sizeof(int));//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if (!t.head) {
        printf("顺序表初始化是被失败");
        exit(0);
    }
    t.length = 0;//空表长度初始化为0
    t.size = Size;//空表可以存储元素个数
    return t;
}
//输出顺序表中元素函数
void display(table t) {
    for (int i = 0; i < t.length;i++) {
        printf("%d ",t.head[i]);
    }
    printf("\n");
}
int main() {
     table t = initTable();
    //向顺序表中添加元素
    for (int i = 1; i <= Size;i++) {
        t.head[i - 1] = i;
        t.length++;
    }
    printf("顺序表中存储元素分别是:\n");
    display(t);
    return 0;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顺序表中存储的元素分别是:
1 2 3 4 5

可以看到,顺序表初始化成功。

顺序表插入元素

向已有顺序表中插入数据元素,根据插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 3 种情况:

  1. 插入到顺序表的表头;
  2. 在表的中间位置插入元素;
  3. 尾随顺序表中已有元素,作为顺序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虽然数据元素插入顺序表中的位置有所不同,但是都使用的是同一种方式去解决,即:通过遍历,找到数据元素要插入的位置,然后做如下两步工作:

  • 将要插入位置元素以及后续的元素整体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 将元素放到腾出来的位置上;

例如,在 {1,2,3,4,5} 的第 3 个位置上插入元素 6,实现过程如下:

  • 遍历至顺序表存储第 3 个数据元素的位置,如 1 所示:

          
                  图 1 找到目标元素位置

  • 将元素 3 以及后续元素 4 和 5 整体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如图 2 所示:

          
                    图 2 将插入位置腾出

  • 将新元素 6 放入腾出的位置,如图 3 所示:

          
                    图 3 插入目标元素

因此,顺序表插入数据元素的 C 语言实现代码如下:    

//插入函数,其中,elem为插入的元素,add为插入到顺序表的位置
table addTable(table t,int elem,int add)
{
    //判断插入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插入元素位置比整张表的长度+1还大(如果相等,是尾随的情况),或者插入的位置本身不存在,程序作为提示并自动退出)
    if (add>t.length+1||add<1) {
        printf("插入位置有问题");
        return t;
    }
    //做插入操作时,首先需要看顺序表是否有多余的存储空间提供给插入的元素,如果没有,需要申请
    if (t.length==t.size) {
        t.head=(int *)realloc(t.head, (t.size+1)*sizeof(int));
        if (!t.head) {
            printf("存储分配失败");
            return t;
        }
        t.size+=1;
    }
    //插入操作,需要将从插入位置开始的后续元素,逐个后移
    for (int i=t.length-1; i>=add-1; i--) {
        t.head[i+1]=t.head[i];
    }
    //后移完成后,直接将所需插入元素,添加到顺序表的相应位置
    t.head[add-1]=elem;
    //由于添加了元素,所以长度+1
    t.length++;
    return t;
}

注意,动态数组额外申请更多物理空间使用的是 realloc 函数。并且,在实现后续元素整体后移的过程,目标位置其实是有数据的,还是 3,只是下一步新插入元素时会把旧元素直接覆盖。

顺序表删除元素

从顺序表中删除指定元素,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只需找到目标元素,并将其后续所有元素整体前移 1 个位置即可。       

后续元素整体前移一个位置,会直接将目标元素删除,可间接实现删除元素的目的。

例如,从 {1,2,3,4,5} 中删除元素 3 的过程如图 4 所示:

        
              图 4 顺序表删除元素的过程示意图

因此,顺序表删除元素的 C 语言实现代码为:

//删除指定元素
table deltable(table t,int del) {
    //add表示顺序表中删除元素的位置
    if (del>t.length|| del<1) {
        printf("被删除的元素有误");
        exit(0);
    }
    //删除操作
    for (int i = del; i < t.length;i++) {
        t.head[i - 1] = t.head[i];
    }
    t.length--;
    return t;
}

顺序表查找元素

顺序表中查找目标元素,可以使用多种查找算法实现,比如说二分查找算法、插值查找算法等。
这里,我们选择顺序查找算法,具体实现代码为:

//查找函数,其中,elem表示要查找的数据元素的值
int selectTable(table t,int elem){
    for (int i=0; i<t.length; i++) {
        if (t.head[i]==elem) {
            return i+1;
        }
    }
    return -1;//如果查找失败,返回-1
}

顺序表更改元素

顺序表更改元素的实现过程是:

  1. 找到目标元素;
  2. 直接修改该元素的值;

顺序表更改元素的 C 语言实现代码为

//更改函数,其中,elem为要更改的元素,newElem为新的数据元素
table amendTable(table t,int elem,int newElem){
    int add=selectTable(t, elem);
    t.head[add-1]=newElem;//由于返回的是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所以-1就是该元素在数组中的下标
    return t;
}

以上是顺序表使用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这里给出本节完整的实现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Size 5
//定义一个顺序表
typedef struct table{
    int *head;//用于定义数组头地址
    int length;//记录当前顺序表的长度
    int size;//记录顺序表的存储容量
}table;
 //初始化顺序表
table initTable() {
    table t;
    t.head = (int*)malloc(Size * sizeof(int));//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if (!t.head) {
        printf("顺序表初始化是被失败");
        exit(0);
    }
    t.length = 0;//空表长度初始化为0
    t.size = Size;//空表可以存储元素个数
    return t;
}
//插入函数,elem:插入的元素   add:插入到顺序表的位置
table addTable(table t, int elem,int add) {
     /*1,判断插入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插入元素位置比整张表的长度+1还大,(如果相等,就是尾随的情况)
       或者插入位置本身不存在程序作为提示,自动退出*/
    if (add > t.length + 1 || add < 1) {
        printf("插入位置有问题");
        return t;
    }
    /*做插入时,首先要看顺序表是否有多余的存储空间提供给插入的元素,
    如果没有需要申请
    */
    if (t.length==t.size) {
        t.head = (int*)realloc(t.head,(t.size+1)*sizeof(int));
        if (!t.head) {
            printf("存储分配失败");
            exit(0);
        }
        t.size += 1;
    }
    //插入操作,需要从插入位置开始的后续元素,逐个后移
    for (int i = t.length - 1; i >= add - 1;i--) {
        t.head[i + 1] = t.head[i];
    }
    //后移完成后直接将所需元素,添加到顺序表相应的位置
    t.head[add - 1] = elem;
    //由于添加了元素,所以长度+1
    t.length++;
    return t;
}
//删除指定元素
table deltable(table t,int del) {
    //add表示顺序表中删除元素的位置
    if (del>t.length|| del<1) {
        printf("被删除的元素有误");
        exit(0);
    }
    //删除操作
    for (int i = del; i < t.length;i++) {
        t.head[i - 1] = t.head[i];
    }
    t.length--;
    return t;
}
//查找元素,elem表示要找的数据元素的值
int findByElem(table t,int elem) {
    for(int i=0;i < t.length;i++){
        if (t.head[i]==elem) {
            return i + 1;
        }
    }
    return -1;//如果查找失败返回-1
}
//更改顺序表中某个元素
table updateTable(table t,int oldElem,int newElem) {
    int n = findByElem(t,oldElem);//找出old元素所在位置
    t.head[n - 1] = newElem;//由于返回的是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所以-1就是元素在数组的下标
    return t;
}

//输出顺序表中元素函数
void display(table t) {
    for (int i = 0; i < t.length;i++) {
        printf("%d ",t.head[i]);
    }
    printf("\n");
}
int main() {
     table t = initTable();
    //向顺序表中添加元素
    for (int i = 1; i <= Size;i++) {
        t.head[i - 1] = i;
        t.length++;
    }
    printf("原顺序表中存储元素顺序是:\n");
    display(t); 

    table t1=addTable(t,8,2);
    printf("添加元素后是:\n");
    display(t1);
    t1=deltable(t1,2);
    printf("删除add位上的元素后:\n");
    display(t1);

    int n=findByElem(t1,4);
    printf("查找元素4的位置:%d \n",n);

    t1 = updateTable(t1,1,9);
    printf("元素1修改为9后遍历:\n");
    display(t1);
    return 0;
}

程序运行结果为:

总结:

顺序表的短板

插入元素,时间复杂度 O(n)

插入为 第 i  个 元素,则需要移动  n - i +1  个数据元素. 需要移动 第 n  到第 i 个 元素。

均值的计算:  一共为   (n+1)(n+0)  / 2 ,因为一共计算插了 n+1 个位置。则均值为 :  n / 2

  

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 O(n)

删除 第 i  个 元素,则需要移动 n - i  个数据元素 。 需要移动 第   i+ 1  到 第  n 个 元素。

均值的计算:一共为   (n)(n-1+0)  / 2 ,因为一共计算删除 n  个位置。则均值为 :  (n-1) / 2

小提示

1、一般在实际开发时,为了尽量避免移动元素的开销,都会使用贴近硬件的API去完成内存数据的移动,而不是使用循环。例如使用memmove函数。

2、当内部数组的容量不够时,需要重新调整数组的大小,上面的例子我们使用了realloc函数去实现,且每次增加20。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调整大小是很销耗资源的一个操作,因此在实际开发时,我们必须做出明智的容量增长策略。例如:Java中的ArrayList每次将容量扩展为原来的1.5倍。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019wxw/p/10802048.html

时间: 2024-10-11 18:43:53

数据结构学习总结(1)线性表之顺序表的相关文章

《数据结构》复习之线性表(顺序表和链表)

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的比较 线性表的数据结构 顺序表的算法操作 双链表的补充 总结 1.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前者成为顺序表,后者称为链表. 顺序表: 顺序表就是把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按照其逻辑顺序,一次存储到从指定的存储 位置开始的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如下图所示. 链表 在链表的存储中,每一个节点不仅包含所存元素本身的信息,还包含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信息,即前驱节点包含后继节点的地址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前驱节点中的地址信息方便地找到后继节点的位置,如下

[C++] 数据结构(C):线性表之顺序表

1 顺序表 ADT + Status InitList(SeqList &L) 初始化顺序表 + Status GetElement(SeqList L, int i, ElementType &e) (按位)取值  + int LocateElement(SeqList L, ElementType e) (按值)查找  + Status ListInsert(SeqList &L, int i, ElementType e) (按位)插入  + Status ListDelet

数据结构-线性表_顺序表

进入大学一年了,今日终于有勇气写写随笔并展示出来了. 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今日我想写的就是我对数据结构-线性表_顺序表的理解. 不BB了,进入正题!!!!! 数据结构中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而线性表就属于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 n 个数据元素的有序(次序)集合,它有下列几个特征: 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 "第一个元素": 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 "最后的元素": 除最后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均有唯一的 "后继": 除第一元素

【算法和数据结构】_17_小算法_线性结构:顺序表

/* 本程序用来测试数据结构中的线性结构:顺序表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LINEAR_MAX_SIZE 64 struct LinearList { int* List; //顺序表指针 unsigned short int ListLen; //顺序表最大的元素个数 unsigned short int CurrentLen; //顺序表当前元素的个数 }; typedef struct LinearL

数据结构Java实现02----线性表与顺序表

[正文] 本节内容: 线性结构 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 顺序表 顺序表应用 一.线性结构: 如果一个数据元素序列满足: (1)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外,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前驱数据元素和一个后继数据元素: (2)第一个数据元素没有前驱数据元素: (3)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没有后继数据元素. 则称这样的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 二.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 1.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数据集合和该数据集合上的操作集合. 数据集合: 可以表示为a0,a1,a2,...a

线性链表之顺序表

顺序表中数据元素的存储地址是其序号的线性函数,只要确定了存储顺序表的起始地址(即 基地址),计算任意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的时间是相等的,具有这一特点的存储结构称为[随机存储]. 使用的基本数据结构:数组 特点:顺序存取,随机访问. /* Name: SeqList Copyright: 1.0 Author: Johnny Zen Date: 04/06/17 21:51 Description: 线性链表之顺序表 *//* Chinese:顺序(线性)表 English:SeqList*/#in

C#线性表之顺序表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线性表是线性结构的抽象(Abstract), 线性结构的特点是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指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即: (1)除第一个位置的数据元素外,其它数据元素位置的前面都只有一个数据元素: (2)除最后一个位置的数据元素外,其它数据元素位置的后面都只有一个元素.也就是说,数据元素是一个接一个的排列.因此,可以把线性表想象为一种数据元素序列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的接口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

数据结构Java实现01----线性表与顺序表

一.线性结构: 如果一个数据元素序列满足: (1)除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外,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前驱数据元素和一个后继数据元素: (2)第一个数据元素没有前驱数据元素: (3)最后一个数据元素没有后继数据元素. 则称这样的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 二.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 1.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数据集合和该数据集合上的操作集合. 数据集合: 可以表示为a0,a1,a2,...an-1,每个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任意的类型. 操作集合包括如下: 1

线性表之顺序表奇偶调整和单链表就地逆置

线性表之顺序表奇偶调整,就是指将顺序表的奇数与偶数位置互换,以最优方法解决,因为方法很多,比如,开辟一个新的顺序表分别存放奇偶数,也可以从头向后寻找奇偶数放置到尾部或头部,但这些都会增大时间与空间的消耗.最优法则是前后分别寻找奇偶不同类型数,满足前奇后偶(或前偶后期),交换两数位置,实现时间复杂度O(n),空间O(1)的方案. void AdjustSqlist(SeqList *L) { int i=0,j=L->last; int temp; while(i<j) { while(L-&g

线性表之顺序表C++实现

线性表之顺序表 一.头文件:SeqList.h //顺序线性表的头文件#include<iostream> const int MaxSize = 100;//定义顺序表SeqList的模板类template<class DataType>class SeqList{public: //顺序表无参构造器(创建一个空的顺序表) SeqList(){ length = 0 } //顺序表有参构造器(创建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 SeqList(DataType array[],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