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

  • 计算机的历史

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

ENIAC

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

电子管计算机

电路作存储器,输入与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因此这一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1]

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冯 诺依曼为代表。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20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发展,由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础器件,用磁芯磁鼓作存储器,在整体性能上,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程序语言也相应的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机被用于科学计算的同时,也开始在数据处理、过程控制方面得到应用。[2]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一代,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使用晶体管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就更容易实现了。

第三代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1)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张)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成功制造了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主存储器也渐渐过渡到半导体存储器,使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由于减少了焊点接插件,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人机会话式的Basic语言,其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扩大。

第四代计算机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15)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制作并用于计算机硬件生产过程,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集成更高的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储器,发展了并行技术和多机系统,出现了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软件系统工程化、理论化,程序设计自动化。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指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它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学习等功能。当前还未实现,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件

1. 控制器(Control):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其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释,根据其要求进行控制,调度程序、数据、地址,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及内存与外设的访问等。
2. 运算器(Datapath):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3.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4. 输入(Input system):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合你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
5. 输出(Output system):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同样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外算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CRT、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绘图仪及磁带、光盘机等。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1. CPU处理器:

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负责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是服务器性能效率的最核心部件。

常见品牌:Intel,AMD

一半的企业里的DELL服务器,CPU颗数2-4颗,单颗CPU是四核。内存总量一般是16-256G(48G,64,128G)。

做虚拟化的宿主机(物理机),CPU颗数4-8颗,内存总量一般是48-128G,6-10个虚拟机。

                  2. 内存:

内存是CPU和磁盘之间的缓冲设备,是临时存储器(临时存放数据)。

一般程序运行的时候会被调度到内存中执行,服务器关闭或程序关闭之后,数据自动从内存中释放掉。

程序:c/php/java,代码文件,静态的,放在磁盘里的数据。

进程:正在运行着的程序,进程运行就是系统把程序放在内存里执行。

守护进程:持续保持运行着的程序。

3.硬盘

硬盘是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硬盘相当于计算机的仓库,操作系统、安装的软件,还有文档、资料等等,都是以数据(0和1)的形式存储在“仓库”中的。
软件的运行也是把数据先调入内存,CPU是和内存进行数据交互,最后的结果才放入外存即硬盘。
所以硬盘是电脑不要分割的重要硬件之一。

时间: 2024-10-11 05:50:22

浅谈计算机的相关文章

浅谈计算机领域及职业憧憬

虽然自己的专业是计算机,可是惭愧的说其实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大多时候是通过网络或者新闻才了解到的.据我所知,现在计算机行业是非常流行的行业,当然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与计算机有关的东西,比如上学坐公共汽车,需要刷卡,这就是信息处理:用手机上网,这就是数据库--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当时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的时候,就是抱着对计算机的热爱,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也会简单使用了一些软件的功能,像Microsoft Office.Photo

浅谈计算机交叉学科--量子密码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当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将交叉学科推向了科技大潮的前沿,使其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 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如今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科技.经济.社会问题,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单靠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难应付,只有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形成解决世纪难题的最佳

浅谈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在古时候,人们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可能是手指,英文单词"digit"既有"数字"的意思,又有"手指"的意思.古人用石头打猎,所以还有可能是石头来辅助计算. 但是手指和石头太低效了.后来出现了"结绳 "记事.但结绳

浅谈字体渲染

由于某个需求,我需要了解一下关于字体渲染相关知识,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所以启蒙就只能靠Google了.我先后找到了<认识字体渲染>和<一笔一划间蕴藏的学问 浅谈计算机字体>,有一点明白了,但只是看文章感觉很缥缈.那么我就来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来实现和总结一下字体的一些概念. 字体种类 常用的是点阵字体和矢量字体,具体见Computer_font. 点阵字体: 后缀名一般为fon或者是C语言头文件形式.看讲字体渲染文章都是吐槽的,但是没有人以身边例子说明一下.它的英语原型为Bitmap 

浅谈安全性攻击人为攻击的主要形式和防御

0x01 安全性攻击主要的两种方式 当前,对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的攻击来自多方面,这些攻击我们可以宏观地分为人为攻击(主观因素)和自然灾害攻击(客观因素),这两大类的攻击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造成自然灾害攻击的自然因素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火.雷.电.风暴.烟尘.虫害.鼠害.海啸和地震等:系统的环境和场地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地线和其他防护设施不良造成的威胁: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威胁:硬件设备自然老化,可靠性下降的威胁等.因为自然灾害往往不可预知和抗

浅谈C中的malloc和free

在C语言的学习中,对内存管理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尤其重要!之前对C中的malloc()和free()两个函数的了解甚少,只知道大概该怎么用——就是malloc然后free就一切OK了.当然现在对这两个函数的体会也不见得多,不过对于本文章第三部分的内容倒是有了转折性的认识,所以 写下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对知识的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命名中有个“浅谈”的字眼,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如果不扯得太远的话(比如说操作系统中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如何运做如何管理之类的知识等),我感觉这篇文章应该是比较

浅谈算法和数据结构

: 一 栈和队列 http://www.cnblogs.com/yangecnu/p/Introduction-Stack-and-Queue.html 最近晚上在家里看Algorithems,4th Edition,我买的英文版,觉得这本书写的比较浅显易懂,而且“图码并茂”,趁着这次机会打算好好学习做做笔记,这样也会印象深刻,这也是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另外普林斯顿大学在Coursera 上也有这本书同步的公开课,还有另外一门算法分析课,这门课程的作者也是这本书的作者,两门课都挺不错的. 计算

浅谈三层模式

总觉的对三层的理解很肤浅,这几天看了相关的资料,无非谈的就是概括和基本组建附加个小例子!看完了,感觉说的大同小异,自己的理解好像也没什么多大变化,只不过加深了点罢了.不过想想有几天在这方面的思考,还是总结一下吧! 你去饭店吃饭,就遇见了三层,咱们唠唠吃饭这事! 服务员的作用就是给你上菜,收集你的信息,比如来个鱼香肉丝,或是几瓶啤酒,烤串什么的!总之你的一切请求都只是面向服务员的!至于厨师是男的,女的,负责给厨师买材料的采购员,你是没必要知道的.一切为了顾客,就是服务员的宗旨!等哪天这个服务员辞职

浅谈HTTP响应拆分攻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何谓HTTP响应拆分以及攻击行为是怎样进行的.一旦彻底理解了其发生原理(该原理往往被人所误解),我们就可以探究如何利用响应拆分执行跨站点脚本(简称XSS).接下来自然就是讨论如果目标网站存在响应拆分漏洞,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一机会组织CSRF(即跨站点伪造请求)攻击.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预防措施能够抵御这些攻击行为.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妨继续读下去. 什么是HTTP响应拆分? 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某个具备多种语言选项的页面.该页面的默认语言为英语,但其中同时具备一个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