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视觉神经系统是怎么形成的?”的思考

视觉信息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同样位于人们大脑中的新大脑皮层,作为人类智能的起始之地,它的运作也不简单,但是在婴儿时期,它的各部分单元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功能是在婴儿接受了外界的各种刺激后产生的。我个人倾向于这样一种原创观点:生物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的绝大部分的器官或组织都是在出生后才进行完善的,在此之前只是一个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存在,这或许是为了帮助生物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亦或是绝大部分生物还没有发育这种复杂系统的功能? 那么能不能说视神经的发育在婴儿时期也有可能未发育完全的?

有人曾问:为什么将刚出生的小孩子眼睛蒙上一个月将会导致他终身失明?

作者:Feitong Yan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744453/answer/691531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简短的答案是:会,也不会,这取决于你对于『失明』的定义。
实际上,你不需要做这个实验,因为有现成的例子。先天白内障患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能够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的话,其效果跟你说的『眼睛蒙上一个月』效果相当。当然, 你可能会说白内障患者可能可以感觉到光,所以跟你所谓『蒙上眼睛』的条件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到『失明』的定义问题了,因为现在我们所谓的盲人,也有很多一部分是具有微弱的光感的,希望这个链接能管用:Blindness: Types, Causes & Symptoms

还是先再提一句被试: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天白内障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接受手术摘掉白内障,所以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是找不到这样的被试的。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有大量的先天白内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MIT的Pawan Sinha(主页在此:Sinha Lab at MIT,可惜网站已跪)在印度开展了一个Project Prakash,一边给印度患者提供治疗,一边研究早期视觉剥夺对人类视觉的影响。想了解更多的,请直接围观他的Ted Talk吧:Pawan Sinha: How brains learn to see

现在的结果有一点争议,但是共识在于:如果早期视觉经验被剥夺,那么即使之后患者重获光明,TA的视觉能力也会有非常大的障碍。

一方面,低级视觉功能可能可以得到恢复。比如,患者可以看到明暗对比,纹路,物体的边缘,甚至看到物体的运动。这些低级视觉功能,一般是简单的视觉信息加工。

另一方面,比较高级一点的视觉功能,任何一点需要『推测』的视觉功能,他们都会受到阻碍。比如,补充遮挡的部分,或者通过深度线索知觉深度信息。连非常简单的Kanizsa三角形(如下图),他们都可能看不出来,也就是说他们没办法报告说他们看到了那个空白朝下的三角形。<img src="//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BpYzEuemhpbWcuY29tLzU3YThhMzljZTg2ZmFmNmU5Yzg2NTYwNWFmYjYwMDUwX2IucG5n.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2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7a8a39ce86faf6e9c865605afb60050_r.png">关于盲人经验最有意思的例子应该是关于Mike May的研究了。Mike May在3、4岁的时候因为事故导致失明。在他46岁的时候,通过现代医学技术,他又重新获得了一部分视力,或者可以说他重获光明了,虽然并不是2.0的视力。在他重获视力的三年后,一群科学家测试了他的视觉功能,Fine et al(2003)使用了一系列的视觉刺激测试他到底能看到什么,结果如下(Fine et al, 2003, Figure 2)。关于盲人经验最有意思的例子应该是关于Mike May的研究了。Mike May在3、4岁的时候因为事故导致失明。在他46岁的时候,通过现代医学技术,他又重新获得了一部分视力,或者可以说他重获光明了,虽然并不是2.0的视力。在他重获视力的三年后,一群科学家测试了他的视觉功能,Fine et al(2003)使用了一系列的视觉刺激测试他到底能看到什么,结果如下(Fine et al, 2003, Figure 2)。
<img src="//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BpYzIuemhpbWcuY29tLzNhYjkxODUxOTM1Y2Y3ZjI2YWIxNzM5ZDQ0YzRkYmVkX2IucG5n.jpg" data-rawwidth="483"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ab91851935cf7f26ab1739d44c4dbed_r.png">
图中MM表示Mike May,C表示作为控制组的正常人。你可以发现e,h,i三个测试,MM完全没有反应。12年之后,Huber et al(2015)又重新测试了一遍MM的视觉能力。虽然MM用了12年的视力,他的视觉功能基本上和12年前差不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MM在3岁之前是有正常的视力的,只是3、4岁左右开始他进入了一个长达46年的失明期。这个情况和问题中描述的不一样,但是或许也提供给了楼主新的思考。

前面说到研究中的争议,主要在于如果有能力恢复视力(这里说的是能重获光明),那么他们的视觉功能到底能不能通过长期的训练恢复?如果通过知觉训练等方式,最终能够使得失明的人重新获得视觉功能,那么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医学发展,可以更新恢复视力的技术。但是,单纯的回复视力是没有用的。因为之前也有过好几个回复视力的案例,然而这些回复视力的人最终都选择重新回到黑暗中生活,因为他们并没有恢复视觉功能,而视力本身变成了他们生活的负担。所以,另一方面,认知训练对于视觉功能的恢复也非常重要。

然而……到底能不能通过训练恢复视觉功能呢?Ostrovsky, Andalman, Sinha(2006)报告了一个可以恢复的例子,但是绝大部分的结果都是不可以恢复,比如上述Fine et al(2003)。老实说,我个人也觉得,希望不大。因为,早期剥夺视觉经验之后,视皮层就开始做其他的事情了,比如加工工作记忆,甚至分析语言、语法 (e.g. Bedny, Richardson, Saxe, 2015)。(Bedny就在隔壁实验研究盲人,两年前差点就能去搞盲人了,但是可惜没有想到任何有趣的实验项目,哎……)

那么,最后再总结一下:如果剥夺早期视觉经验,那么视力有可能恢复,但是视觉功能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障碍,从而导致人能看,却无法看到有意义的世界。另外,剥夺的时间长短、失明的发生时间等都会对视觉功能和大脑视觉皮层有不同的影响。

但是,你说会『终身失明』么?那真的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失明』。

Reference
Bedny, M., Richardson, H., & Saxe, R. (2015). “Visual” Cortex Responds to Spoken Language in Blind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5(33), 11674-11681.

Fine, I., Wade, A. R., Brewer, A. A., May, M. G., Goodman, D. F., Boynton, G. M., ... & MacLeod, D. I. (2003). Long-term deprivation affects visual perception and cortex. Nature neuroscience, 6(9), 915-916.

Huber, E., Webster, J. M., Brewer, A. A., MacLeod, D. I., Wandell, B. A., Boynton, G. M., ... & Fine, I. (2015). A Lack of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covered Sight.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4563957.

Ostrovsky, Y., Andalman, A., & Sinha, P. (2006). Vision following extended congenital blind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2), 1009-1014.

这是一个实例:

aurora wang

53 人赞同

我就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六个月时做了手术摘除晶状体,相当于眼睛被遮盖了六个月。
属于形觉剥夺性弱视。所有的医院都表示以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办法治愈。视力按照国家标准算是盲人(0.1以下),但还是能看清一些东西。
具体表现,一个是眼球震颤。整体效果相当于永远坐在行驶在土路上的卡车里看东西。
然后是极度弱视,能看清物体的颜色(可能对颜色的敏感度比一般人还强点?以前网上有个颜色分辨的测试,我能做满分),但是轮廓非常模糊。在我眼里所有人的脸都是一个个黄色的椭圆,上面依稀有几个点。所以脸盲,只能通过发型、声音和服装认人。
戴上度数极高的凸透镜后可以大约能看清近处的东西,阅读基本没有问题,只是慢一点。但是远处的东西就完全糊了,想看远处的东西只能用望远镜。而且因为需要贴很近才能看清,姿势很难看,小时候别人总是问:”你是在看东西还是在闻东西?“
想要看清一个东西时视野会集中在很小的一块地方。比如走路时如果看脚下就必须低头,抬头看行人和路况就会被脚下的台阶绊倒。
因为只用一只眼睛看的时候震颤会缓解一些,所以没法同时使用两只眼睛。基本没有立体视觉。总是不小心碰翻东西,用筷子夹东西有困难,吃饭的时候只能夹面前的两盘菜,所有球类运动无缘。腿上永远都是一块块撞的淤青,走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会比较危险。
严重驼背。因为一只眼睛视力比另一只好,长期单侧使用,导致脊柱有点侧弯。
社交恐惧,直到二十几岁才学会看着别人的脸说话(之前因为反正看不清,就完全没有这个意识)但至今看不清人的表情,感觉和人交往会有隔膜。
不过还是坚强地活下来并且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了。感谢CCTV,感谢MTV,感谢父母没有放弃,努力让我上学,让我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我知道有差不多情况的孩子因为父母没有让上学,成年后完全脱离社会)。

作者:宇文弘毅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744453/answer/692637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来讲,小儿视力发育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约一岁,如果蒙住一个月,可能会出现视觉的发育落后,不过我想还是能够恢复的,但是一年之后就不可逆了。
视觉的发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视觉的感受器眼睛就足够复杂。<img data-rawheight="534" data-rawwidth="800" src="//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BpYzMuemhpbWcuY29tLzdlZjcxYTY1M2FiZGMyOTIwYTliYTcyODRmMzlkZTQyX2IuanBn.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ef71a653abdc2920a9ba7284f39de42_r.jpg">

以至于我们要有专门的眼科来治疗眼睛相关的疾病。
另外,我们视觉的产生不仅仅是有了这个感受器就能行,还要有一整套的传导通路,处理器,传出设备等。其中就包括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皮质等。<img data-rawheight="938" data-rawwidth="800" src="//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3BpYzMuemhpbWcuY29tLzVkMjA1ZTI3MzFhZmUyMmI4NzE0YjlmOGEyYTM3ODkyX2IuanBn.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d205e2731afe22b8714b9f8a2a37892_r.jpg">
可以说,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我们视觉出现问题。
除此以外,视觉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位患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年人,因为之前一直在农村,没有医疗条件治疗,所以没有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成年之后他做了白内障手术,非常期待自己看见光明后的生活。谁知道事与愿违,他拥有光明后的生活是异常痛苦的,因为他完全看不懂眼前的世界!他感觉一切都是混乱的,几米外的门他却感觉就在眼前,很小的东西他感觉很大,关键是眼前的混乱场景让他的前庭功能也受到影响,他感觉站不稳,甚至恶心,呕吐。就这样,他最后又把自己的双眼蒙上了。
这个例子就是一位完全没有视觉经验的人恢复视觉之后的状况。小儿的视觉形成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因素的共同完成。例如眼外肌,睫状肌的发育,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光线刺激,视觉通路里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的建立及重构,视皮质对视觉信号的加工成像等等,更重要的是,视觉的产生需要和其他感觉的发育相辅相成,例如听觉,我们听到一个声音会下意识的转头去看,例如嗅觉,我们闻到一个味道会在大脑中出现以前的一幅画面,例如本体位觉,我们通过看到的画面来调整自己的姿态以及肌肉的松弛和紧张。这一切都是共同发育的,当你缺少一项时,它就会发育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以保持平衡。而当你又恢复回来时,这个系统已经不习惯你的存在了,反而会不适应。

说个类似的,听说呆着特制眼镜,让人的视觉效果上下颠倒,过一段时间,颠倒会回复正常。。。

时间: 2024-10-16 04:15:53

有关“视觉神经系统是怎么形成的?”的思考的相关文章

贝叶斯方法

学习资料:http://mindhacks.cn/2008/09/21/the-magical-bayesian-method/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目录 0. 前言 1. 历史  

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转载自:http://mindhacks.cn/2008/09/21/the-magical-bayesian-method/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目录 0. 前言 1. 历史   

脑科学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

摘要 : 研究者已经从不同方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等待解决,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是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区分和关联的.本世纪初开始的互联网与脑科学的交叉对比研究,为分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   脑科学与互联网 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应用和概念诞生,其中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得到了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并引起广泛的研究热潮. 研究者已经从不同方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

神经网络概述

在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下神经网络.在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神经网络,不是动物或者人的神经网络,而是为计算机量身定制的神经系统.计算机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网络或者是动物的神经中枢,特别是大脑的结构或者功能,它是一种数学模型或者是计算机模型.神经网络有大量的人工神经元连接进行计算,大多情况下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在外界信息的基础上改变内部结构,是一种自己适应的,逐渐的过程.现在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传统统计学建模的工具,常用来输入和输出间进行建模或者来探索数据间的模式.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里面有大量的节点或

8-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作图之matplotlib(上)

回想群主刚进希捷时,收到一封Advanced 6 sigma training的报名通知邮件,虽然更好的选择是从零学起,但选日不如撞日,于是很冲动地报名参加了,从此走上了数据分析的不归路!6 sigma黑带毕业后,老板把我当成部门吉祥物供着,一旦有数据分析的任务都要找我.在迎合老板的过程中,群主奇迹般地从一个小白蜕变为一个作图达人!从前车马慢,作图只会柱状图,后来CDF,等高线图,散点矩阵,矩形树图,气泡图等都尝试了一遍.直到有一天,历经繁华的群主不小心点开perceptual edge这个网站

深度|余凯: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之路

2016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知行合一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走向历史舞台.它改变的不光是下围棋,会改变很多很多事情.——余凯 在“2016年智能汽车•上海论坛”之“ADAS与自动驾驶趋势论坛”上,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发表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之路”的主题演讲. 这里有技术普及,有行业观察,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你想知道的有关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的一切,我们今天都告诉你. 1深度学习 · 诞生与成长 每个人都在讲大数据,就像每个中学生都在讲“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经历

【转载】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BY 刘未鹏 – SEPTEMBER 21, 2008POSTED IN: 数学,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目

模式识别之中文分词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0. 前言 这是一篇关于贝叶斯方法的科普文,我会尽量少用公式,多用平白的语言叙述,多举实际例子.更严格的公式和计算我会在相应的地方注明参考资料.贝叶斯方法被证明是

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转自 http://mindhacks.cn/2008/09/21/the-magical-bayesian-method/ 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