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douban.com/note/518933460/
该文整理于临床心理学博士、禅修大师杰克•康菲尔德所著《慧心自在》,此书结合禅修思想与心理治疗,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治愈身心的疾病。
适合以下人群: 1、医生或心理治疗专业人员 2、刚接触佛法,对禅坐也很陌生的人 3、对佛法的修炼经验较丰富者 4、对生命探索充满无限好奇的人 5、渴望心灵健康和心灵提升的人 第一部分 你到底是谁 第一项原则 观看众人的内在神圣性和美德。
第二项原则 慈悲是我们最深的天性,它源于我们与万物的内在联结。
第三项原则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经验转移到“能知”的广阔意识,智慧就会出现。
第四项原则 认识充斥意识的心理境界,学习从不善境界转移到善的境界。
第五项原则 自我的观念是由通过认同产生的,越少执着自我的观念,就越自由快乐。
第六项原则 人的生命具有整体的和个人的性质。如果我们要快乐和自由,就必须尊重这两个层面。 第二部分 正念关照 第七项原则 对任何经验的专注是迈向自由的进程。正念带来开阔的视野,平衡和自由的心态。
第八项原则 对身体保持正念,让我们活得充分。它带来疗效、智慧和自由。
第九项原则 智慧了知何种感觉在场,却不迷失在其中。
第十项原则 念头往往是片面和不真实的。学习专注于念头而不是迷失在其中。
第十一项原则 意识分为个体的和整体的层面。深入潜意识的觉知会带来理解和自由。
第三部分 转变苦因 第十二项原则 我们可以辨识自己人格中的不善模式,并将之转化为我们天然秉性的良善形态。
第十三项原则 既有善的欲望,也有不善的欲望,知其差别,则可在其中找到自由。
第十四项原则 如果我们执著愤怒或仇恨,我们就会受苦。没有仇恨,我就有可能有力而且明智和慈悲地作出反应。
第十五项原则 虚妄让人误解世界,忘记我们是谁。虚妄产生所有不善的境界。脱离虚妄,以智慧观察世界。
第四部分 寻求自由 第十六项原则 痛苦不可避免,但苦难则不同。苦难源于贪取,放下贪取,就免于受苦。
第十七项原则 关注内心的意念(种性)意念是我们创造未来的种子。
第十八项原则 反复观想的东西,会改变我们的身体和意识。观想自由和慈悲。
第十九项原则 不断重复的念头塑造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依靠慈悲用善念取代不善念。
第二十项原则 通过内在训练可以发展静定力。静定开启意识,达到治疗与理解的深刻层面。
第五部分 实证慧心 第二十一项原则 美德与正直操守,是真正幸福所必需的。小心守护你的正直。
第二十二项原则 宽恕是必要和可能的。找到宽恕并重新开始,永远不会太迟。
第二十三项原则 内外人我之间没有分界。关心自己,就是关心世界;关心世界就是关心自己。
第二十四项原则 中道在一切相对物之间。安住于中道,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安康。
第二十五项原则 放掉内心意见,拜托观点束缚,向生命的奥秘敞开。
第二十六项原则 宁静的心灵生起慈爱。慈爱遇到痛苦时,它转化为慈悲。当慈爱遇到幸福时,它变成喜乐。
整理人:张慧,本文为爱溢成长工作室人员的整理文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大家分享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