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后联想

  我在《暗时间》这本书获益匪浅,当然这本书有一些局限性,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位软件领域的大师,所以书中所有的道理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领域,但是大方向都差不多,书中提到演绎和推理需要足够的已知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合理的联想获取,让我想到和时下最热的大数据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数据也是必须有足够的可用数据,进行分析,训练模型,然后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这里也顺带一提:贝叶斯,贪心算法,线性代数,运筹学,图,分类、聚类、神经网络相关等算法等相关知识。有空的话还是充实自己,这些还是很枯燥但有用的东西,绝大多数的算法和数据结构都是从操作系统底层得来的经验,这是计算机的根本,万剑归宗的最高境界,虽然我也根本不看这些,又难又烦还看不懂。

  后端东西由于涉及到服务器,服务器又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算法,集群的通信,网络,所以它的格局必然广阔。先列举一些细节的知识点:  以JAVA为例,涉及到多线程,单例,多例,阻塞IO,非阻塞IO,同步,异步等等,每一块都得花心思琢磨,多例里面可能有多线程的存在吗,还是多线程就是为单例而生的,那一个进程拥有多少资源,spring启动一个服务的话算什么,一个进程吗,一次请求算什么,启动一个线程吗,spring容器如何操作,tomcat底层如何运作;阻塞IO,非阻塞IO,同步,异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网上说得准确吗,自己又碰不到这样的场景,怎么办。多线程下面发生的各种光怪陆离的问题,状态没加锁被修改了,加了锁程序跑慢了,明明用了concurrent类库,为什么还是出问题?这些只是本地,到了服务器,分布式多节点,问题更大,tomcat的配置都得注意,虽然有运维,但是还是要出错,sessioncookieName莫名的返回了。这些当然只是基础,往深了,有负载均衡,缓存,IO瓶颈,这些很多网上宏观理论都看的很爽,其实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提供一个思路,有一句我是认同的:一切不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都是扯淡。

  以上我也并没有全搞清楚,但是我相信只要深刻的理解过,研究过,那么会有不一样的飞跃。很多工具,框架的核心设计理念,运作原理都很雷同。关于设计模式我想说的是新人往往接触不到设计模式这些东西,所以经常故意乱套,显得很高大尚,从而遭到前辈们的批评。我想说的是:对于新人的做法,我表示完全支持,前辈们有前辈们的看法,但是我们要有我们的主见,我们本就是为了学而用。 我们就是要用,起码用会了一些,用熟了了一些,并且知道它们大致的套路,很多前辈们他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设计模式,所以他们看到我们乱用就会说我们强行使用。对,像我们这种小白能用还是尽量用的好,试想一下,如果你都从来没用过,然后项目中基本不用,自己又不刻意用,如何进步,遇到适合设计模式的场景,又怎能将复杂的问题便简单呢?

  说到大数据,就简单的和大家聊一下这个东西, 我在上一家单位实习的时候,所在部门就是大数据部-数据挖掘组,大致说一下我认为的一些观点:

1> 网络爬虫,是大数据获取的途径,各种爬,舆情垂直元搜索,涉及很多工具,自动登录,通过cookie欺骗网站去爬,爬下来的话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为nlp、datamining做准备。

2>nlp,主要是lucene,开源最热是es和solr,难点是对中文语义的处理,当然中间还有很多,衔接网络spider的数据和datamining的中间件。

3>datamining,难点对于数据的训练模型,需要扎实的算法,是终极目标,也是得以变现的核心所在。

4> java_web对于这个部门而言并不复杂,开发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门户,可以让用户更好、更直接的了解后台的东西。 这四者是一个顺序承接的关系。这既是整个团队的整个流程,产通过这种流程诞生。

大数据这一块,还推荐Logstash+Redis+Elasticsearch+Kibana+Nginx搭建日志分析系统这个很火,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巨海量。

时间: 2024-10-13 11:33:54

暗时间读后联想的相关文章

读《暗时间》的很多摘抄与很少感悟

一.如何思考与学习 1.思维之外的道理与知识,都是零 无论是从书上看到的,别人跟你讲的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道理,只要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就很难真正理解,变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2.永远不要相信,“只要你……就一定能……” 宇宙是不稳定的,事情的结果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自身因素,环境也很重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坚持不一定会胜利,好好工作不一定能升职加薪. 但是自身因素比外界因素更加可控,改善自身因素是必要不充分的 3.反思 我们常常发现别人的问题,却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少会把自

我们一起读《暗时间》

本文转载自 黯羽轻扬 但纯属原创! 人其实就是一台高配置的计算机(注意:是“高配”而不是“高效”).我们也有CPU而且是双核的,一个强大的核负责处理手头的任务,另一个则位于潜意识,但潜意识中的运算核心功能要稍差一些.所以我们虽然能够一心二用甚至多用,但在同一时刻我们只能专注于单一任务.我们也有内存,有cache,当我们全神贯注的时候,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记忆就会被装入cache,此时就可以才思泉涌.滔滔不绝.而最近发生的事情被放在内存中,稍加思索就能想起来.至于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则被存放在硬盘中,需

读《暗时间》有感

不同的人,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与惊喜.在接触和尝试去了解的过程中,就会深有其感. 说实话,如果不是毕设的导师推荐看<暗时间>这本书,我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更不必说看了.每个人接触到的东西不一样,所知道的和所思考的点会很不同.对于我来说,在某方面会是一种推动作用.大学四年,已经在第四年了,看过的博客不算少,但每一次看都是因为需要完成一个任务:也在几个论坛上注册过,但发现自己都好久没去关注过了:有在各种因素下想写博客的冲动,但都因自己各种不靠谱的理由放弃了.这次也是类似的情况

读《暗时间》总结

国庆花了一两天的时间把刘未鹏的<暗时间>粗略地读了一遍,该书是思维学和方法论方面的一本通俗读物,整本书给我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就是: 1.我们要无时不刻地思考,睡前思考,走路思考,饭前饭后思考,上厕所也要思考,要时刻留一两个问题在脑袋里,让你的小CPU时刻保持运转状态,充分利用好"暗时间",这样你就会比别人多出一大块的生命.表面上看,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地平等的,但是如果你充分利用好"暗时间"的话,你的时间将是别人的数倍之多. 2.你要比别人多往前看

读《暗时间》随笔一

<暗时间> ?在毕业设计导师推荐下,开始阅读<暗时间>这本书籍了. 暗时间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天真地以为这是一本讲关于时间的书籍,但是在我阅读了第一章之后才知道这还是一本有关于心理学的书籍.认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是这本书第一章的一句话,我对这句话有着很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也告诉了我"暗时间"这个东西的概念.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你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的不

读《暗时间》随笔二

<暗时间> 高效地记忆与学习 ?在我们学习的时候给自己设计一个进度条会更加有利于学习.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后才弹出一个完成的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的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直接把程序关了了事.这种事时常发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学习时要做好自己的规划,这样能让我们在学习时不会感到焦急和不安,也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了.同时在你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不妨多利用互联网,用群体的智慧,看看别人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办的,不要仅仅因为一是摸不着头绪,找

读《暗时间》初感——压力

我读<暗时间>这本书的时间并不长,也才读了第一篇暗时间,但对于其中的观点我却很认同,当中的一些观点我也曾想到过,只是虽然意识到了很多东西,也有过许多的想法,却从没有真正的去执行过,总想着明天开始怎么做,到最后不了了之,失败了之后又不断的后悔,想着当初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明明成功的方法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相信也有一部分读者与我的想法一样,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缺少一种动力,一个让人不得不那么做的理由,换个说法就是压力,就如同赛车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只要向着前方,猛踩油门就能到达终点,可是,却发现没油了

读《暗时间》笔记

1.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暗时间> 2.浪费时间的根源在于:1)躲避困难2)拒绝学习之外,还有更为隐蔽的另外一个3)混淆工具和问题.     --<工具是工具,问题是问题> 3.工具归工具,问题归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有用的东西.     --<工具归工具,问题是问题> 4.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读《暗时间》的思考

最近几天,把刘末鹏先生写的<暗时间>这本书看完了.感觉收获颇多,故在此写下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发,介绍了关于我们思维思考中的一些局限性,从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中得出了我们思维不足的原因所在.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特别是心理学这方面的书籍,有时间的朋友可以把这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看,感觉应该是很不错的!他介绍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思考,关于人性,关于人的心理,关于我们思考的思维过程.介绍了自己平时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让人学到很多.谈到思维的局限性,我发觉自己身上就存在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