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如何保证读一致性 第二弹

Oracle之数据库一致性读的原理

在Oracle数据库中,undo主要有三大作用:提供一致性读(Consistent Read)、回滚事务(Rollback 
Transaction)以及实例恢复(Instance Recovery)

一致性读是相对于脏读(Dirty 
Read)而言的。假设某个表T中有10000条记录,获取所有记录需要15分钟时间。当前时间为9点整,某用户A发出一条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T,该语句在9点15分时执行完毕。当用户A执行该SQL语句到9点10分的时候,另外一个用户B发出了一条delete命令,将T表中的最后一条记录删除并提交了。那么到9点15分时,A用户将返回多少条记录?

如果返回9999条记录,则说明发生了脏读;如果仍然返回10000条记录,则说明发生了一致性读。很明显,在 
9点钟那个时间点发出查询语句时,表T中确实有10000条记录,只不过由于I/O的相对较慢,所以才会花15分钟完成所有记录的检索。对于Oracle 
数据库来说,没有办法实现脏读,必须提供一致性读,并且该一致性读是在没有阻塞用户的DML的前提下实现的。

那么undo数据是如何实现一致性读的呢?还是针对上面的例子。用户A在9点发出查询语句时,服务器进程会将9 
点那个时间点上的SCN号记录下来,假设该SCN号为SCN9.00。那么9点整的时刻的SCN9.00一定大于等于记录在所有数据块头部的ITL槽中的 
SCN号(如果有多个ITL槽,则为其中最大的那个SCN号)。

注: 
ITL(Interested Transaction 
List)是Oracle数据块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记录该块所有发生的事务,一个itl可以看作是一个记录,在一个时间,可以记录一个事务(包括提交或者未提交事务)。当然,如果这个事务已经提交,那么这个itl的位置就可以被反复使用了,因为itl类似记录,所以,有的时候也叫itl槽位。

服务器进程在扫描表T的数据块时,会把扫描到的数据块头部的ITL槽中的SCN号与SCN9:00之间进行比较,哪个更大。如果数据块头部的SCN号比SCN9.00要小,则说明该数据块在9点以后没有被更新,可以直接读取其中的数据;否则,如果数据块ITL槽的SCN号比SCN9.00要大,则说明该数据块在9点以后被更新了,该块里的数据已经不是9点那个时间点的数据了,于是要借助undo块。

9点10分,B用户更新了表T的最后一条记录并提交(注意,在这里,提交或者不提交并不是关键,只要用户B更新了表T,用户A就会去读undo数据块)。假设被更新记录属于N号数据块。那么这个时候N号数据块头部的ITL槽的SCN号就被改为SCN9.10。当服务器进程扫描到被更新的数据块(也就是N号块)时,发现其ITL槽中的SCN9.10大于发出查询时的SCN9.00,说明该数据块在9点以后被更新了。于是服务器进程到N号块的头部,找到SCN9.10所在的ITL槽。由于ITL槽中记录了对应的undo块的地址,于是根据该地址找到undo块,将 
undo块中的被修改前的数据取出,再结合N号块里的数据行,从而构建出9点10分被更新之前的那个时间点的数据块内容,这样的数据块叫做CR块(Consistent 
Read)。对于delete来说,其undo信息就是insert,也就是说该构建出来的CR块中就插入了被删除的那条记录。随后,服务器进程扫描该 
CR块,从而返回正确的10000条记录。

让我们继续把问题复杂化。假设在9点10分B用户删除了最后一条记录并提交以后,紧跟着9点11分,C用户在同一个数据块里(也就是N号块)插入了2条记录。这个时候Oracle又是如何实现一致性读的呢(假设表T的initrans为1,也就是只有一个ITL 
槽)?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事务需要使用ITL槽,只要该事务提交或回滚,该ITL槽就能够被重用。换句话说,该ITL槽里记录的已经是SCN9.11,而不是SCN9.10了。这时,ITL槽被覆盖了,Oracle的服务器进程又怎能找回最初的数据呢?

其中的秘密就在于,Oracle在记录undo数据的时候,不仅记录了改变前的数据,还记录了改变前的数据所在的数据块头部的ITL信息。因此,9点10分B用户删除记录时(位于N号块里,并假设该N号块的ITL信息为[Undo_block0 

SCN8.50]),则Oracle会将改变前的数据(也就是insert)放到undo块(假设该undo块地址为Undo_block1)里,同时在该undo块里记录删除前ITL槽的信息(也就是[Undo_block0 
/ SCN8.50])。删除记录以后,该N号块的ITL信息变为 [Undo_block1 / 
SCN9.10];到了9点11分,C用户又在N号块里插入了两条记录,则Oracle将插入前的数据(也就是delete两条记录)放到undo块(假设该undo块的地址为Undo_block2)里,并将9点11分时的ITL槽的信息(也就是[Undo_block1 
/ SCN9.10])也记录到该undo块里。插入两条记录以后,该N号块的ITL槽的信息改为 [Undo_block2 / 
SCN9.11]。

那么当执行查询的服务器进程扫描到N号块时,发现SCN9.11大于SCN9.00,于是到ITL槽中指定的 
Undo_block2处找到该undo块。发现该undo块里记录的ITL信息为[Undo_block1 / 
SCN9.10],其中的SCN9.10仍然大于SCN9.00,于是服务器进程继续根据ITL中记录的Undo_block1,找到该undo块。发现该undo块里记录的ITL信息为[Undo_block0 

SCN8.50],这时ITL里的SCN8.50小于发出查询时的SCN9.00,说明这时undo块包含合适的undo信息,于是服务器进程不再找下去,而是将N号块、Undo_block2以及Undo_block1的数据结合起来,构建CR块。将当前N号的数据复制到CR块里,然后在CR块里先回退9点11分的事务,也就是在CR块里删除两条记录,然后再回退9点10分的事务,也就是在CR块里插入被删除的记录,从而构建出9点钟时的数据。 
Oracle就是这样,以层层嵌套的方式,查找整个undo块的链表,直到发现ITL槽里的SCN号小于等于发出查询时的那个SCN号为止。正常来说,当前undo块里记录的SCN号要比上一个undo块里记录的SCN号要小。

但是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当前undo块里记录的ITL槽的SCN号比上一个undo块里记录的SCN号还要大。这种情况说明由于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导致当前找到的undo块里的数据已经被其他事务覆盖了,于是我们无法再找出小于等于发出查询时的那个时间点的SCN号,这时Oracle就会抛出一个非常经典的错误——ORA-1555,也就是snapshot 
too old的错误。

以上的描述可以用图来描述:

回滚事务则是在执行DML以后,发出rollback命令撤销DML所作的变化。Oracle利用记录在ITL槽里记录的undo 
块的地址找到该undo块,然后从中取出变化前的值,并放入数据块中,从而对事务所作的变化进行回滚。

实例恢复则是在SMON进程完成前滚并打开数据库以后发生。SMON进程会去查看undo 
segment头部(所谓头部就是undo segment里的第一个数据块)记录的事务表(每个事务在使用undo块时,首先要在该undo块所在的undo 
segment的头部记录一个条目,该条目里记录了该事务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是否提交等),将其中既没有提交也没有回滚,而是在实例崩溃时被异常终止的事务全部回滚。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Ronger/archive/2012/05/09/2492160.html

时间: 2024-10-14 15:04:39

oracle如何保证读一致性 第二弹的相关文章

oracle如何保证读一致性

oracle保证读一致性原理 1:undo segment的概念 当数据库进行修改的时候,需要把保存到以前的old的数据保存到一个地方,然后进行修改,用于保存old数据的segment 就是undo segment. 以前老的东西是可以被覆盖掉的,因为undo segment是一种循环利用的方式. 看下图 如上图所示: 当oracle开启一个事务对table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的那个数据(行数据)会被拷贝到 右图 undo  segment(用圆形表示是因为表示会被覆盖)中,这个时候事务没有

ORACLE 物理读 逻辑读 一致性读 当前模式读总结浅析

在ORACLE数据库中有物理读(Physical Reads).逻辑读(Logical Reads).一致性读(Consistant Get).当前模式读(DB Block Gets)等诸多概念,如果不理解或混淆这些概念的话,对你深入理解一些知识无疑是一个障碍,但是这些概念确实挺让让人犯晕的.下面我们总结.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捋一捋他们的关系和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读(Physical Reads) 从磁盘读取数据块到内存的操作叫物理读,当SGA里的高速缓存(Cache Buffer

Oracle redo与undo 第二弹

首先看一下undo与redo的字面意思:   undo:撤销,也就是取消之前的操作.   redo:重做,重新执行一遍之前的操作. 什么是REDO REDO记录transaction logs,分为online和archived.以恢复为目的. 比如,机器停电,那么在重起之后需要online redo logs去恢复系统到失败点. 比如,磁盘坏了,需要用archived redo logs和online redo logs去恢复数据. 比如,truncate一个表或其他的操作,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事务的特性、事务并发、事务读一致性问题

1 什么是数据库的事务? 1.1 事务的典型场景 在项目里面,什么地方会开启事务,或者配置了事务?无论是在方法上加注解,还 是配置切面 <tx:advice id="txAdvice" transaction-manager="transactionManager"> <tx:attributes> <tx:method name="save*" rollback-for="Throwable"

Oracle core05_事务和一致性

事务和一致性 oracle的redo和undo机制保证了数据库的ACID特性,以及高性能和可恢复特性. redo的数据是记录着数据块变更的顺序的正向数据流, commit时,保证redo同步持久化,保证高性能. 恢复的时候,顺序的应用日志. redo的机制相对比较简单. undo记录着数据块的前映像. 保证事务的特性,数据只有在commit后才可见. 提供读一致性,保证读写互不阻塞. 一方面,在undo segment header中transaction table中记录着事务,并在undo的

由读一致性分析undo

下面通过undo的一致性读分析undo: [[email protected] ~]$ lsb_release -a LSB Version:    :core-3.1-ia32:core-3.1-noarch:graphics-3.1-ia32:graphics-3.1-noarch Distributor ID: EnterpriseEnterpriseServer Description:    Enterprise Linux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

关系型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读一致性

来自网络: 三种可防止的现象: 脏读(dirty read):事务可以读取其他事务还没有提交的修改: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事务读取先前曾读取过的数据,发现其他的已提交事务修改或删除了要读取的数据: 幻象读(phantom read):事务再次执行一个查询,发现其他已提交事务插入了新的满足当前查询条件的数据. 针对以上三种现象,SQL92标准指定了4种隔离制度,这4种隔离制度一种比一种严格. 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象读: Read

深入解读阿里云数据库POLARDB核心功能会话读一致性

POLARDB架构 我们知道,POLARDB是一个由多个节点构成的数据库集群,一个主节点,多个读节点.对外默认提供两个地址,一个是集群地址,一个是主地址,推荐使用集群地址,因为它具备读写分离功能可以把所有节点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对外提供服务. MySQL读写分离解决和引入的问题 用过MySQL的都知道,MySQL的主从复制简单易用,非常流行,通过把主库的Binlog异步地传输到备库并实时应用,一方面可以实现高可用,另一方面备库也可以提供查询,来减轻对主库的压力. 虽然备库可以提供查询,但存在两个问题

数据库的读一致性分析

前言 提起数据库的事务,我们就会想到ACID特性: A:Atomicity 原子性    事务中包含的各种操作,要么一起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C:Consistency 一致性  事务从一个一致性的状态转变成另一个一致性的状态 I:Isolation 隔离性   各个事务之间的可见程度 D:Durability 持久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应该是可以持久存储的 本篇博客将以MySQL为例分析数据库的读一致性.想分析清楚一致性,必先了解隔离级别. 数据库的隔离级别 在SQL标准中是定义了几种隔离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