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的发展历史(本质就是双方定义好协议,传递参数后远程调用)

服务器通讯原理就是一台socket服务器A,另一台socket客户端B,现在如果要通讯的话直接以流方式写入或读出。

这样能实现通讯,但有个问题。如何知道更多信息?比如需要发送流大小,编码,Ip等。

这样就有了协议,协议就是规范,就是发送的流中携带了很多的内容。

RPC的实现就是一种规范。可参考http://javatar.iteye.com/blog/1123915 这个简单RPC实现。

RPC(远程过程调用)是什么

  • 简单的说,RPC就是从一台机器(客户端)上通过参数传递的方式调用另一台机器(服务器)上的一个函数或方法(可以统称为服务)并得到返回的结果。
  • RPC 会隐藏底层的通讯细节(不需要直接处理Socket通讯或Http通讯)
  • RPC 是一个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类似于Http的工作方式)
  • RPC 在使用形式上像调用本地函数(或方法)一样去调用远程的函数(或方法)。

远程过程调用发展历程

  • ONC RPC (开放网络计算的远程过程调用),OSF RPC(开放软件基金会的远程过程调用)
  •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 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COM+
  • Java RMI
  • .NET Remoting
  • XML-RPC,SOAP,Web Service
  • PHPRPC,Hessian,JSON-RPC
  • Microsoft WCF,WebAPI
  • ZeroC Ice,Thrift,GRPC
  • Hprose

早期的 RPC

  • 第一代 RPC(ONC RPC,OSF RPC)不支持对象的传递。
  • CORBA 太复杂,各种不同实现不兼容,一般程序员也玩不转。
  • DCOM,COM+ 逃不出 Windows 的手掌心。
  • RMI 只能在 Java 里面玩。
  • .NET Remoting 只能在 .NET 平台上玩。

XML-RPC,SOAP,WebService

  • 冗余数据太多,处理速度太慢。
  • RPC 风格的 Web Service 跨语言性不佳,而 Document 风格的 Web Service 又太过难用。
  • Web Service 没有解决用户的真正问题,只是把一个问题变成了另一个问题。
  • Web Service 的规范太过复杂,以至于在 .NET 和 Java 平台以外没有真正好用的实现,甚至没有可用的实现。
  • 跨语言跨平台只是 Web Service 的一个口号,虽然很多人迷信这一点,但事实上它并没有真正实现。

PHPRPC

  • 基于 PHP 内置的序列化格式,在跨语言的类型映射上存在硬伤。
  • 通讯上依赖于 HTTP 协议,没有其它底层通讯方式的选择。
  • 内置的加密传输既是特点,也是缺点。
  • 虽然比基于 XML 的 RPC 速度快,但还不是足够快。

Hessian

  • 二进制的数据格式完全不具有可读性。
  • 官方只提供了两个半语言的实现(Java,ActionScript 和不怎么完美的 Python 实现),其它语言的第三方实现良莠不齐。
  • 支持的语言不够多,对 Web 前端的 JavaScript 完全无视。
  • 虽然是动态 RPC,但动态性仍然欠佳。
  • 虽然比基于 XML 的 RPC 速度快,但还不是足够快。

JSON-RPC

  • JSON 具有文本可读性,且比 XML 更简洁。
  • JSON 受 JavaScript 语言子集的限制,可表示的数据类型不够多。
  • JSON 格式无法表示数据内的自引用,互引用和循环引用。
  • 某些语言具有多种版本的实现,但在类型影射上没有统一标准,存在兼容性问题。
  • JSON-RPC 虽然有规范,但是却没有统一的实现。在不同语言中的各自实现存在兼容性问题,无法真正互通。

Microsoft WCF,WebAPI

  • 它们是微软对已有技术的一个 .NET 平台上的统一封装,是对 .NET Remoting、WebService 和基于 JSON 、XML 等数据格式的 REST 风格的服务等技术的一个整合。
  • 虽然号称可以在 .NET 平台以外来调用它的这些服务,但实际上跟在 .NET 平台内调用完全是两码事。它没有提供任何在其他平台的语言中可以使用的任何工具。

ZeroC Ice,Thrift,GRPC

  • 初代 RPC 技术的跨语言面向对象的回归。
  • 仍然需要通过中间语言来编写类型和接口定义。
  • 仍然需要用代码生成器来将中间语言编写的类型和接口定义翻译成你所使用的编程语言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占位程序(stub)。
  • 你必须要基于生成的服务器代码来单独编写服务,而不能将已有代码直接作为服务发布。
  • 你必须要用生成的客户端代码来调用服务,而没有其它更灵活的方式。
  • 如果你的中间代码做了修改,以上所有步骤你都要至少重复一遍。

Hprose

  • 无侵入式设计,不需要单独定义类型,不需要单独编写服务,已有代码可以直接发布为服务。
  • 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完美的跨语言类型映射,支持自引用,互引用和循环引用数据。
  • 支持众多传输方式,如 HTTP、TCP、Websocket 等。
  • 客户端具有更灵活的调用方式,支持同步调用,异步调用,动态参数,可变参数,引用参数传递,多结果返回(Golang)等语言特征,Hprose 2.0 甚至支持推送。
  •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过滤器和中间件实现加密、压缩、缓存、代理等各种功能性扩展。
  • 兼容的无差别跨语言调用
  • 支持更多的常用语言和平台
  • 支持浏览器端的跨域调用
  • 没有中间语言,无需学习成本
  • 性能卓越,使用简单
时间: 2024-08-09 23:49:21

RPC的发展历史(本质就是双方定义好协议,传递参数后远程调用)的相关文章

徒手撸框架--实现 RPC 远程调用

微服务,已经是每个互联网开发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而 RPC 框架,是构成微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趁最近有时间.又看了看 dubbo 的源码.dubbo 为了做到灵活和解耦,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和 SPI机制,要看懂 dubbo 的代码也不太容易. 按照<徒手撸框架>系列文章的套路,我还是会极简的实现一个 RPC 框架.帮助大家理解 RPC 框架的原理. 广义的来讲一个完整的 RPC 包含了很多组件,包括服务发现,服务治理,远程调用,调用链分析,网关等等.我将会慢慢的实现这些功能,这篇文章

Web开发技术发展历史

Web开发技术发展历史 来自:天码营 原文:http://www.tianmaying.com/tutorial/web-history Web的诞生 提到Web,不得不提一个词就是"互联网".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中文译为万维网."万维网"和我们经常说的"互联网"是两个联系极其紧密但却不尽相同的概念.今天"互联网"三个字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内涵,提到互联网,我们通常想到的一种战略思维,或者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商

XBRL发展历史和关键应用场景

XBRL,也叫做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用于商业和财务信息的定义和交换,是一种对商业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和表示的方法. 1.发展历史 XBRL的构想最早由美国华盛顿州的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于1998年4月提出.他于同年12月提出了XBRL的原型方案. 1999年1月,AICPA决定投资创建"可扩展财务报告标记语言"(XFRML). 1999年6月,AICPA牵头成立XFRML

Erlang cowboy 入门参考之现代Web的发展历史

Erlang cowboy 入门参考之现代Web发展史 原文: http://ninenines.eu/docs/en/cowboy/1.0/guide/modern_web/ 让我回顾一下web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可预见一下未来的发展.除了HTTP/2.0这个还未正式纳入规范的技术,Cowboy与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兼容的. 早期的Web 起初的HTTP就是用来对GET请求返回HTML页面的.最初的版本是HTTP/0.9.HTTP/1.0定义了GET,HEAD和POST方法,能通过POST请求发送数

HTTP 协议基础及发展历史

一. 5层网络模型介绍 低三层 物理层:主要作用是定义物理设备如何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网路层: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 传输层: 想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 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 构建于TCP协议之上 屏蔽网络传输相关细节 二.HTTP协议的发展历史 HTTP/0.9 只有一个命令 GET 没有 HEADER 等描述数据的信息 服务器发送完毕, 就关闭 TCP 连接 H

Http协议基础及发展历史

一.网络分层协议 经典五层模型 1.物理层:(电脑的硬件,网卡端口,网线,网线连出去的光缆) 定义物理设备如何传输数据 2.数据链路层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两台机器物理上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那同时要有配套的软件,通过物理的设备创建一个链路的连接. 3.网络层 为数据在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 如何我的电脑上访问百度服务器,我们如何去寻找百度这台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它就是一个逻辑关系,这个关系是在网络层创建的. 4.传输层 主要有两个协议 TCP/IP,UDP协议.TCP/IP是一个更

Windows 驱动模型的发展历史

引用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23060-id-2127514.html Windows 驱动模型的发展历史 分类: WINDOWS 2009-12-28 10:56:28 1.最先开始使用的是VXD(早废弃了) 2.自Windows 2000开始,开发驱动程序必以WDM为基础的,意为Windows Driver Model,是一个标准的驱动模型,意思是说你可以在这个模型上有所改动,WDM是Vista以前平台的驱动模型.(vista支持大部分的WDM驱动)

测试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

1.1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 1.1.1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那时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软件和IT行业进入了大发展,软件趋向大型化.高复杂度,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一些软件测试的基础

python 学习之电脑的发展历史

电脑的发展历史 电脑的学名叫计算机,电脑是用来做计算的.在古时候,人们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可能是手指,英文单词“digit”既有“数字”的意思,又有“手指“的意思.古人用石头打猎,所以还有可能是石头来辅助计算.  缺点:手指和石头太低效了 后来出现了”结绳 “记事.   缺点:结绳慢,绳子还有长度限制. 又不知过了多久,许多国家的人开始使用”筹码“来计数,最有名的就要数咱们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算筹了.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