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两周时间,每天一章的方式阅读完了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博士的《非暴力沟通》。阅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的表达自己和关切的倾听他人。
真实的表达自己,让自己变得美好。不带有任何批评、指责的感情色彩说出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关切的倾听他人,让生活充满爱。对他人的表达不过分解读,认真的理解他人行为、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便是观察,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而不是批判。例如你长得很丑就是对人的一种评论。但如果说你对我没用什么吸引力就是观察的结果。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观察,陈述具体的行为事迹,而不是对他人的行为做评论。因为评论往往带有负面的色彩,而负面的又回经常引起对方的反感,使之间的交流更困难,难以继续。如果只陈述事件,会将对方的焦点带入某个具体的事物上,从而继续交流,达到预期的交流结果。
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他人的感受。例如我感到很委屈。
只有清楚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才能让对方也感到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用同一种状态去思考、去感受。拥有了共同的心态,交流会变得更加容易进行。假如自己很高兴,对方很痛苦。此时两个人以各自的心情谈话,结果可想而知。表达感受需要清楚,不能含糊,让别人猜测。只有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或者体会到别人真正的感受才能使事情前进。
需要
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卢森堡博士在文中提到冲突的发生是因为一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需要常常与感受有因果关系。例如我感到很难过我需要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直接说出清楚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让别人猜,这样对方才更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清楚的告诉别人,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确保我们表达的与对方理解的一致。
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者希望对方该怎么做,提高沟通质量。在我们的周围,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想要得到什么,经常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绕很多圈子让对方猜测。到最后对方没有体会到自己的请求,而且听的一头雾水,甚至有点恼怒,结果是自己想要的没有得到满足还耗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如果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请求,清楚的说明自己理由,那么事情就会简单的许多。
读完这本书,结合自身的生活越来越感觉到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使用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观察结果而不评判、感受情绪而不隐瞒、表达需要而不是指责抱怨、提出具体要求而不是模糊意见。在中国受汉文化的影响大家都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选择委婉的说明,这就很容易造成不必用的误解。所以我们在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感受真实的感受,尊重真实的需要,才能做出更合适的沟通行为。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得到他人的倾听和理解。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对他人予以真实的感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欣赏
下面欣赏书中比较好的句子:
-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暴力。 --深入了解它,才能解决问题
-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不带评论的观察
-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观察不需要评论
- 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自律
- 一个过渡道德化的社会是可怕的。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自律
- 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真诚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来自内心深处感受
-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注重内心的感受
- 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倾听他人,预防潜在暴力
-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 --适当的示弱,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是我们生气了。c.体会自己的需要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转换愤怒
-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不致使冲突加重
-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强用的手段。 --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对方的需求
- 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批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爱不能被蒙蔽
-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爱不能被蒙蔽
-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的爱。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爱
- 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倾向自己喜欢做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ynam/p/1215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