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导论笔记 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

任何比较排序在最好情况下都要经过Ω(nlgn),即比较排序的下界为Ω(nlgn)。

合并排序和堆排序都是渐进最优的。

要突破Ω(nlgn),就要进行非比较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和桶排序都有非比较的一些操作来确定排序顺序,它们可以达到线性运行时间。

这三种排序都是以空间换时间。应用的不广,先不细看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ckson-zhou/p/8419798.html

时间: 2024-08-02 02:07:17

算法导论笔记 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的相关文章

【算法导论】学习笔记——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

本章节主要证明对包含n个元素的输入序列来说,任何比较排序在最坏情况下都要经过omega(nlgn)次比较.从而证明归并排序和堆排序是渐近最优的.同时,介绍了三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计数排序.基数排序和桶排序. 1. 排序算法的下界在确定排序算法的下界时,借助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模型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它可以表示在给定输入规模情况下,某一特定排序算法对所有元素的比较操作.对于比较操作,假定元素互异,因此仅使用小于等于和大于比较操作符.典型的决策树模型如下图所示:显然,n个元素,n!种不同排列,均

算法导论学习笔记——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

任意一种比较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运行时间下限是Ω(nlgn) 计数排序 假设n个输入元素中的每一个都是介于0到k之间的整数,k为某个整数,当k=O(n)时,计数排序的运行时间为Θ(n) 1 //输入数组A[1..n],存放排序结果数组B[1..n],临时存储区C[0..k] 2 COUNTING-SORT(A,B,k) 3 for i←0 to k 4 do C[i]←0 5 for j←1 to length[A] 6 do C[A[j]]←C[A[j]]+1 7 for i←1 to k

算法导论 第8章 线性时间排序

合并排序和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gn),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平均情况下是O(nlgn),这些排序算法都是通过对元素进行相互比较从而确定顺序的,因此都叫比较排序. 比较排序可以看做是决策树(一个满二叉树),因为每一次比较都是一个分支.n个元素的序列,其排序的结果有 n! 种可能(n个元素的全排),所以这个决策树有 n! 个叶子结点,假设树的高度为h,则有:n! <= 2^h,所以h >= lg(n!) = Ω(nlgn).一次比较排序就是从决

算法导论笔记第6章 堆和堆排序

堆排序结合了插入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有点:它空间复杂度是O(1), 时间复杂度是O(nlgn). 要讲堆排序,先讲数据结构"堆" 堆: 堆是用数组来存放一个完全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假设数组名是A,树的根节点存放在A[1].它的左孩子存放在A[2],右孩子存放在A[3] 即:对于某个下标位i的节点,它的左孩子是A[2i],  右孩子是A[2i+1].  父节点是A[i/2] PARENT(i) return ?i/2? LEFT(i) return 2i RIGHT(i) return 2i

算法导论9.2以期望线性时间做选择

#include <stdint.h> #include <time.h> #include <iostream> #ifdef __linux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endif void swap(int64_t* A, uint64_t i, uint64_t j) { int64_t tmp = A[i]; A[i] = A[j]; A[j] = tmp; } int64_t par

算法导论 第二十二章: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针对有向无回路图DAG)是深度优先搜索的一个应用,其结果图中所有顶点的一个线性排列. 伪代码如下: EG: 拓扑排序完整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iomanip> #include<string>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UDG 0 #define DG 1 #define WHITE 0 #define GRAY 1 #define

算法导论 第八章 线性时间排序(python)

比较排序:各元素的次序依赖于它们之间的比较{插入排序O(n**2) 归并排序O(nlgn) 堆排序O(nlgn)快速排序O(n**2)平均O(nlgn)} 本章主要介绍几个线性时间排序:(运算排序非比较排序)计数排序O(k+n)基数排序O() 第一节:用决策树分析比较排序的下界 决策树:倒数第二层满,第一层可能满的二叉树,它用来表示所有元素的比较操作{于此来分析下界},忽略控制,移动操作 1:2 #A[1]和A[2]比 <= 走左边 >走右边 <3,1,2> 最后的结果 下标对应排

算法导论-- 线性时间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

线性时间排序 前面介绍的几种排序,都是能够在复杂度nlg(n)时间内排序n个数的算法,这些算法都是通过比较来决定它们的顺序,这类算法叫做比较排序 .下面介绍的几种算法用运算去排序,且它们的复杂度是线性时间. -------------------------------------- 1.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采用的方法是:对每个元素x,去确定小于x的元素的个数,从而就可以知道元素x在输出数组中的哪个位置了. 计数排序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是稳定的,即对于相同的两个数,排序后,还会保持它们在输入数组中的

算法导论第八章线性时间排序

一.线性时间排序算法历史概览 计数排序首先是由 Harold H. Seward 于1954年提出,而且他还提出将计数排序和基数排序进行结合的思想:基数排序是L.J.Comrie于1929年首次在一篇描述卡片穿孔机文档中提出的一种方法,它是从最低有效位开始,对一个有多位数组成的数进行排序的方法:而桶排序的基本思想则由E.J.Isaac和R.C.Singleton于1956年提出的,之后很多研究人员在这三种算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又进一步改进,到了今天一个很成熟.很通用的地步. 二.O(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