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三网融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Internet 是人类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在存储和交换信息的领域中的最大变革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性(指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有线/无线)
5.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
6.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三级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③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7.internet(互连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8.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联网,它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9.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公司都是我国最有名的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10.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11.互联网交换点IXP的主要作用就是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12.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13.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链路)和交换(转发数据))
14.计算机之间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15.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16.客户程序: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17.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8.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这是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因此线路上真正用来传输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19.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20.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21.三种交换的优缺点:
如果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传输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小于整个报文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22.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23.接入网是从某个用户端系统到互联网中的第一个路由器(也称为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种网络。
24.速率(bit/s或b/s或bps 比特每秒):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
时延: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最好的情况下为带宽)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电信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25.得到广泛应用的是非国际标准TCP/IP。TCP/IP被称为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26.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27.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同步。
2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图对应关系)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运输层: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分组叫做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29.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30.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方面的规则定义了所交换的信息格式,而协议的语义方面的规则就定义了发送者和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ixiaomaa/p/1026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