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电子刊物《商论》的节选文章。基本都是8-10月刊上的,时效性还比较强。文章基本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基本是观点的概括,没有特别详细的阐述。
本书基本的观点是:全球化对大部分人有益,但是发达国家确实有一些工人受损,目前政府对他们的帮助太少,另外发达国家的一些中产阶级在过去10多年来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
1:美国选民用选票表达了对体制的不信任与愤怒,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体制只会让一小批精英受益。#26
2: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花在进口商品上的比例要远大于富裕阶层。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经济弊病和寡头垄断经济间的关联。#36
3:资本流动变化无常,这是欧盟最雄心勃勃的跨边界计划——欧元面临麻烦的原因之一。#81
4:在25个发达经济体中,三分之二的家庭2014年的实际收入与2005年持平或下降,而上一个十年间这种情况只有2%。低迷经济中即使有一点增长也被高薪者拿走了。#94
5:然而,一些新的研究认为,中国融入全球贸易对富裕国家的一些工人造成的伤害要比预期的更为持久。#94
6:大规模移民与避免工人受到贸易和技术变革影响所需的福利政策是相冲突的。#104
7:人们低估了更为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所造成的压力,为帮助受损者所做的努力还太少。#122
8:坦白地说,新兴市场国家命运的非凡转变让西方选民不太舒服。但在他们的国家,自由贸易的总体效益也无可置疑。#210
9:穷人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远比富人为多。一项针对40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如果跨境贸易终结,最富裕的消费者会丧失28%的购买力,而收入最低的十分之一的人群则会丧失63%。#210
10:开放还会带来其他好处。移民不仅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还能支持东道国的经济。#219
11:在洛迪克看来,这些权衡造成了“三难困境”:各国社会无法同时实现全球一体化、完全主权和完全民主——它们只能三者选其二。#255
12:政府为补偿受到全球化伤害的工人所做的拙劣努力促成了全球金融危机,比如这些做法就推动了家庭贷款过度发展等问题。#264
13:然而有一点越来越明显,就是经济一体化的支持者低估了两个风险,一是社会中很大一部分群体会感到被抛下,二是民族主义会继续提供另一个诱人的选择。#272
14:这一分析不禁让人设想,如果可以把所需要的资金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上而不产生任何费用,那么结束极度贫困总共需要多少钱?世行给出的答案是一年只需要1590亿美元,即不到全球GDP的千分之二。#313
15:皮凯蒂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高度不平等是现代经济的自然状态,只有非常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才会打破这种正常的均衡。#386
16:米兰诺维奇的剖析让他在展望未来时考虑到一些黯淡前景。他称,依赖于一种不断扩展的安全状态,美国似乎正落入不民主的富豪统治集团之手。#402
17:就短期而言,同一份研究表明,美国在同中国的贸易中获益极小。受中国进口影响的行业所产生的沉重成本,抵消了受影响较小的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大部分收益。#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