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亦称产业部门间分析。它由美国W.里昂惕夫于1936年最早提出。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2.1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的定义及量化方法
2.1.1影响力系数
在专利生产的投入产出框架下,影响力系数是指第j个技术领域增加一个单位的专利产出时,对技术网络中的各领域所产生的需求拉动和波及程度。
首先,为阐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专利的生产技术结构,引入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直接消耗系数aij,即为每生产一件j技术领域的专利所要引用(消耗)的i技术领域的专利量。
(i ,j=1,2,3,…n) (3)
由此可知 ,将其带入公式(2)后经整理可得 X=(I-A)-1Y,此为里昂惕夫模型,是投入产出分析中最核心的公式[[ii]]。
然后,得到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I-A)-1,即昂惕夫逆矩阵,借此全面揭示各技术领域之间的关联关系,反映为获得单位最终专利产品对各技术领域总专利产出的需求量。矩阵B的列和则表示第j个技术领域生产单位最终专利产品时对各技术领域的拉动作用之和,即反映该技术领域在技术网络中的影响力大小。
最后,为便于比较各技术领域拉动作用的大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得到影响力系数Vj:
(j=1,2,…,n) (4)
当Vj=1时,表示第j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拉动作用达到了各领域的平均水平;当Vj<1时,表示第j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拉动作用低于各领域的平均水平;当Vj>1时,表示第j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拉动作用高于各领域的平均水平,拉动作用较强。
2.1.2感应力系数
在专利生产的投入产出框架下,感应力系数是指当其它各技术领域均增加一个单位的专利使用时,第i个技术领域由此而感受到的需求程度,也就是需要第i个技术领域提供的全部投入量,即该技术领域对各技术领域专利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
首先,引入反映各技术领域专利分配情况的直接分配系数hij,其含义是第i个技术领域的单位专利产出中,第j个技术领域能分配到的专利份额。
(i ,j=1,2,3,…n) (5)
由此可知 ,将其代入公式(1)后经整理可得X‘=Z‘(I-H)-1,此为Ghosh模型。从中得到完全感应系数矩阵G,即G=(I-H)-1,反映了增加值和总产值通过分配系数所建立的联系。矩阵G的元素gij表示第j个技术领域增加一个单位专利投入所引起的第i个技术领域专利总量的产值。
最后,经过标准化处理得到感应力系数Ui。
(i=1,2,…,n) (6)
当Ui=1时,表示第i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需求感应度达到了各领域的平均水平;当Ui<1时,表示第i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需求感应度低于平均水平;当Ui>1时,表示第i个技术领域对技术网络的需求感应度高于平均水平,拉动作用较强。
[[i]]王智琦,陈悦,姜照华,刘则渊.前沿技术与核心技术识别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5,11:1612-1620.
[[ii]]陈锡康,杨翠红. 投入产出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