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模块是非常简单的Python文件,单个Python文件就是一个模块,两个文件就是两个模块。
Python模块有什么作用?
1、模块内有许多函数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更简单的完成许多工作。
2、模块可以在文件中永久保存代码。在python交互式解释器中操作输入的代码,在退出python时是不会被保存的,而模块文件中的代码是永久存在的。
3、从实用性方面来说,模块可以跨系统平台使用,只需要Copy代码就可以。比如说,有一个全局对像,会被许多文件使用,这时为了方便把它写入一个模块中,再被调用是最好的方法。
内置模块
Time 模块
Time 模块包含了以下内置函数,既有时间处理的,也有转换时间格式的:
1.time.localtime([secs]):将一个时间戳转换为当前时区的struct_time。secs参数未提供,则以当前时间为准。
2.time.gmtime([secs]):和localtime()方法类似,gmtime()方法是将一个时间戳转换为UTC时区(0时区)的struct_time。
3.time.time():返回当前时间的时间戳。
4.time.mktime(t):将一个struct_time转化为时间戳。
5.time.sleep(secs):线程推迟指定的时间运行。单位为秒。
6.time.clock():这个需要注意,在不同的系统上含义不同。在UNIX系统上,它返回的是“进程时间”,它是用秒表示的浮点数(时间戳)。而在WINDOWS中,第一次调用,返回的是进程运行的实际时间。而第二次之后的调用是自第一次调用以后到现在的运行时间。(实际上是以WIN32上QueryPerformanceCounter()为基础,它比毫秒表示更为精确)
7.time.asctime([t]):把一个表示时间的元组或者struct_time表示为这种形式:‘Sun Jun 20 23:21:05 1993‘。如果没有参数,将会将time.localtime()作为参数传入。
8.time.ctime([secs]):把一个时间戳(按秒计算的浮点数)转化为time.asctime()的形式。如果参数未给或者为None的时候,将会默认time.time()为参数。它的作用相当于time.asctime(time.localtime(secs))。
9.time.strftime(format[, t]):把一个代表时间的元组或者struct_time(如由time.localtime()和time.gmtime()返回)转化为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如果t未指定,将传入time.localtime()。如果元组中任何一个元素越界,ValueError的错误将会被抛出。
10.time.strptime(string[, format]):把一个格式化时间字符串转化为struct_time。实际上它和strftime()是逆操作。
2.random
random
1.简介
random是用于生成随机数,我们可以利用它随机生成数字或者选择字符串
random.random()用于生成一个随机浮点数: random() -> x in the interval [0, 1). >>> import random >>> random.random() 0.999410896951364
2.
random.randint(a,b)
用于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整数,a为下限,b为上限,生成的随机整数a<=n<=b;若a=b,则n=a;若a>b,报错
>>> random.randint(10,10) 10 >>> random.randint(10,20) 12 >>> random.randint(20,10)
3.
random.randrange([start], stop, [,step])
从指定范围内,按指定基数递增的集合中获取一个随机数,基数缺省值为1
>>> random.randrange(10,100,5) 80
4.
random.choice(sequence)
从序列中获取一个随机元素,参数sequence表示一个有序类型,并不是一种特定类型,泛指list,tuple,字符串等
>>> random.choice([1,3,8,9]) 8 >>> random.choice([1,3,8,9]) 9 >>> random.choice([1,3,8,9]) 9 >>>
5.
random.shuffle(x[, random])
用于将一个列表中的元素打乱
>>> a = [1,2,3,4,5] >>> random.shuffle(a) >>> a [4, 5, 2, 1, 3] >>> random.shuffle(a) >>> a [3, 2, 5, 1, 4]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chh/p/939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