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4,17章读书笔记

一、前言

经过上一次的阅读经验,这一次再阅读起来便顺畅得多了,顾名思义,这两章就是在讲我们如何在项目开发合作过程中更加顺利,软件工程既然有着“工程”二字,那就说明它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软件工程离不开团队合作,而团队合作的最简形态就是两人合作。



二、分析与问题

引用:

              既然代码复审能发现这么多问题,有这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代码复审的状态,那不是很好么?事实上,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为什么不把一些卓有成效的开发方法用到极致(  Extreme  ),让我们无时无刻地使用他们。

                                                                                                                       ——P78

问题一:随时进行的代码复审是否可以进行选择进行定期的审查?

发现代码中的Bug是很难的,在别人的代码找到的Bug更难。根据我查阅的资料表明,代码审查人员找到Bug和可维护性、可读性问题的比例是25:75,故为了不使资源浪费,消耗在了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等问题上和Bug上的代码审查时间分配就显得很重要。而且代码复审是在互相沟通中进行讨论的,而不是相互对抗。代码如果是按照代码规范进行,这样就可以减小成员在阅读代码时的负担,对于可读性问题审查的负担就会降低,进行模块化设计也可以对代码的可维护性问题减轻负担,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bug了,在降低了可维护性、可读性问题查找负担之后,代码复审任务量也就相对降低,相对于随时进行的代码复审,我认为可以适当选择一个时间间隔进行代码复审,比如一天、三天不等。这样能够使项目进度不至于减慢,项目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我找到了一部分的代码复审要求

问题二、团队中的成员定位与角色是否存在可变动的情况?

经过查阅资料找到了一张项目团队分工图,看起来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并不存在任务可交叉的情况。



三、后记

通过阅读我也知道了很多在团队合作的项目开发中所需要的注意事项,比如代码的命名方式等,而且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们也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和任务,这样才能使团队的绩效达到最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oftwarewly/p/8665689.html

时间: 2024-12-08 16:21:49

构建之法4,17章读书笔记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第一章读书笔记

工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介绍了软件工程里的一些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几个阶段.软件工程的特殊性.目标以及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连接计算机硬件和传统机械工程的一个桥梁.起先,我所认为的软件工程单纯的只是编程,通过算法实现正确的输出而已.但在构建之法的第一章中,我认识到会写程序只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个完整的项目,应该在需求分析,软件构架设计.代码实现.程序测试.软件发布运营及维护每个阶段都尽职尽责,并结合用户体验去完善软件的每一个

《构建之法》第4.17章读书笔记

<构建之法>第4.17章读书笔记 第四章 原文语句: 异常不能跨过DLL或进程的边界来传递信息,所以异常不是万能的. 提出问题: 1.什么是DLL?DLL是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网上说法: DLL是Dynamic Link Library的缩写,意为动态链接库.在Windows中,许多应用程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它们被分割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动态链接库,即DLL文件,放置于系统中.当我们执行某一个程序时,相应的DLL文件就会被调用.一个应用程序可有多个DLL文件,一个DLL文件也可能被几个应

构建之法第三章读书心得

在构建之法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初级软件工程师有以下几个成长阶段: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 5.实际成果 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你的衡量标准:1.项目.任务有多大? 2.花了多少时间? 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书笔记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的第一章,受益匪浅.本来我对软件的了解只是处在最基本层面,通过阅读本书,我对软件工程的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的过程.软件工程包括下列领域: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和下列学科相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管理学.数学.项目管理学.质量管理.软件人体工学.系统工程.工业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人们在开发.运营和维护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体系.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17章读书笔记

第十七章  设备与模块 一.四种内核成分 设备类型:在所有 Unix 系统中为了统一普通设备的操作所采用的分类. 模块: Linux 内核中用于按需加载和卸载目标码的机制. 内核对象:内核数据结构中支持面向对象的简单操作,还支持维护对象之间的父子关系. sysfs :表示系统中设备树的一个文件系统. 二.设备类型 Linux系统中,设备被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块设备——是可寻址的,寻址以块为单位,块大小随设备不同而不同;支持重定位(seeking )操作,也就是对数据的随机访问 块设备的例子有硬盘.

构建之法第五章读书心得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团队和流程.团队简而言之就是开发一个软件工程的团队,那么团队究竟怎样在一起开发这一软件便有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比如所有人都一起做的一窝蜂模式,但这样模式弊端很大,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结合起来的成果可能还没有单人做的进度快.慢慢的发展出了一些其他的模式,比如我们在学校中,一个学霸主力,其他人打酱油,但这并不好.之后也出现了明星模式,社区模式等更好的模式 写了再改模式:这种便是我们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不管代码怎么样,先写出来,甚至连语法错误都没有考究,整体做完后再针对问题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书笔记之——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在敏捷的大旗下,我们可以看到好几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我们在这里主要分析Scrum这个方法论. 从Scrum方法论中分析,敏捷开发一共分四步: 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Product Backlog Backlog翻译成"积极的工作","待解决的问题","产品订单".产品负责人主导大家对于这个Backlog进行增删改的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时间估计为天. 第二步:决定当前的冲刺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书笔记---刘艺凌

1.概论 开篇就讲到一个概念即: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书中说到,程序指的是源程序,也就是基于数据结构上的实现算法,这是我们软件学生的基本功.程序员需要对代码不断编写,程序越来越庞大,就需要源代码管理.程序是要正确运行的,就需要软件测试.我们写的程序需要让别人的看得懂,就得运用程序理解.程序总会出现BUG,就需要软件维护.掌握一系列过程需要一个项目经理,称为项目管理. 所以,构建管理(数据结构+算法),源代码管理,软件测试,软件维护,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这些环节构成了软件工程. 我们在学校做一些小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书笔记之——需求分析

人们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需要软件来解决人们的需求.人们的需求有很多,那么如何清晰的了解人们的需求,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会产生用户的需求分析. 如何了解用户的软件需求呢? 1.获取和引导需求 软件团队需要找到软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和挖掘他们对软件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出软件的需求.软件团队需要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引导出需求. 2.分析和定义需求 这是指对从各个方面获取的的需求进行规整,定义需求的内涵,从各个角度将需求量化. 3.验证需求 软件团队要跟利益相关者沟通,通过分析报告.技术原型.用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