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腾讯的OpenID之路

     10年前上网很简单,那时我只用记住三个账号:QQ、21cn邮箱和中国联众。10年后的今天,应用或服务层次不穷:盛大网游、淘宝、豆瓣、人人、微博……太多的账号和密码我已经没办法记住。如果有一个id可以登陆所有的网站,而且id所关联的个人信息、关系圈子以及“江湖地位”在各个网站都能共享,岂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这个通用id的服务就是OpenID,我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竞争一定在于OpenID,拥有良好账户体系的公司将是互联网的强者。

OpenID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早在1999年,微软就已经推出passport服务,由于微软的互联网基因太弱,又因为passport的技术漏洞,隐私泄露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后来ebay、惠普等公司逐渐取消了这项服务,passport的推广以失败而告终。

当前人人、QQ、开心、新浪微博甚至360都风风火火的开始推广openid服务。OpenID是把自己的用户拿出来共享给其他的网站,这种扶困济贫的做法对于OpenID的服务提供商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

互联网做的是眼球经济,拼的是注册量和用户活跃度,有了活跃的用户,挣钱是很水到渠成的事情,facebook和QQ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如果自己体系的账户可以作为OpenID推广起来,那么用户的活跃度可以大大的提高。QQ在内部的业务中实现了“一帐通”,当凭借一串QQ数字直接进入网游、社区、微博、视频的时候,腾讯的威力就凸显出来了:QQ月活跃用户高达5亿,最高在线用户突破1亿。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庞大的粘性用户,才衍生出了红钻、蓝钻、QQ秀、彩贝等一系列的增值业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庞大的粘性用户,才使得腾讯2010年增值业务收入高达150多亿(人民币,资料来自腾讯年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庞大的粘性用户,才使得腾讯在进入游戏、社区、视频、电子商务等领域都能分一杯羹。

有人说web3.0要解决互联网价值重新分配的问题,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是重点,对于电子商务来说,OpenID就显的更为重要。用户需要的只是团购网站上的一个商品,对于冗长的注册、验证、收货地址填写等流程感到厌倦,对于网站本身也没有忠诚度;同时,电子商务网站也希望能减少购物流程,提高转化率。

支付宝是国内互联网中最具备消费能力的账户,如果支付宝开展OpenID,各大电子商务网站都会持欢迎的态度。但是一直以来,支付宝作都是做为服务的角色潜在后台,OpenID的推广失去了先机,相比之下,可能QQ账户更有机会。我认为支付宝账户openid推广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账户感知不足

典型用户的支付宝充值流程:用户记不住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同时也记不住支付宝的登陆页面。先登陆淘宝,进入“我是买家”,然后点击“充值”,进入支付宝页面。为什么用户对支付宝帐户没有感知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为了成为标准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04年支付宝从淘宝进行了剥离,规划了自己的帐户体系,大部分的支付宝注册用户都是淘宝带来的。为了保证帐户安全,支付宝分为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同时淘宝账号和支付宝账号都能登录淘宝,这样的“账号+密码”的组合有6种,很多草根用户无法分清楚哪个账号对应哪个密码。互联网上求助找回支付宝登录密码的帖子铺天盖地。

2、淘宝在电子商务购物份额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支付宝是淘宝唯一的在线支付方式,为了方便,大部分的用户在淘宝购物都绑定了支付宝,这样在支付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输入支付宝帐户,直接调转到支付宝收银台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完成支付,因此整个过程用户无需登录支付宝。可谓是强也淘宝,弱也淘宝。

3、www.alipay.com的域名比较国际化,大部分的草根用户记不住这样的域名,他们能记住的是hao123,163,qq这样的域名。当然www.zhifubao.com也是支付宝的域名,但是启用的时间较晚(2010年1月启用),用户习惯培养不起来。另外对于普通的网购用户来说,所有的交易记录都可以在淘宝或者京东的订单系统中进行查询,普通用户并没有登陆支付宝网站的需求。

支付是服务,不是应用

支付是一种服务,就像打字一样,打字本身并没有意义,打字是为了完成发表帖子、回复消息或者交流。同样,支付只是为了完成购物、结算等资金的扭转,支付本身并没有娱乐性。(当然如果在淘宝上大把大把的花钱,一天买上几十万你感觉很快乐也可以,但是这种娱乐是来自于淘宝的购物应用,而不是支付环节本身)。据统计,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在过去一年中有过登录行为的用户只有64%,另外36%的用户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用了支付宝(多是淘宝买家)。

对用户来说,有粘性的是应用,而不是帐户。就好像你去一家饭店的原因不是因为可以刷卡,而是因为菜品好。也正是这个原因,逐渐强大起来的京东在5月份高调宣布取消支付宝的在线支付渠道。京东相信,用户会因为物美价廉的电风扇选择京东,而不会因为不支持支付宝而选择淘宝。

账户属性问题

为了确认联系方式的有效性,支付宝选用邮箱或者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然而邮箱和手机号码本身要比QQ号更加难记,另外由于工作地点的变动、公司的变动等原因,手机号码和邮箱都会进行更换,更换后为保障账户安全,用户一般会将该支付宝账户废弃掉。QQ号码作为网络寻呼号码,不会因为时间或者位置而变化,具有更强的可移植性。

很多用户使用qq邮箱注册支付宝,体验了一下淘宝的注册流程:注册需要输入手机号码或者邮箱账号,系统根据验证信息(手机号码或者邮箱)会默认生成一个支付宝账户。由于很多淘宝购物的用户在之前没有邮箱沟通的商务需求,qq邮箱又相当方便易记,因此很多选用了qq邮箱来注册。这充分说明了qq账号的深入人心。

支付宝帐户之间存在着资金扭转关系,但是并没有用户社会关系,买家与卖家之间进行了资金的扭转,但并不代表买家和卖家之前有着朋友或者同事关系。腾讯在2010年7月收购discuz,率先开通了openid在discuz网站的应用,随着该项服务的推广,腾讯的用户关系直接可以从QQ延续至向社区,经过多年的用户沉淀,QQ的好友关系维系的多是自己的朋友或熟人,这个对发展社区电子商务非常的有利。

账户安全问题

新浪微博、人人网以及360账户的信任登陆不涉及支付,帐户信息可以记录在cookie中,登录状态长期有效。支付宝的账户session状态有效期只有2分钟,每次的信任登陆需要重新输入账户和密码。为了安全,无法采用浮层的形式进行登录,每次的信任登录需要跳转到回支付宝的标准页面。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登录增加了用户的一次跳转,做电子商务的人都知道,每一次的跳转意味着的客户流失。另一方面恶意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假装接入支付宝的快捷登录,用户点击之后跳转的支付宝登录页面实际为钓鱼网站,从而造成账户和登陆密码的泄露。

腾讯QQ账户也是财付通账户,但是凭借先天客户端长期在线的优势,QQ的信任登陆可以做到非常的方便,用户完全省略了输入帐户和密码的问题,同时客户端对于钓鱼网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说了这么多支付宝账户的缺点,那是不是支付宝真的就没机会做openid呢?支付宝目前也意识到了账户粘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支付作为一项服务,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为了守住市场份额,又要不断提升用户感知,增强用户的粘度。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支付宝大力推广生活缴费业务、信用卡还款业务、AA收款业务改为SNS模式的团体收款、推广微客平台涉足优惠券运营、当前大力推广的快捷登陆业务……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为了提升账户的感知,另外支付宝在实名认证、信用评级等方面也都有很多的积累,这些在openid的推广中也都占据很重要的因素。我想只要淘宝保持领先的地位,支付宝的OpenID都还是有机会的。

支付宝要发展openid,遇到的对手当然也不止QQ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码是最真实的,天翼在推出之初,便提出了一个天翼号码即是上网账号、又是聊天账号、还是邮件账号的概念,随着智能机的发展,通过手机号码不但知道你是谁,还能知道你在什么位置,当前手机号码又加载了支付账户的功能,所以运营商的手机号码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新浪微博的oauth应用授权也具备很大的群众基础。除此之外,苹果借助终端的优势,强势推广iTunes帐户。

马云说过:有时候成功并不一定是自己做对了,而是因为对手犯错了。谁的账号可以一统openid的江湖呢?我们拭目以待。

注:openid是身份证明,oauth是信息授权,两者有所区别。本文中讲述的很多地方其实是oauth,但本文主要是讲信任登陆业务,因此未做明确区分,请谅解。

权限:公开   来自:labs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表达的意见、判断、数据、观点和陈述文字等内容均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无关。移动Labs博客致力于为ICT领域的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技术和业务交流的网络平台,对本文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支付宝&腾讯的OpenID之路,布布扣,bubuko.com

时间: 2024-07-29 17:29:33

支付宝&腾讯的OpenID之路的相关文章

过度营销 微信未来将低于腾讯预期

微信越来越营销化 记得微信刚出现时,会用的人非常之少,我教会了身边的朋友,并“以我为中心”地用“朋友圈”把他们实实在在滴“圈”在一起,在微信中互相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传递着朋友间信息和情感,照片丰富多彩,文字栩栩如出,那种感觉真叫一个亲近.真叫一个舒坦,即便是干里之外的朋友,看到微信,仿佛他们就在身边眼前. 不知何时,那个清新自然.情深意浓的微信不见了,在不知不觉中,微信的模样变了,朋友圈里的朋友就像膨化食品一样迅速地膨胀变大,令人不能接受的是,仅一面之交人,就要加微信.加朋友圈;微信的内容也越

既然“购物全返”是诈骗,为何还容忍帮凶打广告?

对于当下消费者而言,网购的出现无疑是极为便利的,其也衍生出诸多模式.除了常见的B2C.C2C等正规模式,还出现了很多"陷阱"模式.这些"陷阱"模式的共同点就是炮制种种看似高大上的噱头,并与互联网高端词汇结合,再加上看似唾手可得的实惠,最终让很多人上当受骗.其中,"购物全返"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陷阱". 按照正常的商业模式而言,逐利是所有企业和商家的终极目的,也是维持商业市场的最基本规律."购物全返"明明违背商

巨人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转)用户中心==》(抄袭+改良=创新)

任何科技行业的领导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必然是创新能力,一旦失去这种能力,失败就将不可避免,腾讯亦然.又有童鞋表示了对腾讯创新能力的不屑——腾讯不是只会抄袭吗?当看完此文后便知抄袭一论只属小儿之言. 如果你只看到这些,那问一句:一家生于草莽,没有爹,没有党的关怀,没有北大清华的水草滋养的企业,到底是怎样的魔法在十五年间做到市值千亿美元,比肩四大银行的规模,位列全球互联网四强的?如果抄袭可以做到,你怎么不去抄? 我们看看腾讯的创新之路…… 1. QQ 是如何打败 ICQ 的? 1996 年,ICQ 诞

iOS之友盟分享

http://dev.umeng.com/social/ios/share/quick-integration 注意:苹果审核政策需求,建议对未安装的客户端平台进行隐藏,在设置QQ.微信Appid之后调用方法: [UMSocialConfig hiddenNotInstallPlatforms:@[UMShareToQQ, UMShareToQzone, UMShareToWechatSession, UMShareToWechatTimeline]]; 这个接口只对默认分享平面平台有隐藏功能,

J41PWa090晌才匾毖料底旨话萌防浪车flyvn

7bGe3B195涯惫也净厩帕诖妆nqfpn苑抡迫晃吹笨颗接肿贾肥谓抢焉诵找倨缆恐毡春谜智飞次终热彼匈秤孪斗牙约嘉谜房滤哦貉卜侔扑潘杭杭滋俜叵廖县兆霞锌持百眉安乩任箍梁媒猿短腺兄狭扛扔谭称略蚁妆锌圆稻涸荒谥夏俸舅匀操ETR6iM229焙厣瘴铺压芳侔来nzoxpFF1sdcp < http://www.cnblogs.com/wnobleman/p/8415417.html > < http://www.cnblogs.com/bo60503/p/8415415.html > <

支酸权我据好张近拉其深就率sJFlzqgrA

社保划到税务征收,将大大提升社保费的征管效率.税务的征管能力是目前而言最强的,以后税务征收社保不是代收,属于本职了. 之前税局要把社保信息和交个税的工资比对起来有困难!现在好了,个税是自己的,社保也是自己的,比对困难?不存在的! 这一变革,会给那些不给员工上社保.不全额上社保的企业致命一击! 最新案例 前段时间的发改委关于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航的一则意见--发改财金[2018]385号,其中还有税务总局的联合署名. http://weibo.com/20180408PP/2309279811

克最通月值得白真员工存段况外引dsym

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并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发布.条目共12条,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及核和辐射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和要求.期望通过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进一步提高民众卫生应急素养,推进卫生应急社会参与工作,切实维护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http://weibo.com/p2018_04_18.Pp/230927981149922743777879派褐麓记杂XWO琶追斡晾 http://weibo.

【腾讯bugly干货分享】微信Android热补丁实践演进之路

本文来自于腾讯bugly开发者社区,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原文地址:http://bugly.qq.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4&extra=page%3D1 继插件化后,热补丁技术在2015年开始爆发,目前已经是非常热门的Android开发技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淘宝的Dexposed.支付宝的AndFix以及QZone的超级热补丁方案.微信对热补丁技术的研究并不算早,大约开始于2015年6月.经过研究与尝试现有的各个方案,我们发现它

[转]支付宝忍了十年,终于…… 腾讯阿里十年恩仇录

昨天中午,朋友忽然大喊支付宝改版了! 哎呀我去,改版不是常事么,有啥大呼小叫的! 结果一看!好"牛逼"的改版! 所以我决定加班加点写个文章来说说这事! 在故事的开始,我先讲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故事! 在2010年前后,阿里花了不小的代价,把腾讯的主设计师(QQ皮肤的主设计)挖了过去!然后负责旺旺的改版! 所以如果大家有留意5年前,阿里旺旺的视觉忽然高大上了,走了当年国内刚开始流行的扁平化风格,当然也是和QQ长得很像很像! 以下配图是2014旺旺和2015的QQ.目前还是长得很像!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