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2月加入广联达之前,云浪生是前微软开放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并在Autodesk(欧特克)工作了14年之久。在微软的三年期间,云浪生主要负责Azure在中国应用市场和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战略实施,围绕Azure的开源社区和生态系统发起并创办了开源社。而在微软之前的Autodesk职业生涯中,云浪生在美国总部和中国研究院等部门长期负责产品研发工作,包括近期的云平台和移动消费产品、现实捕获产品等。
这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结构动力学研究公司机械设计软件图形系统专家、美国亚利桑那州Good Samaritan医疗中心研究科学家,在结束了长达17年的微软和Autodesk外企职业生涯后,却选择了一家垂直于建筑领域的中国公司:广联达。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联达)成立于1998年,2010年5月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在中国34个省市有50余家分子公司,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200余个地市。深耕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近20年,广联达市场份额超过一半多,在建筑工程软件服务领域如今已经鲜有能够形成威胁的竞争对手。
云浪生现为广联达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工程院院长。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在2017年初这个时点加入广联达的时候,云浪生表示云计算与大数据经过前十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现在是到了把云与大数据技术具体深入应用到一个行业或产业里的时候了。我国建筑产业的信息化远低于国际水平,结合工业4.0和产业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正可大有作为。
广联达转型与微软转型的区别
广联达自成立至今始终专注于建设工程领域,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单一的预算软件扩展到工程造价业务、工程施工业务(含项目管理)、工程信息业务、国际化业务、产业金融业务等几大类近百款产品,用信息技术帮助建筑从业人员完成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工作。
从2014年开始,广联达以“创新、转型”为关键词,不断加大对平台型业务的投入,加速公司商业模式从“产品型”到“平台型”转变。2015年,随着“互联网+”升级为国家战略,广联达在5月的投资者大会上发布战略转型,提出新定位——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核心发展逻辑即由专业应用通过“云+端”积累平台资产,形成大数据,大数据既可为行业本身提供数据服务,又可为后续的产业征信、产业金融等提供增值服务,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云浪生在对比微软、Autodesk与广联达的转型时,认为微软是通用软件产品平台型公司、Autodesk的强项是设计软件,而广联达从一开始就扎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领域有着非常深的专业知识、经验与实践积累,这是广联达转型与众不同的点。对比之下,Autodesk向行业云的转型,从设计往施工和运维阶段推进,而广联达的长项则在于对施工阶段的把握,由施工云平台转型向设计与运维两边延伸。
“广联达在施工这个领域,扎的很深、施工量大、牵涉面广,从这块开始做有更多优势。”云浪生表示。以大数据为例,截至2015年,通过服务17万企业用户,广联达已经拥有国内最为完整的定价数据、工程计算规则数据,积累了工料机标准下的3000万条材料价格信息,工程指标信息已积累近2000个实际工程的指标数据,涵盖96个项目类型,可做到数据每天持续更新。
2016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则表示,消费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和工具,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快速满足用户消费需求,而产业互联网关注的是生产活动,聚焦全产业链互联网化的融合与改造,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建筑施工是建筑行业生产活动的核心环节,广联达扎根服务建筑施工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大数据,这是广联达切入建筑产业互联网的最大不同点。
向GE Predix学习向云转型
建筑产业应该如何发展产业互联网?云浪生提及GE Predix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标杆案例。
Predix本身是一个PaaS平台,数据可从机器设备上传至Predix云,软件开发者通过云端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现场的服务团队和客户能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最终提升设备运转效率。GE Predix类似于工业的安卓系统,企业可以通过Predix开发定制化行业的应用程序,不断扩大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云浪生介绍说,广联达正在推出为建筑行业服务的PaaS平台BIMFACE,以API的形式让第三方合作伙伴开发基于BIM的应用程序,如BIM+智能设备、BIM+物联网、BIM+VR等,这就非常类似Predix的方式了。
随着住建部2015年度发布《关于推进BIM应用的指导意见》以及各省市相关BIM文件的贯彻落实,行业内掀起了BIM应用热潮。住建部将BIM称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这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广联达依托自主技术及全面BIM应用产品,提出“轻量化BIM”理念,聚焦于施工建造阶段。在产品研发方面,广联达的核心产品BIM5D围绕“以BIM云为协同应用中心,以PC端为专业应用平台,辅助移动端信息采集,在WEB端快速便捷提取项目模型/数据”的“三端一云”产品理念,通过虚拟建造的过程,实现有效决策、精细管理,达到减少施工变更、缩短工期、控制成本、提升质量的目的。
建筑产业的工业4.0之路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国建筑业的体量非常庞大,截至2014年中国建筑资产规模为47.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为0.03%,国际平均水平为0.3%,国内的建筑信息化的上升空间非常大。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19.4万亿,同比增长7.1%,按0.3%的建筑信息化率估算,建筑信息化行业的市场空间约为580.8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广联达积极推进数字建筑的理念。所谓数字建筑,简单说就是现实建筑世界的数字化,或者称为数字双胞胎(digital twins)。数字双胞胎的概念源自工业4.0,由西门子、GE等企业所倡导,通过在虚拟世界建立现实世界的数字模型,企业可以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前就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仿真和优化,在生产过程中也可同步优化整个流程。
GE的数字双胞胎(Digital Twin)为每个引擎、每个涡轮、每台核磁共振等都在虚拟世界创造一个“数字双胞胎”,可以在电脑上清晰了解机器运行的状况。通过仿真数字化模型,不再需要在庞大的机器上进行反复调试、试验,只需要在电脑上操作调优,然后再把最佳方案应用在机器上,能节省大量的原型、调试,维修成本。
同样的理念应用到建筑行业,就是数字建筑。云浪生表示,数字建筑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从BIM模型设计开始,到后面的施工、交付、运维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通过施工现场的数字双胞胎可以实时查看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包括用料情况、人员分布、实时成本等,从而及时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做好决策。
住建部信息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上百位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指出,智慧建造的未来将以智能穿戴设备为重要装备,以智能移动终端为重要工具,以建筑机器人为辅助工具。物联网将在施工全过程中得到应用,云计算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改造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大数据可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智慧工地还可以实现基于人、机、料、法、环管理的碎片化应用管理。
为了获得施工现场的数字双胞胎,广联达也推出了硬件产品,其中包括安装了智能芯片的智慧安全帽。“安全帽是施工人员在工地必不可少的装备,在安全帽内装上智能芯片再连接到物联网云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就可以实现整个项目施工人员的智能化管理。施工人员的实名管理信息、所处的位置是否有危险等,都能清晰地显示在终端上。”云浪生说。
随着工业4.0对于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将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云浪生强调说,广联达的产品研发一直以客户为中心,而且不是流于表面文章,而是深入到企业文化里的方法论。云浪生提到“精益客户开发”方法论,通过了解客户是谁、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且建立清晰的假设求证,产品、设计和工程团队可以设计、构建和检验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精益客户开发理念源自美国,现正被微软等美国大公司所采用,现在也是广联达实践的产品开发方法论。
目前,广联达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主要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的软件架构,2015年研发投入4.35亿元,2013-2015年研发投入总额累计10.51亿元。其中3D图形算法居领先水平,在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BIM解决方案、云计算、施工项目管理业务技术平台以及大数据方面均有积累。广联达还在美国硅谷建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在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可以预见,随着云浪生这样的前微软外企高管加入广联达这样的垂直领域公司,将进一步推动工业4.0在建筑行业以及各行各业的应用,2017年将迎来工业4.0深化之年。(文/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