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内存管理器的分配策略

STL提供了很多泛型容器,如vector,list和map。程序员在使用这些容器时只需关心何时往容器内塞对象,而不用关心如何管理内存,需要用多少内存,这些STL容器极大地方便了C++程序的编写。例如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创建一个vector,它实际上是一个按需增长的动态数组,其每个元素的类型为int整型:

stl::vector<int> array;

拥有这样一个动态数组后,用户只需要调用push_back方法往里面添加对象,而不需要考虑需要多少内存:

array.push_back(10); 
array.push_back(2);

vector会根据需要自动增长内存,在array退出其作用域时也会自动销毁占有的内存,这些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stl容器巧妙的避开了繁琐且易出错的内存管理工作。

隐藏在这些容器后的内存管理工作是通过STL提供的一个默认的allocator实现的。当然,用户也可以定制自己的allocator,只要实现allocator模板所定义的接口方法即可,然后通过将自定义的allocator作为模板参数传递给STL容器,创建一个使用自定义allocator的STL容器对象,如:

stl::vector<int, UserDefinedAllocator> array;

大多数情况下,STL默认的allocator就已经足够了。这个allocator是一个由两级分配器构成的内存管理器,当申请的内存大小大于128byte时,就启动第一级分配器通过malloc直接向系统的堆空间分配,如果申请的内存大小小于128byte时,就启动第二级分配器,从一个预先分配好的内存池中取一块内存交付给用户,这个内存池由16个不同大小(8的倍数,8~128byte)的空闲列表组成,allocator会根据申请内存的大小(将这个大小round up成8的倍数)从对应的空闲块列表取表头块给用户。

这种做法有两个优点:

1)小对象的快速分配。小对象是从内存池分配的,这个内存池是系统调用一次malloc分配一块足够大的区域给程序备用,当内存池耗尽时再向系统申请一块新的区域,整个过程类似于批发和零售,起先是由allocator向总经商批发一定量的货物,然后零售给用户,与每次都总经商要一个货物再零售给用户的过程相比,显然是快捷了。当然,这里的一个问题时,内存池会带来一些内存的浪费,比如当只需分配一个小对象时,为了这个小对象可能要申请一大块的内存池,但这个浪费还是值得的,况且这种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也并不多见。

2)避免了内存碎片的生成。程序中的小对象的分配极易造成内存碎片,给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系统中碎片的增多不但会影响内存分配的速度,而且会极大地降低内存的利用率。以内存池组织小对象的内存,从系统的角度看,只是一大块内存池,看不到小对象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实现时,allocator需要维护一个存储16个空闲块列表表头的数组free_list,数组元素i是一个指向块大小为8*(i+1)字节的空闲块列表的表头,一个指向内存池起始地址的指针start_free和一个指向结束地址的指针end_free。空闲块列表节点的结构如下:

union obj { 
    union obj *free_list_link; 
    char client_data[1]; 
};

这个结构可以看做是从一个内存块中抠出4个字节大小来,当这个内存块空闲时,它存储了下个空闲块,当这个内存块交付给用户时,它存储的时用户的数据。因此,allocator中的空闲块链表可以表示成:obj* free_list[16];

allocator分配内存的算法如下:

算法:allocate 
输入:申请内存的大小size 
输出:若分配成功,则返回一个内存的地址,否则返回NULL 

    if(size大于128){ 启动第一级分配器直接调用malloc分配所需的内存并返回内存地址; 
    else { 
        将size向上round up成8的倍数并根据大小从free_list中取对应的表头free_list_head; 
        if(free_list_head不为空){ 
            从该列表中取下第一个空闲块并调整free_list; 
            返回free_list_head; 
        } 
     } else { 
        调用refill算法建立空闲块列表并返回所需的内存地址; 
    } 
}

重新填充算法:

算法: refill 
输入:内存块的大小size 
输出:建立空闲块链表并返回第一个可用的内存块地址 

    调用chunk_alloc算法分配若干个大小为size的连续内存区域并返回起始地址chunk和成功分配的块数nobj; 
    if(块数为1)直接返回chunk; 
    else{ 
        开始在chunk地址块中建立free_list; 
        根据size取free_list中对应的表头元素free_list_head; 
        将free_list_head指向chunk中偏移起始地址为size的地址处, 即free_list_head=(obj*)(chunk+size); 
        再将整个chunk中剩下的nobj-1个内存块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空闲列表; 
        返回chunk,即chunk中第一块空闲的内存块; 
      } 
   }

块分配算法

算法:chunk_alloc 
输入:内存块的大小size,预分配的内存块块数nobj(以引用传递) 
输出: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的地址和该区域内可以容纳的内存块的块数 

    计算总共所需的内存大小total_bytes; 
    if(内存池中足以分配,即end_free - start_free >= total_bytes) { 
        则更新start_free; 
        返回旧的start_free; 
    }  
    else if(内存池中不够分配nobj个内存块,但至少可以分配一个){ 
        计算可以分配的内存块数并修改nobj; 
        更新start_free并返回原来的start_free; 
     } 
     else { //内存池连一块内存块都分配不了 
         先将内存池的内存块链入到对应的free_list中后; 
         调用malloc操作重新分配内存池,大小为2倍的total_bytes加附加量,start_free指向返回的内存地址; 
         if(分配不成功) { 
              if(16个空闲列表中尚有空闲块) 
                   尝试将16个空闲列表中空闲块回收到内存池中再调用chunk_alloc(size, nobj); 
              else  
                   调用第一级分配器尝试out of memory机制是否还有用; 
          } 
      } 
      更新end_free为start_free+total_bytes,heap_size为2倍的total_bytes; 
      调用chunk_alloc(size,nobj); 
}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free_list[2]已经指向了大小为24字节的空闲块链表,如图1所示,当用户向allocator申请21字节大小的内存块时,allocaotr会首先检查free_list[2]并将free_list[2]所指的内存块分配给用户,然后将表头指向下一个可用的空闲块,如图2所示。注意,当内存块在链表上是,前4个字节是用作指向下一个空闲块,当分配给用户时,它是一块普通的内存区。

图1   某时刻allocator的状态

图2 分配24字节大小的内存块

http://blog.csdn.net/adcxf/article/details/6437880

时间: 2024-10-10 06:51:20

STL内存管理器的分配策略的相关文章

一个利用memory block分配机制的高性能的内存管理器类

问题描述: 1.众所周知,内存管理机制几乎存在于一切优秀的系统中.这样做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改善性能:2.减少碎片的产生:3.侦测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便于调错,便于了解系统的内存使用,以对系统的架构从内存使用层面上进行设计考量: 2.我前面有文已经说明,内存管理的机制一般分为:1.预先分配大量等尺寸的块,自己维护,逐次满足对单个内存单元的请求:2.释放的内存也自己维护,以便重复使用:3.使用定长和变长机制进行内存管理. 3.本文试着以较大尺寸(4096)的内存块为分配单元,然后在一个块中利用

[C++]内存管理器--谈论如何自定义内存分配机制

内存管理器–谈论如何自定义内存分配机制 Memory pools, also called fixed-size blocks allocation, is the use of pools for memory management that allows 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comparable to malloc or C++'s operator new. As those implementations suffer from fragmentation

STL内存管理

过年在家无事看了<STL源码剖析>,开学了将看过的东西总结一下,以防忘记. 先从STL的内存管理开始总结.掌管STL内存控制的是一个叫空间适配器(alloc)的东西.STL有两个空间适配器,SGI标准空间适配器(allocate)和SGI特殊的空间适配器(alloc),前者只是对c++的new和delete进行了简单的封装.下面主要介绍的是alloc空间适配器. 一般而言,c++的内存配置和释放操作是这样的: class Foo {...} Foo* pf = new Foo: delete

stl内存管理allocator(转)

1. STL容器简介 STL提供了很多泛型容器,如vector,list和map.程序员在使用这些容器时只需关心何时往容器内塞对象,而不用关心如何管理内存,需要用多少内存,这些STL容器极大地方便了C++程序的编写.例如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创建一个vector,它实际上是一个按需增长的动态数组,其每个元素的类型为int整型: stl::vector<int> array; 拥有这样一个动态数组后,用户只需要调用push_back方法往里面添加对象,而不需要考虑需要多少内存: array.push_

SGI STL内存配置器存在内存泄漏吗?

阅读了SGI的源码后对STL很是膜拜,很高质量的源码,从中学到了很多.温故而知新!下文中所有STL如无特殊说明均指SGI版本实现. STL 内存配置器 STL对内存管理最核心部分我觉得是其将C++对象创建过程分解为构造.析构和内存分配.释放两类操作分离开来!摆脱了对频繁调用new或malloc函数想操作系统申请空间而造成的低效.其中析构操作时对具有non-trival.trival 析构函数的class区别对待也提高了效率.SGI 的两级配置器结构属于锦上添花. STL内存配置器有没有内存泄漏?

SGI STL内存配置器(一):内存泄漏?

阅读了Alexander大神的SGI STL源码,膜拜,很高质量的源码,获益匪浅.温故而知新!下文中所有STL如无特殊说明均指SGI版本实现. STL 内存配置器 STL对内存管理最核心部分我觉得是它将C++对象创建过程分解为构造.析构和内存分配.释放!摆脱了由于频繁调用new或malloc函数向操作系统申请空间而造成的低效.其中析构操作时对具有non-trival.trival 析构函数的class区别对待也提高了效率.至于SGI的两级配置器结构则属于锦上添花的类型. STL两级结构的内存配置

STL内存配置器

一.STL内存配置器的总体设计结构 1.两级内存配置器:SGI-STL中设计了两级的内存配置器,主要用于不同大小的内存分配需求,当需要分配的内存大小大于128bytes时, 使用第一级配置器,否则使用第二级配置器:对于小块的内存的分配使用第二级配置器使用分配与释放内存块的效率更高,时间复杂度为O(1): 2.两级配置器的优点: (1)使用两级配置器主要是为了避免太多的小块的内存申请导致内存空间中的内存碎片问题: (2)使用第二级配置器也可以避免太多小块内存分配导致的内存空间浪费问题,因为在申请内

图解STL内存管理的两种边界情况(STL源码剖析补充)

图解STL内存管理的两种边界情况(STL源码剖析补充) 第一种情况就是内存池剩余的小字节空间怎么处理,会不会有内存泄露,答案肯定是不会,但是这个过程是怎么处理的,以下的代码已经简化处理,直接放到VS2010里就可以运行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static const size_t __ALIGN=8; static const size_t __MAX_BYTES=128; static const size_t __NFREEL

Flink内存管理源码解读之内存管理器

回顾 上一篇文章我们谈了Flink自主内存管理的一些基础的数据结构.那篇中主要讲了数据结构的定义,这篇我们来看看那些数据结构的使用,以及内存的管理设计. 概述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探讨Flink的内存管理类MemoryManager涉及到对内存的分配.回收,以及针对预分配内存而提供的memory segment pool.还有支持跨越多个memory segment数据访问的page view. 本文探讨的类主要位于pageckage : org.apache.flink.runtime.me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