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visited的隐私保护

CSS 伪类 (Pseudo-classes)

锚伪类:在支持 CSS 的浏览器中,链接的不同状态都可以不同的方式显示,这些状态包括:活动状态,已被访问状态,未被访问状态,和鼠标悬停状态。

a:link {color: #FF0000}		/* 未访问的链接 */
a:visited {color: #00FF00}	/* 已访问的链接 */
a:hover {color: #FF00FF}	/* 鼠标移动到链接上 */
a:active {color: #0000FF}	/* 选定的链接 */

对于a标签的使用经常通过伪类来改变样式,比如hover悬停后的background背景,font-size字体大小,text-decoration文本样式(none去下划线),color字体颜色等,但是在:visited下却无法改变这么多样式。

 1 <!DOCTYPE html>
 2 <html>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title>
 6         <style type="text/css">
 7 .fi:hover{
 8     text-decoration: none;
 9     color: green;
10     font-size: 20px;
11     background-color: red;
12     border: 1px solid black;
13 }
14 .se:visited{
15     text-decoration: none;/*无效*/
16     color: green;
17     font-size: 20px;/*无效*/
18     background-color: red; /*这个按理来说应该有效*/
19     border: 1px solid black;/*无效*/
20 }
21         </style>
22     </head>
23     <body>
31         <a href="#qwe" class="fi">123465</a><br />
32         <a href="#aasd" class="se">7890</a>
33     </body>
34 </html> 

原因在于:visited的privacy concerns隐私保护。原文链接

许多年前,CSS:visited曾是一种查询用户历史记录的途径,它自身并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当其与js中的getComputedStyle()联合,便可以通过你的历史记录找到你去过哪里。其速度可达到210,000 URLs每分钟,那么就有可能获得你大量的历史信息或者通过指纹打印复制你的身份。由于浏览器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记录,这种方法可以暴露你相当一部分浏览信息。??(不该看的别看)。

哇靠,那群牛逼的人当让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天天在哪些网上下资源啦,所以他们开始着手保护用户ziji的隐私。好吧,他们是这么做的。

  • 将getComputedStyle方法变性,总是返回values就好像用户从没访问过这个网站。(不过我没试过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将:visited阉割,只能用于修改color,background-color,border-*-color,outline-color,以及部分的fill和stroke属性,其他属性则被:link代替。并且不能用rgba(),hsla(),transparent这些颜色。

翻译的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来打我脸。??

时间: 2024-10-14 21:25:14

CSS中:visited的隐私保护的相关文章

【经验】在CSS中定义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顺序

以前用CSS一直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最近给一个本科同学做的项目里面.出现一些问题,搜索引擎查了一些网站和资料,发现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给出的结果我试了试,大部分都不正确. 给出我试的顺序,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代码 A:link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visited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COLOR: #ff7f24; text-decorat

【经验】在CSS中定义超链接样式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的顺序

以前用CSS一直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最近给一个本科同学做的项目里面.出现一些问题,搜索引擎查了一些网站和资料,发现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给出的结果我试了试,大部分都不正确. 给出我试的顺序,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a:link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visited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color: #ff7f24; text-decoration

具有隐私保护的分布式云数据库中聚合查询的多阶段协议-多级分离查询处理(MSQP)协议

ElGamal密码系统.多级分离查询处理(MSQP)协议 1.介绍 当多个数据库所有者希望通过创建分布式云数据库以协作方式使用其单独的云数据库时,可能需要创建并维护一个具有隐私保护的超大型分布式云数据库,但不允许共享其个人中包含的机密数据数据库. 例如,大量的记录可以存储在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中,该数据库结合了来自不同医院甚至几个不同国家的数据.这种类型的数据库可以由世界卫生组织管理,并且可以是巨大的.未经患者法律许可,可能会阻止不同的医院重新分配其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所有者位于不同国家的情况下,其中

关于css中伪类及伪元素的总结

css中的伪类和伪元素总是混淆,今天参考了很多资料,也查看了部分文档,现将伪类及伪元素总结如下: 一.由来: 伪类和伪元素的引入都是因为在文档树里有些信息无法被充分描述,比如CSS没有“段落的第一行”.“文章首字母”之类的选择器,而这在一些出版场景里又是必须的,这一情况下出现的.引用标准中的话: CSS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pseudo-elements and pseudo-classes to permit formatting based on infor

加密软件为何选择红线隐私保护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人们对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很多普通办公人员及个人都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加密软件来辅导完成一些文档文件的加密保护,加密软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行业,随着加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市场上的加密软件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最近几年,国家对于加密软件市场也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一些加密技术不过硬的软件也被淘汰出局,红线隐私保护系统作为免费透明加密软件,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那么红线隐私保护系统有什么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加密软件为什么要选择红线隐私保护系统呢? 1.    适用范围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之 CSS中a链接的④个伪类为何有顺序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之 CSS中a链接的④个伪类为何有顺序 在CSS中,a标签有4种伪类,分别为: a:link, a:visited, a:hover, a:active 对其稍有了解的前端er都知道,4个伪类是有固定顺序的(LVHA),否则很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效果. 大部分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顺序死记硬背. 熟记顺序,无疑是写样式时最快捷的方法,牛人们的记忆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我见过有酱婶的:lv的包包hao,这倒是实话. 比较奇葩的,我在baidu上输入lvha,竟然自动关联出鹿

css中关于超链接的部分学习心得

在<精通CSS>一书中,作者对于超链接部分的解说.1.在CSS中,两个规则的优先级一样高的时候,后定义的规则优先,所以对于超链接的几个伪选择器,一般的顺序是:a:link,a:visited,a:hover,a:focus,a:active:这个不用专门去记下来,当你做上几个简单的例子之后就会记下来了,实践出真知啊~2.可以用简单的图片来做出更炫的CSS超链接效果来,例如下划线.还可以做一些特殊的图标来表达连接的与众不同与样式.3.在CSS3中,可以通过子字符串匹配来寻找元素,更省力地完成更灵

CSS中伪类选择器及伪元素

1.伪类选择器 在CSS中,最常用的伪类选择器是使用在a(锚)元素上的几种选择器,它们的使用方法如下: a:link{color:#FF0000;text-decoration:none} a:visited{color:#FF0000;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color:#FF0000;text-decoration:none} a:active{color:#FF0000;text-decoration:none} 2.伪元素选择器 伪元素选择器不是针对真

关于Win 10的隐私保护政策

近日,有人责怪Win10收集用户信息,其实这种指责并不公平,比如:"Privacy Groups Claim Microsoft Uses Windows 10 as Big Brother to Read Your Emails". 今年2月,微软为了柯塔娜的诞生修改了公司的隐私保护政策(Update Privacy Policy),声称:"We do not collect info without your consent(准许)". 企业老板在外面搞&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