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工作原理
什么是ajax?
ajax 的全称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其中,Asynchronous 是异步的意思。从全称中就可以看出AJAX = 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AJAX 是一种用于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AJAX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传统的网页(不使用 AJAX)如果需要更新内容,必需重载整个网页面。
使用 AJAX 的应用程序案例比如有:新浪微博、Google 地图、开心网,123rf网站等等
ajax是基于现有的Internet标准,所包含的技术
1.CSS和XHTML (给数据定义样式)。
2. DOM(信息交互和动态显示)。
3.XMLHttpRequest(和服务器进行异步通信)。
4.avascript(绑定和调用)。
ajax原理和XmlHttpRequest对象
Ajax的原理简单来说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来向服务器发异步请求,从服务器获得数据,然后用javascript来操作DOM而更新页面。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从服务器获得请求数据。XmlHttpRequest就是javascript可以及时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和处理响应,从而不阻塞用户。达到无刷新的效果。
XMLHttpRequest的属性:
> onreadystatechange:每次状态改变所触发事件的事件处理程序;
> responseText:从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字符串形式;
> responseXML:从服务器进程返回的DOM兼容的文档数据对象;
> status:从服务器返回的数字代码(状态码),比如常见的404(未找到)和200(成功);
> status Text :伴随状态码的字符串信息;
> readyState: 对象状态值:
0 (未初始化) 对象已建立,但尚未初始化,尚未调用open方法;
1 (初始化) 对象已建立,链接读取中,但尚未调用send方法;
2 (发送数据) 请求已接收读取,send方法已调用,但是当前的状态及http头未知;
3 (数据传送中) 已接收部分数据,因为响应及http头不全,这时通过responseBody和responseText获取部分数据会出现错误;
4 (完成) 数据接收完毕,此时可以通过通过responseXml和responseText获取完整的回应数据。
由于各浏览器之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主要体现在IE和其它浏览器之间,所以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下面是我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的方法。
//获取显示文本的对象var ms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g"); function checkUserFn(){ //获取要传送的对象的值 var usern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name").value // 1 创建xhr对象(XMLHttpRequest) var xhr = null;//创建xhr,初值为空 //非IE浏览器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if(window.XMLHttpReques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IE浏览器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if(window.ActiveXObject){ xhr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2 打开ajax链接通道,配置参数(请求方式,请求地址url,同步or异步)。 xhr.open("POST",url,true);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msg.innerHTML = "数据正在加载...";
if (xhr.status == 200) {
document.write(xhr.responseText);
}
}
}
//3 发送请求
xhr.send();
}
其中要注意的是
a、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类型;
b、post和get请求的url地址和传递的参数写法不一样;
c、传输方式,false为同步,true为异步。默认为true;
为了增强自己对ajax的理解,写了这篇博文,把我理解的知识也分享给大家,刚开始写,有很多不足,欢迎来吐槽,指出不足,想要更详细了解,可以去http://www.cnblogs.com/mingmingruyuedlut/archive/2011/10/18/2216553.html,很感谢这篇博文博主的详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lIng-52/p/828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