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一下 TCP打洞和UDP打洞

1, TCP协议通信:

现在有两台电脑A和B。在

假设A的地址为 192.168.0.100

假设B的地址为 192.168.0.102

A想给B发送一个字符串Hello,  如果A,B之间采用TCP协议,那么B收到Hello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首先建立连接(3次握手成功之后,A和B的链接才算成功),然后A在给B发送数据。

如果A,B不在一个局域网内,A,B通信就需要打洞了。

假设A通过路由器S1上网。B通过路由器S2上网。

S1的外网IP:114.66.5.211          本地IP:192.168.0.1

S2的外网IP:14.153.27.47          本地IP:192.168.1.1

A的本地地址:192.168.0.100

B的本地地址:192.168.1.102

先暂时不说A和B的通信。我们来说一下A访问www.baidu.com

发送的源地址就是192.168.0.100  ,目标地址就是61.135.169.105(www.baidu.com经过DNS解析之后的地址)。

由于A的网内没有这个61.135.169.105地址,所以会把数据发给默认网关。这里的默认网关地址就是192.168.0.1(路由器S1的本地地址)

路由器S1拿到数据之后,会做什么事情呢?

他会做NAT映射,然后把之前的源地址192.168.0.100换成外网IP:114.66.5.211.

它是怎么映射的呢?

他会把192.168.0.1:22124转换成一个外网端口号。假设转换的端口号为1481。

22124为A电脑从哪个端口发出去的。1481为路由器计算出来的值,具体计算方法不需要知道,只需要知道这个值在NAT表中,是唯一的。

如下表:

那么发给百度服务器的内容是 源IP为114.66.5.211:1481  目标IP为61.135.169.105:8080。 百度收到请求后,把源IP换成目标IP发送数据。

最终数据会传到路由器S1. 传到路由器之后,它开始根据端口号查NAT表。如果这个端口号在表中存在,那么就把src的值取出,并把数据中的目标地址

替换为src的值。这样A就收到了百度服务器的数据。

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得出,A,B要想通信,路由器S1必须知道,B在路由器S2中的映射。同样的,路由器S2必须知道A在S1中的映射。

平常做法是需要借助一台服务器T,A和B都去访问服务器T,那么T会得到A和B在各自路由器中的映射,然后把B在路由器S2中的映射发给S1。

把A在路由器S1中的映射发给S2.这样A和B就可以直接通信了。

简单说一下 TCP打洞和UDP打洞

时间: 2024-10-09 19:40:02

简单说一下 TCP打洞和UDP打洞的相关文章

TCP打洞与UDP打洞的差别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如果如今有内网clientA和内网client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想要进行UDP通信,则必须穿透两方的NAT路由.如果为NAT-A和NAT-B. A发送数据包到公网S,B发送数据包到公网S,则S分别得到了A和B的公网IP, S也和A B 分别建立了会话.由S发到NAT-A的数据包会被NAT-A直接转发给A, 由S发到NAT-B的数据包会被NAT-B直接转发给B,除了S发出的数据包

UDP打洞、P2P组网方式研究

catalogue 1. NAT概念 2. P2P概念 3. UDP打洞 4. P2P DEMO 5. ZeroNet P2P 1. NAT概念 在STUN协议中,根据内部终端的地址(LocalIP:LocalPort)到NAT出口的公网地址(PublicIP:PublicPort)的影射方式,把NAT分为四种类型(rfc3489: http://www.ietf.org/rfc/rfc3489.txt) 1. Full Cone: 这种NAT内部的机器A连接过外网机器C后,NAT会打开一个端口

Udp打洞原理和源代码。

所谓udp打洞就是指客户端A通过udp协议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服务器收到后,获取数据包,并且 可获取客户端A地址和端口号.同样在客户端B发送给服务器udp数据包后,服务器同样在收到B发送过来 的数据包后获取B的地址和端口号,将A和B的地址与端口号分别发送给对方,这样双方可以继续用UDP协议 通信.这么做有什么用呢?因为对于一些应用或者需求,需要两个客户端临时做一些通信,而这种通信 不需要建立tcp就可以完成,所以才去udp打洞. 下面附上测试代码: 头文件 // udphole.cpp : 定义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原创]IP摄像头技术纵览(七)-P2P技术-UDP打洞实现内网NAT穿透 本文属于<IP摄像头技术纵览>系列文章之一: Author: chad Mail: [email protected]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本声明信息. NAT技术的实际需求在10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0几年来全世界的牛人早已经研究好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网上有大量优秀的解决方案文章,笔者自知无法超越,所以秉承拿来主义,将优秀文章根据个人实验及理解整理汇录于此,用于解释IP摄像头整个技

(转)TCP/IP协议与UDP/IP协议的区别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 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只简单的描述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 A ---> B //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 A <--- B //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 //的数据包:“可以

NAT穿透(UDP打洞)

1.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介绍 NAT有两大类,基本NAT和NAPT. 1.1.基本NAT 静态NAT:一个公网IP对应一个内部IP,一对一转换 动态NAT:N个公网IP对应M个内部IP,不固定的一对一转换关系  1.2.NAPT(Network Address/Port Translator) 现在基本使用这种,又分为对称和锥型NAT. 锥型NAT,有完全锥型.受限制锥型.端口受限制锥型三种: a)Full Cone NAT(完全圆锥型):从同一私网地址

TCP/IP协议与UDP协议的区别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只简单的描述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

TCP与UDP收发的时候TCP有缓冲区还是UDP有缓冲区,使用它们时该注意什么?

问题:TCP与UDP收发的时候TCP有缓冲区还是UDP有缓冲区,使用它们时该注意什么? (一)基础 1.TCP为可靠链接,分三次握手四次释放. 2.UDP为不可靠链接 (二)TCP与UDP的输出每 个TCP套接口有一个发送缓冲区,可以用SO_SNDBUF套接口选项来改变这一缓冲区的大小.当应用进程调用write往套接口写数据时,内核从应用进 程缓冲区中拷贝所有数据到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如果套接口发送缓冲区容不下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或者是应用进程的缓冲区大于套接口的发送缓冲区,或者是套 接口的发送

TCP Socket Establish;UDP Send Package Process In Kernel Sourcecode Learning

目录 0. 引言 1. TCP握手流程 2. TCP connect() API原理 3. TCP listen() API原理 4. UDP交互过程 5. UDP send() API原理 6. UDP bind() API原理 0. 引言 Monitoring project 1. outer link connect: connect()->inet_stream_connect 2. Suspicious port monitor: listen()->inet_listen 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