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或者团队想做一个事情前,都要为要做的事情起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品牌。
其实,对待品牌也应该如此,之前我在的一家公司,在起名的时候就不是很注意,起的是一个动词,类似快跑,快说等,老板随便一想就定下了,所以后续在推广的时候,挺麻烦,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起的名字也是一个动词,叫我看看。后续,我在网络上搜索的时候就发现APP的名字和人民日常的用语一样,结果搜到了很多网友的论坛、问问记录,可想而知,对品牌来说非常不好,所以给一个品牌起名的时候不要用动词。
还有就是也不能用两个字的叠词,比如滴滴,洞洞等,单纯的叠词会让普通人不知道你是干啥的,如果你在路边,对着一个陌生人说,我是滴滴公司的,那么肯定很多人不知道你是干啥的。当然,如果非要用,就在后面加动词,比如滴滴叫车(嘀嘀打车)就比较好了。
还有就是不能用统称的词,我之前建立移动互联网这个微信号的时候,就是为了图吸引人,因为通俗的词语最容易让大家理解,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APP,比如APP推广,类似这样的词,可是通俗的词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词语在网络上横飞,每篇行业的新闻稿件里都会用到,所以无法突出品牌的个性,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公众号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最坑爹的是微信的后台还不能修改,所以很无奈,你想想,如果你的APP是这样的名字,当你已经有上千万的用户的话,你改一次品牌是要损失多少用户啊。所以给一个品牌起名,一定要有唯一性,好记性。
也不能是中英文结合的,那样的也特别坑爹,对用户的难度就是切换特别麻烦。其实,说了这么多品牌的起名事项都是方便你的用户的,有一天你的用户对你有了印象,无论用户怎么找到你,比如通过网络搜索都可以一下找到你。
好的品牌名字是做好品牌运营的前提,比如百度、搜狐、腾讯这样的公司,都是有着很深的品牌溯源,比如百度来源于一句诗,众里寻他千百度等类似的品牌文化,所以品牌运营的前提是要给品牌塑造一个品牌文化或者故事,或者品牌概念,这些素材是品牌运营的基础,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包括品牌文化和故事,logo、广告语、宣传片等等,其实就是告诉受众,我们是谁。
其实,就和推广一款APP之前所准备的素材类似,APP的名字,logo,简介,广告语等等。具备了基础的品牌前提,剩下就是品牌的传播了,品牌的传播是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比如APP刚开始开发出来就要一些初期传播,然后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品牌宣传的不断深入,整个产品会不断超前发展。品牌太过于超前,会造成市场对产品的不信任感,比如你刚做一个产品出来,就大肆炒作,后期体验跟不上,会让一个产品消亡的很快。还有品牌如果过于滞后产品的发展,会失去很多机会,特别是一旦竞争对手出现,会失去市场的先机,包括推广APP也一样,要循序渐进,这些是品牌运营的策略。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里,能拓展你品牌的渠道无外乎就这么多了,这些渠道就像鞭炮,而品牌的传播策略就像导火索,当你一点燃导火索,你的品牌就会爆炸出来,被很多人看到听到,传播的范围取决于你投放力量的多大,比如你在网络媒体上涉及到的媒体越多,效果就会越强烈,我曾经研究过阿里余额宝的新闻,曾经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传播的媒体上百家,同时加上地铁、户外媒体的渲染,让余额宝的品牌一下尽人皆知。
当然小米的品牌也是如此,记得小米一次做发布会邀请了全国很多的媒体记者,包括笔者认识的很多外地记者,最后小米的品牌一炮就响了。当下媒体很多,包括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形势的媒体,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新媒体和自媒体上做品牌拓展会更有效果,但是不能以点概全,主要是有侧重。众多的拓展渠道,要一步一步引爆,让品牌逐步的爆发,那么品牌才可以有持续的生命力,正如山谷的回音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网信 商务社交 APP 企业社交网站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