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guolin_blog/article/details/9400141

今天一大早,你的leader就匆匆忙忙跑过来找到你:“快,快,紧急任务!最近ChinaJoy马上就要开始了,老板要求提供一种直观的方式,可以查看到我们新上线的游戏中每个服的在线人数。”

你看了看日期,不是吧!这哪里是马上要开始了,分明是已经开始了!这怎么可能来得及呢?

“没关系的。”你的leader安慰你道:“功能其实很简单的,接口都已经提供好了,你只需要调用一下就行了。”

好吧,你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新需求,你早已习惯。

你的leader向你具体描述了一下需求,你们的游戏目前有三个服,一服已经开放一段时间了,二服和三服都是新开的服。设计的接口非常轻便,你只需要调用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int),传入每个服对应的数值就可以获取到相应服在线玩家的数量了,如一服传入1,二服传入2,三服则传入3。如果你传入了一个不存在的服,则会返回-1。然后你只要将得到的数据拼装成XML就好,具体的显示功能由你的leader来完成。

好吧,听起来功能并不是很复杂,如果现在就开始动工好像还来得及,于是你马上敲起了代码。

首先定义一个用于统计在线人数的接口PlayerCount,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interface PlayerCount {
  2. String getServerName();
  3. int getPlayerCount();
  4. }

接着定义三个统计类实现了PlayerCount接口,分别对应了三个不同的服,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ServerOne implements PlayerCount {
  2. @Override
  3. public String getServerName() {
  4. return "一服";
  5. }
  6. @Override
  7. public int getPlayerCount() {
  8. return 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1);
  9. }
  10. }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ServerTwo implements PlayerCount {
  2. @Override
  3. public String getServerName() {
  4. return "二服";
  5. }
  6. @Override
  7. public int getPlayerCount() {
  8. return 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2);
  9. }
  10. }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ServerThree implements PlayerCount {
  2. @Override
  3. public String getServerName() {
  4. return "三服";
  5. }
  6. @Override
  7. public int getPlayerCount() {
  8. return 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3);
  9. }
  10. }

然后定义一个XMLBuilder类,用于将各服的数据封装成XML格式,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XMLBuilder {
  2. public static String buildXML(PlayerCount player) {
  3.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4. builder.append("<root>");
  5. builder.append("<server>").append(player.getServerName()).append("</server>");
  6. builder.append("<player_count").append(player.getPlayerCount()).append("</player_count>");
  7. builder.append("</root>");
  8. return builder.toString();
  9. }
  10. }

这样的话,所有代码就完工了,如果你想查看一服在线玩家数只需要调用:

[java] view plaincopy

  1. XMLBuilder.buildXML(new ServerOne());

查看二服在线玩家数只需要调用:

[java] view plaincopy

  1. XMLBuilder.buildXML(new ServerTwo());

查看三服在线玩家数只需要调用:

[java] view plaincopy

  1. XMLBuilder.buildXML(new ServerThree());

咦?你发现查看一服在线玩家数的时候,返回值永远是-1,查看二服和三服都很正常。

你只好把你的leader叫了过来:“我感觉我写的代码没有问题,但是查询一服在线玩家数总是返回-1,为什么会这样呢?”

“哎呀!”你的leader猛然想起,“这是我的问题,前面没跟你解释清楚。由于我们的一服已经开放一段时间了,查询在线玩家数量的功能早就有了,使用的是ServerFirst这个类。当时写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这个方法主要是为了针对新开的二服和三服,就没把一服的查询功能再重复做一遍。”

听到你的leader这么说,你顿时松了一口气:“那你修改一下Utility.getOnlinePlayerCount()就好了,应该没我什么事了吧?”

“晤。。。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可是,Utility和ServerFirst这两个类都已经被打到Jar包里了,没法修改啊。。。”你的leader有些为难。

“什么?这不是坑爹吗,难道要我把接口给改了?”你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倒不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为了解决接口之间不兼容的问题而出现的。”

其实适配器模式的使用非常简单,核心思想就是只要能让两个互不兼容的接口能正常对接就行了。上面的代码中,XMLBuilder中使用PlayerCount这个接口来拼装XML,而ServerFirst并没有实现PlayerCount这个接口,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适配器类来为XMLBuilder和ServerFirst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毫无疑问,ServerOne就将充当适配器类的角色。修改ServerOne的代码,如下所示:

[java]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ServerOne implements PlayerCount {
  2. private ServerFirst mServerFirst;
  3. public ServerOne() {
  4. mServerFirst = new ServerFirst();
  5. }
  6. @Override
  7. public String getServerName() {
  8. return "一服";
  9. }
  10. @Override
  11. public int getPlayerCount() {
  12. return mServerFirst.getOnlinePlayerCount();
  13. }
  14. }

这样通过ServerOne的适配,XMLBuilder和ServerFirst之间就成功完成对接了!使用的时候我们甚至无需知道有ServerFirst这个类,只需要正常创建ServerOne的实例就行了。

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适配器模式不并是那种会让架构变得更合理的模式,更多的时候它只是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帮助解决由于前期架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接口不匹配的问题。更好的做法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尽量把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多考虑一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向你的leader学习。

适配器: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

时间: 2024-10-14 14:43:46

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的相关文章

java设计模式之适配器设计模式

1.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意识图 3.代码示例 原本只能对user类进行读和写操作,现在要适配成可以crud 1).实体类 package com.wyl.apapter;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 实体类 * [email protected] * 2017年12月27日 */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Serializ

Java读源码学设计模式:适配器Adapter

适配器模式相关源码:slf4j-1.6.1.hibernate-3.6.7 大家都知道,log4j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日志工具,除此之外,sun公司在JDK中也有自己的日志工具,也就是java.util.logging.Logger.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日志工具. 多种日志工具功能和使用方式类似,一般都包含debug.info.warn.error等日志级别的方法,但却没有实现共同的接口.这一点不像JDBC,虽然关系型数据库种类很多,例如MySQL.Oracle等,但是有一套统一的接口,也就是JDBC.

一起学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类BinarySearch 的binarySearch(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和类BinarySearch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要求实现

java设计模式演示样例

创建模式 1.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将程序中创建对象的操作,单独出来处理,创建一个产品的工厂接口,把实际的工作转移到详细的子类.大大提高了系统扩展的柔性,接口的抽象化处理给相互依赖的对象创建提供了最好的抽象模式. public class TestFactory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Factory af=new DogFactory(); Animal1 a=af.getAnima

Java设计模式菜鸟系列总结及博客全目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hy_ycu/article/details/40031567 今天来对这23种设计模式做个总结.咱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当然设计模式并不是万能的,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还有具体分析.咱不能为了使用设计模式而使用,而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想到使用某种设计模式能达到咱需要的效果,而且比不使用设计模式更有优势,那么咱该考虑使用设计模式了. 一.设计模式的一般分类 创建型(Creator)模式(

Java设计模式博客全文件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lhy_ycu/article/details/40031567 今天来对这23种设计模式做个总结.咱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easy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当然设计模式并非万能的.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还有详细分析. 咱不能为了使用设计模式而使用,而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想到使用某种设计模式能达到咱须要的效果,并且比不使用设计模式更有优势.那么咱该考虑使用设计模式了. 一.设计模式的一般分类 创建型(Creator)模

Java设计模式之接口型模式总结

摘要: 原创作品,可以转载,但是请标注出处地址:http://www.cnblogs.com/V1haoge/p/6508967.html 之前认真学习了Java设计模式中的四大接口型模式,分别为:适配器模式(Adapter).外观模式(Facade).合成模式(Composite).桥接模式(Bridge). 1.在此处再温习一下四种设计模式: (1)适配器模式: 我们能够访问的类中不存在我们要访问的内容时,就可以使用这个适配器模式,当然就类而言,其实不存在什么不能被访问,这里的不能访问都是人

面试题-Java设计模式举例

面试题-Java设计模式举例 1.适配器模式 涉及三个角色:Target目标接口.Adaptee源角色.Adapter适配器:Adapter将源接口适配到目标接口,继承源接口,实现目标接口. Java I/O操作中很多这样的例子: InputStreamReader 将 InputStream 适配到 Reader:需要继承InputStream实现Reader. OutputStreamWriter 将 OutputStream 适配到 Writer: StringReader 将 Strin

Java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

概述 网上大部分人说迭代模式的时候,总是以某一种可遍历的对象为例进行介绍.这是可行的,这也是迭代模式的基本原型.当我看到<Head Frist设计模式>中迭代模式的时候,感觉要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可能更能够体现迭代模式的威力所在. 本文介绍的这种迭代模式,倒是更像是适配器-迭代器模式.希望于你有益~ 版权说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Coding-Naga发表日期: 2016年3月4日链接:http://blog.csdn.net/l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