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N(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与运算可得出网络地址)。

2)若N就是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不需要在经过其他路由器,直接把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这里包括把目的IP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MAC地址(ARP协议),把数据报封装成MAC帧,在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4)若路由表中有达到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时间: 2024-10-20 05:08:09

分组转发算法的相关文章

【网络基础】路由表,分组转发算法

前提: IP数据报的首部中没有地方可以用来指明"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 那么,当路由器接受到一个待转发的报文时,是如何确定将该报文的传向呢?在此,我们引入"路由表"概念. 路由表如图所示: 当一个IP报文传到路由器R2时,则会通过查询R2所维护的路由表,根据IP报文段中的目的地址进行匹配.得到相应的下一跳地址.这样, IP 数据报最终一定可以找到目的主机所在目的网络上的路由器(可能要通过多次的间接交付). 只有到达最后一个路由器时,才试图向目的主机进行直接交

划分子网 子网分组转发算法

1.从两级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现在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早期ARPANET的设计之缺陷显露无疑:(1)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会很低:一个A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1000万台主机,而每个B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6万台.可是有些网络对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数有限制,甚至远小于这样的数量.(2)给每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庞大臃肿,降低网络性能.(3)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只能在申请完IP地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而无法按自己的需求变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5年起,在I

【网络基础】子网划分、基于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

为什么需要子网划分? 1.我们知道,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 16 777 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 777 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 2.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

IP数据报格式 及路由转发算法

ip数据报分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 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 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 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 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 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未被使用过. 1998 年这个字段改名为区分服务. 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DiffServ)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 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

IP数据报转发算法 or 路由器转发分组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转发:表示的是为分组选择路径的过程 2.IP转发:其传统称法是IP路由选择(IP routing),IP转发它是为要发送的数据报选择路径. 3.分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网络系统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逐块地发送,这种小块就称作分组(packet).也有些书籍把分组定义为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4.分组转发(forwarding):是指在互联网络中路由器转发IP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发机制.根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与源

路由器使用子网掩码进行分组转发的过程

背景: 1. 子网划分:从主机号借几位作为子网号,划分后的 ip 地址变成三级结构:IP 地址 = {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 2. 子网掩码:由于子网划分是单位内部的事情,路由器需要知道子网号才能找到主机,因此通过子网掩码(32位二进制串,由一串的 1 和连续的 0 组成) 告诉路由器目的 IP 地址的子网号(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子网的网络地址) 3. 路由表项有三部分组成:目的网络地址.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下一条地址 路由器进行分组路由的过程: 1. 路由器从分组的首部中提取

【IP层分组转发的流程】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分组转发的算法。

首先,参考了一张谢希仁老师的书里的一个示例: 主机H1向H2发送分组的过程: 首先,跟本子网内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与目标主机H2的IP地址:128.30.33.128 相与得到网络号 :128.30.33.128.显然这与子网1的网络号:128.30.33.0不匹配. 然后,数据报交由子网1的默认路由R1,由其转发.此时,R1会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将H2的主机地址与子网掩码想与,当想与的结果与某一目的网络地址相同时,就将数据报投送给这个子网(即子网2).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

分组password算法

代换,S盒.扩散和混淆,这些概念构成了分组password学的基础. 假设明文和密文的分组长度都为n比特,则明文的每个分组都有2n个可能的取值; 代换: 为使加密运算可逆(即解密运算可行),明文的每个分组都应产生唯一的一个密文分组(多对一),这样 的变换是可逆的,称明文分组到密文分组的可逆变换为代换. S盒: 一般地,对n比特的代换结构.密钥的大小是n*2n比特.如对64比特的分组.密钥大小应该是64*264比特, 难以处理. 实际中常将n分成较小的段.比如可选n==rn0,当中r,n0都是整正

List对象分组排序算法

场景: List里面的对象是订单的节点,比如我们快递的物流状态,这个是需要有序的,所以需要根据订单号进行分组排序.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GroupSortTest { pub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