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 双向 多对一

双向多对一和单向多对一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多对一的一那端增加了到多那端的映射关联,参照模型还是顾客(customer)-订单(order)


package com.demo.model.many2one.both;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Customer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et<Order> orders = new HashSet<Order>();

	get/set

}
<hibernate-mapping package="com.demo.model.many2one.both">
    <class name="Customer" table="CUSTOMERS">
    
        <id name="id" type="java.lang.Integer">
            <column name="CUSTOMER_ID" />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property name="name"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NAME" />
        </property>
        
        <!-- 映射一对多集合属性 -->
        <!-- 
        	name:对应的多那端的属性名;
        	table:对应多那端的属性名的持久化类所对应的数据表;
        	inverse:值为true时,表示放弃维护关联关系的权力,即交由另一方管理,默认为false;
        	order-by:可以在查询时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排序,order-by中使用的是表的字段名,不是持久化类的名称,也可以写入sql函数,
        		如order-by="ORDER_NAME DESC"
         -->
        <set name="orders" table="ORDERS" inverse="true" order-by="ORDER_NAME DESC">
        	<!-- 
        		column:多那端的数据表的外键对应的列的名字;
        		foreign-key:外键的名称
        	 -->
        	<key column="CUSTOMER_ID" foreign-key="FK_CUSTOMER_ID_ORDER_ID"></key>
        	<!-- 指定映射类型,class:映射多那端的持久化类的类型 -->
        	<one-to-many class="Order"/>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这里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1. 当 Session 从数据库中加载 Java 集合时, 创建的是 Hibernate 内置集合类的实例, 因此在持久化类中定义集合属性时必须把属性声明为 Java 接口类型

2. 定义集合属性时,通常将其实例化为一个集合实现类的一个实例,这样可以避免访问这个属性时,返回null,发生空指针异常

测试实例除了关联关系不同,效果基本和单向多对一相同,所以不贴代码了

时间: 2024-10-01 03:04:44

Hibernate 双向 多对一的相关文章

Hibernate双向多对多关联

一.配置双向多对多关联 以Project类(项目)和Emp类(员工)为例: 1.创建Project类,并需要定义集合类型的Emp属性 public class Project { //编号 private Integer pid; //名称 private String pname; //定义集合类型的Emp属性 private Set<Emp> emps=new HashSet<Emp>(); public Integer getPid() { return pid; } pub

Hibernate双向多对多对象关系模型映射

1 双向many-to-many 业务模型: 描述员工和项目 一个员工同时可以参与多个项目 一个项目中可以包含多个员工 分析:数据库的数据模型,通过中间关系表,建立两个one-to-many构成many-to-many 1 create table emp 2 ( 3 eno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4 ename varchar 5 ); 6 create table project 7 ( 8 p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

Hibernate 单向/双向 多对多

Hibernate的多对多从单向和双向来分就是单向多对多和双向多对多两种. Hibernate的双向多对多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多对多的关系,举个例子,老师和学生,老师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等等,学生可以是1班的学生也可以是2班的学生,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有多个老师给他讲课,而对于每一个老师而言,他要授课的学生也有很多,像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描述成多对多了.即两个表之间,每一个表中的记录都对应另一个表的部分或全部记录的集合,这种情况就是多对多关系,而单向多对多与双向多对多的不同在于单向只是一方的

--------Hibernate框架之双向多对多关系映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在Hibernate中双向的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这次我们以项目和员工举个栗子,因为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在真实的环境下,一个项目肯定是对应着多个员工的,这毫无疑问, 那么同时,一个比较牛员工也能同时参与多个项目的开发,这就体现了双向多对多的关系. 首先呢,我们得弄清楚在底层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我们创建一个员工表(Employee)和项目表(Project)毫无疑问,那么我们要怎么体现出多对多的关系呢? 当然有很多种方法,这里我以单独提出一张关系表为例,也就是说,我单独创建一张表来

Hibernate映射多对多双向关联关系(小案例)

多对多双向关联关系(Project(工程)/Emp(员工)为案例): 步骤如下: 1.创建Project类,并需要定义集合类型的Emp属性 public class Project { //编号 private Integer pid; //名称 private String pname; //定义集合类型的Emp属性 private Set<Emp> emps=new HashSet<Emp>(); public Integer getPid() { return pid; }

hibernate(四) 双向多对多映射关系

序言 莫名长了几颗痘,真TM疼,可能是现在运动太少了,天天对着电脑,决定了,今天下午花两小时去跑步了, 现在继上一章节的一对多的映射关系讲解后,今天来讲讲多对多的映射关系把,明白了一对多,多对多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容易的,需要理清楚其数据库关系图,那么你就拿下了它.映射文件的配置还是那么些死东西. --WH 一.小疑问的解答 问题一:到这里,有很多学习者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不知道使用hibernate是不是需要自己去创建表,还是hibernate全自动,如果需要自己创建表,那么主外键这种设置也是自己设

hibernate 双向n-n

域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 双向 n-n 关联需要两端都使用集合属性 双向n-n关联必须使用连接表 集合属性应增加 key 子元素用以映射外键列, 集合元素里还应增加many-to-many子元素关联实体类 在双向 n-n 关联的两边都需指定连接表的表名及外键列的列名. 两个集合元素 set 的table 元素的值必须指定,而且必须相同.set元素的两个子元素:key 和 many-to-many 都必须指定 column 属性,其中,key 和 many-to-many 分别指定本持久化类和关联类

【SSH系列】Hibernate映射 -- 多对多关联映射

     映射原理 在数据库学习阶段,我们知道,如果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是多对多,那么我们就抽出来第三张表,第一张表和第二张表的主键作为第三表的联合主键,结合我们的hibernate,多对多关联,无论是单向关联还是双向关联都是通过第三张表,将两个表中的主键放到第三张表中做一个关联,用第三张表来解决可能造成的数据冗余问题.今天这篇博文小编来简单的介绍一下hibernate中的多对多关联映射. 在某些系统中,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用户,so,她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多对多,多对多关联

hibernate 双向 1-n(详细分析)

双向 1-n 与 双向 n-1 是完全相同的两种情形 双向 1-n 需要在 1 的一端可以访问 n 的一端, 反之依然. 域模型:从 Order 到 Customer 的多对一双向关联需要在Order 类中定义一个 Customer 属性, 而在 Customer 类中需定义存放 Order 对象的集合属性 关系数据模型:ORDERS 表中的 CUSTOMER_ID 参照 CUSTOMER 表的主键 注意: 当 Session 从数据库中加载 Java 集合时, 创建的是 Hibernate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