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的细节

这里专门谈一谈朱元璋加在胡惟庸身上的逆罪证之一通倭。胡惟庸通倭,真的是被朱元璋冤枉的吗?或许未必。在明代人的印象中,与日本发生瓜葛且能被冠以“汉奸”的,除了后来嘉靖朝同样被诬陷为“通倭”的严世蕃,首当其冲的,还是胡惟庸明初淮右集团核心成员,明王朝官方认可的最后一任丞相。《明史·日本传》里有一段类似小说的记录胡惟庸谋逆,欲藉日本为助。乃厚结宁波卫指挥林贤,佯奏贤罪,谪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寻奏复贤职,遣使召之,密致书其王,借兵助己。贤还,其王遣僧如瑶率兵卒四百余人,诈称入贡,且献巨烛,藏火药刀剑其中。既至,而惟庸已败,计不行。帝亦未知其狡谋也。越数年,其事始露,乃族贤,而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以阱务。
这段记录说的是:胡惟庸想通过日本帮助其实现谋反目的,于是先私下结交当时担任宁波卫指挥使的林贤,收为心腹;胡表面上向皇帝参奏林贤的罪过,并将他贬谪到日本,实际上是让他在日本朝野游说,与日本国君臣密谋造反事宜。之后,胡又让林官复原职,并派使节会见日本国王,商量借兵反叛。后来日本派遣了个以僧人如瑶和尚为首的四百人朝贡团队,在巨烛内藏匿火药和刀剑,前来明朝帮助胡惟庯谋逆。可惜天机不巧,等他们到时,胡惟庸早已事败,而朱元璋也并未察觉这支日本使团的异样。直到几年后,事情才败露,愤怒的朱元璋族诛了林贤,并断绝了与日本的外交关胡惟庸究竟有没有通倭?这段记载的源头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大诰三编·指挥林贤胡党第九》。当年清廷修明史时,朱彝尊等人将之采录。前明州卫指挥林贤帅兵守御,以备东滩任之职务,在精操士卒,仿古名将,务要军民安妥,使境内外无虞,竭忠事上,显扬父母,贵其身名,荣及妻子,同诸将书史册,垂年不朽,岂不伟哉?本官出海防倭,接至日本国王使者归廷用入贡方物。其指挥林贤移文赴都府,都府转奏,朕命以礼送来至京。其廷用王事既毕,朕厚赏令归,仍命指挥林贤送出东海,既归本国。不期指挥林贤当在京随驾之时,已与胡惟庸交通,结成弊。及归廷用归,惟庸遣宣使陈得中密与设计,令林指挥将廷用船只,假作倭寇船只,失错打了,分用朝廷赏赐,却乃移文中书申禀。胡惟庸佯言奏林指挥过,朕责指挥林贤就贬日本。居三年,惟但,仅凭这段记录就说胡惟庸“通倭”,恐怕尚不足以完全采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的“日本国王”可能并不存在。因为当时日本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在文中被反复提及的“王”,其实是当时控制日本南部(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南朝”)的怀良亲王,而正是这位怀良亲王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杀掉了朱元璋遣往日本宣示国威令其臣服的2名使臣,且回信傲慢无礼。胡惟庸再不智,也不必选择这样一个与明王朝有过节的“外交中介”来完成预谋行刺皇帝的政变。且这个担任“刺杀”任务的如瑶和尚,已被证明来自当时的北朝,而非南朝。

再说了胡惟庸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毕竟人家朱元璋是在那个血雨腥风尸体堆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你想反你也要有这个能力啊,这些资料可能是朱元璋为了更加合理才写出来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fesc/p/11640637.html

时间: 2024-07-31 13:51:50

胡惟庸案的细节的相关文章

“胡焕庸”线 - 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

影响所有中国人的神秘的线——胡焕庸线 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却可能影响过你的生活.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 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 — 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口分界线:“爱辉—腾冲”线(解放

利用arcgis绘制胡焕庸线

商务合作,科技咨询,版权转让:向日葵,135-4855_4328,xiexiaokui#qq.com 针对国家和国际大数据需求提供重大项目咨询.不接受个人名义咨询. ? 数据源: 1. 行政区划矢量(shp) 2. 胡焕庸标准模板(jpg) 步骤: 1. 设置坐标系. 根据胡焕庸标准模板,设置对应的坐标系.如果坐标系错误,将影响绘制精度,无法精确对准. 2. 地理配准 因为坐标系正确,所以2-4个点,即可比较精确配准 3. 绘制 4. 转为矢量 商务合作,科技咨询,版权转让:向日葵,135-48

吴忠的城市起源及其历史变迁

杨森翔 一.“城”的释义及起源 二.宁夏北部(吴忠)的城市起源 1.富平----宁夏北部(吴忠)的城市起源 2.灵州----吴忠城市格局的形成与奠定 三.吴忠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一.“城”的释义及起源 “城”是形声字,从土,从成.“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土”指阜堆.“土”与“成”联合起来表示“完全用土垒筑的墙圈”.“百分之百的土筑墙圈”.因此,“城”的本义是指:城邑的防卫性墙圈,内者称城,外者称郭.其作用既有对外的防御性,也有对内的保护性.所以,<墨子.七患>云:“城者,可以自守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始作俑者朱元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 从社会最底层的一介农民,到至尊天子,期间的艰难,只有他自己清楚,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娃,手里握着驾驭庞大帝国的缰绳,如何让他的子民过上好日子,成为悬在他心里的巨石. 皇帝心系万民,自然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说的场面话,但对出身农民的朱元璋来说,这却不是妄言.他从农民视角出发,认为所谓的好日子,就是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下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第一是给农民分田地.也许是少年时代受到过地主的歧视,朱元璋对地主大户有着

《一带一路与黄河文明》:4星。用经济学角度与思维重新看明史。

作者是经济学博士,这本书是作者一个系列的第一部,想把中国历史从头到尾用经济学思维与角度改写一遍.这本的重点是明代历史大事. 基本的思路是从实际业绩而不是比较虚的评价中看待历史事件尤其是明朝的事件.比较有新意的观点有:朱元璋杀功臣确实是因为整治腐败或镇压谋反,开国功臣大部分善终:朱见深一代雄主:东厂西厂锦衣卫接近于现在的监察机构或反贪局:文官集团比较无耻,为了小团体利益可以不顾国家大局. 我的评价是4星.思路还是比较有价值的.缺陷是历史学功底不够,毕竟不是专业学者,又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去收集整理史料

既然满不驭汉,中央不驭地方,“部族政权”的戏,就渐渐有心无力

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曾写道:“中国历史从古代一路走到清朝末年,就到了三峡……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某个暴躁的士兵开枪后,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是99年前的一起偶然事件. 如同一切宏大的历史,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是必然的逻辑在作用.大清帝国不是因为甲午海战才腐朽败落,苹果即使不落在牛顿的头顶也会落在其他科学家的头顶,欧洲列强决不会仅仅为了萨拉热窝那个冲动的中学生就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的基础,是孙中山的执着.黄兴的冲刺.宋教仁的

《张居正》—— 读后总结

断断续续,这本书看了将近一个月.但是心情也随着玉娘的自尽,而感慨万千. 这本书的作者熊召政因为此书也荣获第六届的茅盾文学奖,可以看出此书的地位了. 书中内容 书共分四册,由于是下载的kindle的合订版,所以四本都放在一起了,看起来颇为费力.四册分别为: 木兰歌 主要讲述,隆庆年间高拱担任首辅,张居正与高拱之间的亦敌亦友.从最初的江西匪患,到最后的娈童事件都体现出了张居正的冷静果断. 水龙吟 这本讲述了张居正出当首辅时,遇到的一些难关——胡椒苏木折俸事件.而这本书主要就围绕胡椒苏木折俸一事,与高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今已过去432年.在明朝276的历史中,这一年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叙述方式,相当于把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像纪录片穿越过去一样,把当时的一位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从中折射出16世纪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在明朝尤其多,书中的所描述的万历皇帝,也算是一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

水火之孕育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公正.廉明的作风,受到历代的一致好评.在现代也非常需要向诸葛亮这样的治国人才. 其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其的评价引起了后代的许多争论.陈寿在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为人.执政.治军的能力后,称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如此一来,诸葛亮是否还能称为军事家呢?本文根据历史的真实情况就此作一分析. 一.诸葛亮指挥的主要战役 诸葛亮一生所亲自指挥的主要战役均发生在刘备去世后(公元223年),主要有: 1. 诸葛亮南征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