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理解的tcp三次握手总结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 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 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通过这样的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起可靠的双工的连接,开始传送数据。

三次握手的最主要目的是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可靠更多的是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的。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三次握手来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呢,一次不行么?两次不行么?我们举一个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进行语言沟通的例子来模拟三次握手。

第一次对话:

老婆让甲出去打酱油,半路碰到一个朋友乙,甲问了一句:哥们你吃饭了么?

结果乙带着耳机听歌呢,根本没听到,没反应。甲心里想:跟你说话也没个音,不跟你说了,沟通失败。说明乙接受不到甲传过来的信息的情况下沟通肯定是失败的。

如果乙听到了甲说的话,那么第一次对话成功,接下来进行第二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乙听到了甲说的话,但是他是老外,中文不好,不知道甲说的啥意思也不知道怎样回答,于是随便回答了一句学过的中文 :我去厕所了。甲一听立刻笑喷了,“去厕所吃饭”?道不同不相为谋,离你远点吧,沟通失败。说明乙无法做出正确应答的情况下沟通失败。

如果乙听到了甲的话,做出了正确的应答,并且还进行了反问:我吃饭了,你呢?那么第二次握手成功。

通过前两次对话证明了乙能够听懂甲说的话,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应答。接下来进行第三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甲刚和乙打了个招呼,突然老婆喊他,“你个死鬼,打个酱油咋这么半天,看我回家咋收拾你”,甲是个妻管严,听完吓得二话不说就跑回家了,把乙自己晾那了。乙心想:这什么人啊,得,我也回家吧,沟通失败。说明甲无法做出应答的情况下沟通失败。

如果甲也做出了正确的应答:我也吃了。那么第三次对话成功,两人已经建立起了顺畅的沟通渠道,接下来开始持续的聊天。

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对话证明了甲能够听懂乙说的话,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应答。

可见,两个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这三次握手的过程是必须的。

同理对于TCP为什么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我们可以一样的理解:

为了保证服务端能收接受到客户端的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前两次握手,为了保证客户端能够接收到服务端的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后两次握手。

转载链接:http://www.cr173.com/exam/Cisco_17954_1.html

时间: 2024-12-25 18:37:04

容易理解的tcp三次握手总结的相关文章

自己理解的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1.客户A要想跟服务器B进行同行,首先A发送一个同步信号SYN=1,以及传递数据序列编号seq=x,到B2.B收到A发来的信息后,向A发送同步信号SYN=1,建立响应信号ACK=1,以及想要从A上收到的数据序列编号ack=x+1,要发送给A的数据编号seq=y3.A收到B发来的信息后,向B发送响应信号ACK=1,发送给B的数据序列编号seq=x+1,要想从B上收到的数据序列ack=y+1.B收到A发来的数据后,A和B都把状态改为ESTAB状态,进行数据传输,连接完成四次挥手1.A与B在建

简述Socket,IP,TCP三次握手,HTTP协议(有助于理解、记忆和学习)

我在这里简述Socket,IP,TCP三次握手,HTTP协议(有助于理解.记忆和学习面试时方便回答) 1.socket原理 Socket支持网上点对点的通信 服务的一种技术,服务端端实现监听连接.client实现发送连接请求,建立连接后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 服务器端建立一个serversocket.设置好本机的ip和监听的port与socket进行绑定,并開始监听连接请求,当接收到连接请求后,发送确认,同client建立连接.開始与client进行通信. client建立一个socket.设置好

理解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相关知识 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可靠交付的.全双工的.面向字节流的点对点服务.HTTP协议便是基于TCP协议实现的.(虽然作为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并没有明确要求必须使用TCP协议作为运输层协议,但是因为HTTP协议对可靠性的的要求,默认HTTP是基于TCP协议的.若是使用UDP这种不可靠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运传输层协议来实现HTTP的话,那么TCP协议的流量控制.可靠性保障机制等等功能就必须全部放到应用层来实现)而相比网络层更进一步,传输层着眼于应用进程间的通信,而不是网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四次挥手(关闭连接)

相对于SOCKET开发者,TCP创建过程和链接折除过程是由TCP/IP协议栈自动创建的.因此开发者并不需要控制这个过程.但是对于理解TCP底层运作机制,相当有帮助. 而且对于有网络协议工程师之类笔试,几乎是必考的内容.因此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这两个过程. TCP数据包格式 顺序号( 32 位):用来标识从 TCP 源端向 TCP 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顺序号.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TCP用顺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序号是32bit的无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在了解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TCP的标志位,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 TCP标志位: URG:表示TCP包的紧急指针域有效,用来保证TCP连接不被中断 ACK:表示确认序号有效 PSH:表示Push操作; 所谓Push操作就是指在数据包到达接收端以后, 立即传送给应用程序,不在缓冲区排队 RST:表示连接复位请求; 用来复位那些产生错误的连接 SYN:表示同步序号, 用来建立连接;SYN和ACK搭配使用,请求连接时,SYN=

Wireshark 基本介绍和学习 TCP 三次握手

这篇文章介绍另一个好用的抓包工具 Wireshark, 用来获取网络数据封包,包括 HTTP.TCP.UDP 等网络协议包. 记得大学的时候就学习过TCP的三次握手协议,那时候只是知道,虽然在书上看过很多TCP和UDP的资料,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见过这些数据包, 老是感觉在云上飘一样,学得不踏实.有了wireshark就能截获这些网络数据包,可以清晰的看到数据包中的每一个字段.更能加深我们对网络协议的理解.对我而言, wireshark 是学习网络协议最好的工具. 阅读目录 wireshark介绍

【linux】关于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1.TCP是什么 关于OSI的七层模型 TCP在第四层——Transport层,第四层的数据叫Segment->报文 IP在第三层——Network层,在第三层上的数据叫Packet->数据包 ARP在第二层——Data Link层:在第二层上的数据,我们把它叫Frame->帧 数据从应用层发下来,会在每一层都会加上头部信息,进行封装,然后再发送到数据接收端,就是每个数据都会经过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wireshark抓到的包与对应的协议层如下图所示 Frame 36441: 物理

TCP三次握手及其背后的缺陷

概述 总结一下TCP中3次握手过程,以及其原生的缺陷 引起的SYN Flood的介绍 [1]TCP三次握手 [2]SYN Flood 1.TCP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几个概念: [1]seq:序号,占4个字节,范围[0,4284967296],由于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在一个1个TCP连接中传送字节流中国的每一个字节都按照顺序编号,此外序号是循环使用的 [2]ACK: 仅当ACK=1时确认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字段无效,并且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的传送报文段都必须要把ACK置为1

TCP三次握手 和四次挥手

1 .TCP三次握手(重点) 1.1         TCP报文字段详细说明 1.     [源端口] ---字段说明(占用16bit,即2个字节),表示网络访问来源处的端口号,即指定了发送端的端口. 2.     [目的端口]---字段说明(占用16bit,即2个字节):表示网络访问目的处的端口号,即指定了接受段的端口号. 说明:由上面可以看出,源端口和目标端口都是占用了16bit/2字节,因此也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源目标端口范围是2的16次方=65536. 3.     [序列号]---字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