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蒙OS的特性看华为应对封锁的策略

关于鸿蒙OS(操作系统)的介绍已经很多了,也是大家广为关注的,但是我觉得鸿蒙OS的特性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技术方向还有华为应对外在挑战的策略更有意思。

什么是鸿蒙OS?

先说名字。鸿蒙有开天辟地的意思,英文名Harmony是音译,和谐的意思。对内霸气侧漏,对外低调温和,对心理的拿捏非常地准确。感觉Harmony的名字更好一些,毕竟为物联网而生,能让万物互联,和谐互通才是它最应该做的。

先简单看一下鸿蒙OS主要的特性。华为的一句话总结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当下在软件领域,微服务和分布式系统非常流行。看样子,操作系统层面也开始走这个方向了 - 微内核,分布式。

微内核是相对于PC的操作系统来说的,比如Linux,Windows。传统PC操作系统管理所有的资源,比如文件,显示,音频等等,非常庞大复杂;微内核是指内核被做成了独立的比较小的模块,可以针对不同硬件设备进行选择性地部署。简单的理解比如说智能音箱上需要的功能模块比PC上需要的功能模块要少,那么就可以不部署没必要的模块。Google正在做的Fushia也是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应该是鸿蒙直面的竞争对手。

分布式OS华为号称是第一个做的,是指可以用一个用户账号统一使用所有安装了鸿蒙OS的硬件设备。你可以在手机上控制智能音箱,也可以在电视上使用手机的摄像头。给用户的感觉就是,OS是相同的,但是硬件设备是分布的。你可能会说这还需要操作系统啊,我做个App也能做到,但是鸿蒙OS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了这种能力,开发互联互通的功能更统一和方便。具体的实现方式是,鸿蒙做了一个分布式软总线,进行硬件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并且创建了“精简协议”作为信息交互的协议,可以极大的提升数据交互的性能。

为鸿蒙OS配套的有方舟编译器,把不通类型的代码(C,C++,Java,JavaScript,Kotlin等)编译成可执行代码。还有自己的开发环境,可以一次开发自动适配不同设备的UI等。鸿蒙OS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兼容Android应用和开源。Android App迁移到鸿蒙非常简单,余承东说只要1-2天。

被动应对or主动反击?

5G,物联网时代马上就要到了。估计很快智能家具设备就会变成标配了,各种智能设备都能联网,手机做为中心可以控制所有设备。物联网的想象空间也很大,就像有了智能手机,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App;有了物联网的基础,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使用的场景。我们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见到了技术推动下的时势造英雄,正如华为,小米等的崛起,相信依托已经建立起来的硬件优势、生态优势,它们也会是物联网时代的主导。

从鸿蒙OS的特性以及配套来看,鸿蒙OS主要还是为了物联网而创造。华为在物联网方面有领先的5G技术,由它主导的物联网接入标准(HiLink协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现在又有了适用于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以及配套的开发环境、编译器等。手机应该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手机是控制的中心,和消费者联系最紧密。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全球第二。华为对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整个链条都掌控了,但是手机操作系统除外。

鸿蒙OS看似是为了物联网,它担负的应对Android封锁的使命更重要。因为有它,所以才没有被封锁。如果Android不能用了,可以直接使用鸿蒙。但是操作系统的生态不是短时间就能建立的,当下任何想和iOS和Android硬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看看当年微软的Windows Phone就知道了。所以鸿蒙OS必须兼容Android App并且能非常容易的把Android App迁移过来。

但是鸿蒙OS仅仅是被动的应对封锁吗?我认为华为的眼光放得更远。华为具有手机市场占有率,5G技术,物联网布局的优势。这些优势在当下可以慢慢蚕食Android的份额,在将来物联网市场爆发的时候,谁能知道开源的鸿蒙OS会不会动摇Android和iOS的地位呢?

作者公众号(码年)扫码关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fengzhang/p/11333944.html

时间: 2024-11-08 20:53:34

从鸿蒙OS的特性看华为应对封锁的策略的相关文章

5G能带来什么改变-从鸿蒙OS说起

背景 从5G投票事件开始,开始关注5G.许多文章都说到5G的特点有速度快.时延低,其中,时延低是最重要的特点.然而,时延低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2G是短信的时代,3G促成了语音视频,4G促成了短视频.直播,那么5G能促成什么?有的说是自动驾驶. 带着这个疑问,生活依然继续着. 一.关于华为云电脑 之前媳妇换手机,买了华为mate10 pro,我有空就会拿过来玩玩,偶尔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有一天,我看到华为推出了“华为云电脑”应用,媳妇的手机刚好能试用.我于是就试用了一番,没有什么卡顿,电脑配

鸿蒙OS横空出世-----

(一) 环球时报报道:华为正在集中测试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一新款操作系统在国内市场命名为“鸿蒙OS”,在海外市场命名为“Oak OS”,或在8月份或9月份推出.(2019) 换句话说,再过两个月,鸿蒙,这个华为潜伏多时的自主操作系统.全体18万名华为儿女的心血结晶,就要正式走上了世界舞台! 鸿蒙,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自主操作系统,正式诞生了! (二) 开天辟地,万物生长!鸿蒙的横空出世,命中注定就是要来取代安卓系统! 有人或许要问:安卓与苹果这两大操作系统,树大根深,鸿蒙有什么底气来取代安卓? 1

从任正非讲话,看华为手机的战略走向(转)

近几日,坊间热传任先生讲话<任正非谈消费者BG战略:华为不要盲目对标苹果.三星和小米>,褒贬皆有.因其影响力的巨 大,一些朋友来电讨论,希望听听我的观点.最近本来想集中精力系统梳理一下我们对企业及其管理之道的理解,也在深入思考小米.三星和华为等企业成长历史对 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准备完整阐述有关企业战略.变革和管理的问题.但是任先生的这篇讲话的深意实在超乎想象,甚至可能是华为整体战略的调整,实在不忍错 失一次和大家讨论学习的机会. 尝试解析之,但囿于自身功力及信息局限,或有偏差,希望得到大家指

鸿蒙OS与谷歌Fuchsia

鸿蒙,意在“开天辟地”,它的征程是物联网.跨终端,是一款战略性产品.它真正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Fuchsia. 根据Fuchsia中文社区的介绍,在安卓和 Chrome OS 两大操作系统之外,谷歌正在进行第三款操作系统的开发,命名为Fuchsia.它并不基于 Linux 内核,而是基于谷歌全新开发的一款名叫 Magenta 的内核. 综合当前信息,谷歌希望通过Fuchsia来接入多终端,完善生态圈,也是面对物联网而准备的.比如未来能无缝运行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

【安全】华为应对APT新思路:&quot;被动堵&quot;变&quot;主动围&quot;

[IT168 应用]8月15日消息,日前,华为参加2014趋势CIO峰会上,与近300位全球云计算领导厂商.国内领先行业,知名企业的CIO.CSO就云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大数据安全.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华为还分享了华为安全解决方案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安全协防理念,帮助企业构筑纵深防御体系,应对APT攻击,保护关键信息资产的安全. 当前,一种有组织.针对特定目标.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的新型威胁出现,使企业网络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攻击也被称为APT(Advanced Per

从“假如有以下几种价格10,20,50,请你代码实现将他们排序输出”看着设计模式中的策略模式

今天重温了一下策略模式,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本人只是技术渣渣,所理解的东西的难免会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是错误,还请各位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不喜请勿吐槽 定义:策略模式属于设计模式中的对象行为型模式,它将用到的算法单独抽象成一个单独的类.通常,我们在多个类完成同一件事情,仅仅完成的方式不同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这种设计模式. 举例: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假如有以下几种价格10,20,50,请你代码实现将他们排序输出"这种题目的时候,很快就写出了以下代码,写之前还不忘了问一下

巨头纷纷进击人工智能,看华为小米们如何探索未来

在2016年5月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发表了著名的"华为进入'无人区'"讲话.任正非说,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任正非又说:"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在2016年8月12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

从2018数博会看华为云智能“黑土地”长啥样?

(上图为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 "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2018年3月,任正非在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2012实验室管理团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华为)要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和推动者,这将是一个持久的.充满挑战的历史过程."其中,华为的研发"要坚持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强大的'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就像东北的黑土地." "黑土地"一说,最早源自任正非在2017年底的公司内部邮件,重点提到华为未来的使命

从OpenCV3.0新特性 看PCL库的发展

首先说一点,PCL之OpenCV,两者之间是很相通的,就如各个编程语言,你若精通一门,则让你去学另外一种编程语言,我想你会很快上手的. 视觉与激光扫描的融合,机器人视觉,更好的模式识别算法,性能优化无止境(IPP,GPU,OMP),感知计算,认知计算,深度学习的应用等等. Tex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by Lluis Gomez HDR by Fedor Morozov and Alexander Shishkov KAZE/A-KAZE by Eugene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