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融合通信来了!微信该何去何从?

问当下国人,“你最紧密手机应用是什么?”,估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微信!”。微信在2011年推出,用了4年时间变发展了超过6.6亿用户,稳夺“移动社交”桂冠。除了用户发展速度,微信还曾创下了若干个“前必无古人,难有来者”的记录。

当前,微信成为了集通讯、社交、电商、游戏、支付、生活服务为一身的超级APP,覆盖了个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前文所述,微信正在成为一款人们“离不开”的应用。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微信收获用户的同时,不断招致同行们的“羡慕嫉妒恨”,这其中就有运营商的影子。

2013年8月,中国联通广东公司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电话卡,用户将享有多项独家的微信特权。

当年同月,中国电信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

2014年2月,中国移动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表了关于融合通信的主题演讲并发布了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的路标:2014年上半年完成VoLTE所有的室外测试、现场测试,年底在全国范围商用VoLTE,并实现融合通信RCS的试商用,2015年的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融合通信RCS的商用。

我们看到,三家运营商对于微信等OTT服务的态度显然是有明显区别的。中国联通是主动合作,中国电信则是联合网易共同作战,而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选择了另辟蹊径地融合通信。个人认为,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并没有高下之分,这与三家运营商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竞争地位是息息相关的。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移动选择了一条最难走、但有可能是唯一有出路的道路。所谓“最难走”指的是,融合通信是对运营商现提供的话音、短彩信等通信服务的一次完整升级,背后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巨量设备改造、优化、升级与联调测试工作,涉及面之广、工程量之巨、难度之大都将超越历史水平;所谓“唯一有出路”指的是,中国移动终于正视自身不足,面向移动社交领域进军了。作为与用户距离最近的企业,在“怎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方面一直鲜有招数,融合通信能否打开移动社交的口子值得期待。

一、融合通信的业务形态:“三新”

所谓“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三个主要入口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与手机整合形成“三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新通话”,它将构成基于VoLTE的全新通话体系,彻底改变现有基于软交换的64K语音系统,把传统的话音系统构建成为丰富的、高质量的、多媒体的通话系统。第二个新是“新消息”,是在手机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同时还能兼容传统短彩信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第三个新是“新联系”,把社交关系、个人爱好、个人状态展现在“新联系”中,更加丰富地表现每个人的社交需求。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更清晰的通话、更好用的消息以及更方便的联系。

在我看来,融合通信的“三新”事实上是两个层面的创新。第一个层面是老旧通信服务的升级,主要包含“新通话”与“新消息”,都是在原有的话音和短彩信业务基础上的产品升级;第二个层面是企图通过电话号码建立基于强关系的移动社交入口,即“新联系”。

二、融合通信的发展方向:社交化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中的“新通话”、“新消息”是原有服务的升级,真正吸引人的还是“新联系”,因为这无疑将打造基于运营商码号体系的社交入口,而“入口”早就被无数次证明为互联网界的“风口”,谁先抢到,谁就赚到。

要论述这个观点,就要引出“人以群分”的论据了。自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安全、繁衍进化以及交流协作,就保持了族群而居的生活习性并且延续至今。可以说社群是人类进化发展自然形成的社会现象。在传统社会中,成员通常根据爱好、生活方式、共同语言、交通方便等因素形成社群。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因此,社交化是符合人性、符合趋势的,这也正是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媒体繁荣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但互联网社交有一个“痛点”:缺乏信任机制。曾有某咨询机构调研,有80%以上的网民对“网友”心存芥蒂。缺乏安全感的社交更多像是在“刺激”、“娱乐”,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社交才会更有质量。

因此,利用好电话通讯录入口,打造基于熟人体系的社交网络将显然更有吸引力。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运营商多年来建立起了一套安全可靠、可信赖、可管理的码号体系——手机号码。要知道,这可是多少互联网服务商梦寐以求的资源。不妨回忆一下,微信之所以能够与微博分庭抗礼,不就是依靠微信与手机号捆绑后造成的“熟人社交”吗?从人性角度出发,比起陌生人,普通用户也更愿意与熟人、半熟人在一起分享、交流。

因此,我断定基于电话号码打造熟人社交势必将成为融合通信的重要切入点。这也将成为运营商区别于一般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社交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三、融合通信的关键问题:计费

根据融合通信白皮书介绍,流量将成为各类通信业务的核心,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也将优先使用流量通道。如此一来,中国移动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如何计费?

在2014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移动高层领导提出了“三条曲线”的概念,第一条曲线是话音和短彩信业务,正在走向衰落;第二条曲线是指流量业务,正在伴随着4G网络建成而快速增长;第三条曲线则是指数字化服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2014年10月发布的中国移动201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业务继续下滑,总通话分钟数比上年同期下降0.3%,短信使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2%。而移动网络数据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98.6%。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传统通信业务发展进一步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越发明显,流量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移动业务收入的第一拉动力。因此,如何在流量上做文章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2014年以微信电话本为代表的OTT企业纷纷推出了“免费电话”产品,蚕食运营商话音收入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而根据笔者实测,所谓“免费电话”不过是营销噱头,通过流量计费算起来也并不一定能让用户占到便宜。所以说,与其让互联网竞争对手推出流量计费的产品,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推出以流量为主的计费策略。这不但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商业发展的潮流,更是用户欢迎的选择。

四、融合通信还要考虑清楚的几个问题

除了上文讲到的社交化和流量化之外,融合通信还面临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如果不考虑清楚,这款被予以厚望的产品前途堪忧。

1.业务名称:这样高大上真的好么?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中国移动推出的产品通常都有种“神秘”、“高大上”、“有逼格”的气质,比如:IMS、MAS、ADC……包括现在的融合通信。从业务名称来看,用户几乎无法猜到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而这,显然是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规则的。业务名称是产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无法吸引人,当然也很难获得用户亲睐。

我斗胆为中移动融合通信起个有话题性的名称就叫“任信”,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因为任信,电话随意打”“因为任信,流量随意刷”“因为任信,所以任性”,好听、好记、好传播,同时也更接地气。

2.推广方式:线上线下?从小到大?邀请内测?

一款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除了产品品质和体验本身,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市场推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调动渠道资源,如何宣传推广,如何积累口碑,如何引发事件都考验着传统运营商。

值得重视的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融合通信这款产品想要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比如要把握好产品切入市场的时机和节奏,比如在4G网络快速发展用户纷纷选择换机的时候,再比如用户对微信等互联网产品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或者是某些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如果错过了发展良机,没跟上发展步调,产品本身又无法带来更多差异化的价值,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3.维护支撑:谁来做?怎么做?

按照互联网世界的玩法,产品的更新迭代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融合通信还应关注维护支撑的问题。当年红极一时的飞信之所以逐渐淡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维护支撑能力的薄弱。其中深层次的问题不便讨论,但就产品维护本身,现有的方式显然并不适合一款产品的快速迭代与更新。

4.产品运营: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

自从融合通信白皮书发布以来,业界一直认为中国移动正在以微信作为“叫板”对象,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界面都有不少模仿的影子。这就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产品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这方面,中移动应尽快抛弃“竞品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多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为用户解决问题,同时把这个信息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达给用户,这恐怕是要运营好融合通信这款产品的关键之一。

五、融合通信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外,我还注意到中国移动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不单是移动的产品,更希望“三新”能够成为产业共识、行业共识。因此,除了自身还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终端厂商的关系:怎么原生?

要说融合通信最重要的一个卖点便是终端原生(Native),也就是说在终端中自带融合通信功能。这与终端预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原生的方式与终端硬件的配合将更加协调、更加顺畅,体验也会更好。然而,要终端厂商配合原生融合通信其实并不容易,弄不好还会影响终端本身的销量。因此,如何发挥产业号召力,建立风险分摊利益共享的机制将是此举关键。

2.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互联互通?

行业评论家笨手蛇曾撰文指出,“产品相对封闭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尽管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个人认为这种封闭性带来的缺陷也将在商用后从实际效果上表现出来。这个和iMssage必须都是iPhone用户的道理类似,体验并不够好。”因此,如何处理好三家运营商的竞合关系,构建开放互联的业务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

3.处理好与设备厂商的关系:异厂家互联是难题

融合通信涉及运营商的网络改造升级,要保证端到端的业务体验不出岔子,必须要做好全程全网的网络测试与保障,因此要在多设备、多厂家复杂环境下做好异厂家互联,而这显然也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

对于眼下的中国移动,融合通信绝对是个好东西,但要做好是真不容易。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原文:http://www.dajiake.com/article/index.php?id=172

时间: 2024-11-07 22:35:22

转:融合通信来了!微信该何去何从?的相关文章

中国移动的“微信”梦可以成真吗? RCS融合通信是否可以逆转局势?

什么是RCS?RCS是(Rich Communication Suite)的简称,是由 GSMA (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发起,旨在帮助运营商丰富现有电话/信息的客户体验,占据无线社区市场主动地位.中国移动跟进 GSMA RCS 商用化进程,推出下一代融合通信(Next Generation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NGCC),以 Native 方式升级传统通信服务(通话.短彩信等).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基于 GSMA R

行业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视频监控和语音会议融合

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需求:视频监控和语音会议融合 方案:使用指挥调度核心软件.指挥调度控制软件.监控视频接入网关.IP网络话机进行组网,满足客户需求. 网络拓扑图 系统功能: 1.视频监控 2.语音会议 3.二者融合 应用场景: 1.部队营区通信系统改造升级 2.多分支机构日常工作会议

以蓝牙开发的视觉解读微信Airsync协议

微信硬件平台使用蓝牙作为近场控制的连接件,并拟定了<微信蓝牙外设协议>.这份协议更像一个标准,用于规范微信和蓝牙外设之间的数据交互场景和接口.但从开发者来看,要完全读懂这份协议,恐怕需要熟读很多遍,并且要结合调试才能真正实现微信Airsync通信.笔者对IOT和微信硬件平台的整个框架和技术都比较熟悉了,并且已经在TI的CC254X和Dialog的DA14580上实现了微信Airsync协议通信.现在回过头来,从开发的角度,对微信Airsync协议进行重新解读,以帮助新进入物联网领域的开发者更快

微信接入机器人实现对别人消息和群at消息的自动回复

微信接入机器人实现对别人消息和群at消息的自动回复 有时候,我们想让我们的微信号对别人发出的各种消息做出回复.我们可以通过接入图灵机器人的方式实现. IDLE编写py文件并保存,命名为wxbot.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 utf-8 import os import sys import webbrowser import pyqrcode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import xml.dom.minidom import

微信硬件平台的基础接入和硬件云标准接入分析

本文分析基于微信硬件平台的物联网架构,将从物联网的核心要素.物联网的关键场景.微信硬件平台的通信协议分析三个维度去分析.更多的微信硬件平台开发的深度技术原创分享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嵌入式企鹅圈. 微信硬件平台包括基础接入方案与微信硬件云标准接入方案.前者是在应用端和设备端都完全由厂商开发,微信硬件平台只负责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和透明的消息推送: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给设备端提供了直连SDK(可以适配linux/Android等平台).提供设备API给第三方硬件平台接入,甚至在应用端根据各种家电场景定

[转]微信公众平台(测试接口)开发前的准备工作(转载自walkingmanc的专栏)

本文转自:http://blog.csdn.net/jiangweicpu/article/details/21228949 http://blog.csdn.net/walkingmanc/article/details/21457097第二讲 探秘微信公众号 1.   申请微信公众号 我们要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第一步当然是要有公众号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微信公众号,看来你还要先回炉炼炼了,呵呵.通俗的说,我们微信平台就好像是一个大社会,里面有个体人,也有各种组织机构.你自己使用的普通微信

微信公众号二次开发(三)-介绍tortoisesvn开发工具

SVN是Subversion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CVS.互联网上很多版本控制服务已从CVS迁移到Subversion. 集中式管理的工作流程如下图: 集中式代码管理的核心是服务器,所有开发者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之前必须从服务器获取代码,然后开发,最后解决冲突,提交.所有的版本信息都放在服务器上.如果脱离了服务器,开发者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法工作的.下面举例说明: 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1.从服务器下载项目组最新代码. 2

微信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微信-创世纪 微信的成功,让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10年后,广研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邮箱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阅读空间也已到了强弩之末,那年最大的兴奋莫过于邮箱漂流瓶,一个简单的功能,却让邮箱的活跃用户翻了一番. 团队要发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时之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了.于是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团队第一次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大的规划,规划很宏大,计划做一个产品矩阵,包括邮箱.阅读.存储.记事本等,基本上把团队几年之间尝试过的产品重新做了梳理,每一个都将是一个独立的门户

微信,是怎么过来的(2010-2015)

作者:啃饼 第一章 微信-创世纪 微信的成功,让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10年后,广研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邮箱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阅读空间也已到了强弩之末,那年最大的兴奋莫过于邮箱漂流瓶,一个简单的功能,却让邮箱的活跃用户翻了一番. 团队要发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时之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了.于是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团队第一次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大的规划,规划很宏大,计划做一个产品矩阵,包括邮箱.阅读.存储.记事本等,基本上把团队几年之间尝试过的产品重新做了梳理,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