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事后分析

目录

  • 【Gamma】事后分析

    • 设想和目标
    • 计划
    • 资源
    • 变更管理
    • 设计/实现
    • 测试/发布
    •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 总结
    • 照片

【Gamma】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网站)希望帮助同学们完成大二学年的物理实验,包括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处理及最终实验报告生成。除此之外在Beta阶段我们也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设计性实验。
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定义的比较清楚,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也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在Gamma结束后我们达到了目标:

  • Markdown模板报告生成功能完整接入到网站中,所有实验都可使用Markdown模板生成报告;
  • 移动端对于普通用户的功能实现完善;
  • 设计性实验复习页面正常运行;
  • 完善了大量测试、文档、注释等等;

由于Gamma阶段起初的进度滞后,我们Gamma阶段交付的时间也有所延误(约2天),但由于Gamma阶段工作主要针对开发者进行,对用户的影响不大。用户量方面原计划设计性实验页面访问量达到500,截止展示日为止访问量为422,还是有部分差距。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与Alpha阶段相比软件工程质量是有提升的。首先是在GitHub项目管理方面,我们每个issue的关闭基本都附有对应的交付内容(commit、博客链接、设计内容等)。其次在任务进行时组员采用结对的方式进行编程,并在每天晚上开会时对进度进行统一梳理。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用户量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团队在项目发布后的推广方面力度不足(之前在物理实验大群中进行推广的后果比较尴尬),仅仅通过朋友圈转发的方式推荐效果一般。

用户对重要功能接受程度尚可,设计性实验页面访问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也达到了80%。我们离目标还是近了。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如果重来一遍,在推广方面团队可能会更大胆一些,努力在人多的一些地方进行推广,从而让用户量能够继续上升。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多听取用户的意见,以对网站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计划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Beta阶段的计划时间还是非常充足的,我们对Markdown以及移动端功能进行了完善的计划。Gamma阶段由于发布和计划在同一周,计划的时间较为紧张。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计划阶段团队试行的方式是首先由PM进行任务的分配,然后由大家各自对自己的任务进行计划,最终由团队统一讨论后得到执行的最终计划。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原计划的工作都做完了。

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总体来说Beta和Gamma阶段做的事情都比较有价值,或是实现功能或是提升软件整体的质量。可能在某些过程中走了弯路(例如单元测试、修复设计性实验在移动端的小问题),但总体来说都是有价值的经验。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在Beta/Gamma阶段我们对每个任务都定义了对应的交付内容,在任务完成关闭issue时需要将对应内容补充在issue当中。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总体来说整个项目按原计划进行。唯一的进度落后位于Gamma阶段开始时,很多课程和大作业蜂拥而上对所有的组员都产生了影响,使得项目进度在开始一周停滞不前。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预留了三天的缓冲区。缓冲区还是起到了作用,弥补了上述Gamma开始时进度延误的问题。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在计划时会根据团队成员的时间分配进行任务的分配,并将比较简单的任务放在时间不富裕的时候做。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相比于Alpha阶段不明确的计划来说,明确的计划的确让任务进行有迹可循,目标也更加明确。如果再来一遍,我们会在Gamma开头阶段对任务进行更详细的拆分,使得进度更加明确。

资源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项目资源来说:服务器方面资源够,但对于一些知识来说找到的文档和博客都不是非常详细。

时间/人力资源来说:不够。尤其临近期末大家其他课程也开始忙碌了,时间资源不太充足。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Beta/Gamma阶段的任务估计时间根据任务对应的成员自行估计得出,由于任务分配时会将相似的任务分配到同几个人身上,因此大家对任务完成的难度及预期时间估计也更加准确。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测试的时间是充足的,尤其是在Gamma阶段我们的部分团队成员专注于进行单元测试、接口测试等内容。文案方面在Gamma阶段主要面临的是文档的编写,这部分由于编者对项目比较熟悉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基本而言各位组员对于自己的任务完成的效率都较好,对于某些成员遇到困难的情况,会有其他的成员帮助其解决问题。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因此总体来说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同一个人做。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遇到一些开发上的难题除了自己埋头钻研外,也应该尝试求助一下别人,或许能够更快解决问题。

比如测试方面我们应当寻求一些外界的帮助,从而能够更快度过踩坑的时间。

变更管理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即使在Beta/Gamma阶段部分例会在网上召开,信息也能很快传达给大家。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首先确定该阶段整体需要实现的功能,例如Beta阶段需要实现“Markdown报告生成“。然后视每部分功能针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推迟甚至抛弃某些功能。例如Beta阶段我们将Markdown报告生成在控制台中的接入推迟到了Gamma阶段, 除此之外我们抛弃了Markdown报告收藏的功能,以与原先的Latex报告生成区分开。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有定义:

控制台在新增Markdown功能后原有功能不受影响,可正常增加/修改/发布实验,可以编辑已有的Markdown模板。主页公告栏仅有管理员可编辑,所有人可以看到编辑的结果。

工程质量方面尽可能完善单元测试,增加易于理解的注释,解耦代码中写死的配置信息,修订已有的文档并增加新的文档来帮助新同学上手。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能,和往常一样对于一些组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员会帮忙尝试解决。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针对功能的定义在计划时做的要足够详细,这样能够捕捉到一些在开发时容易遗漏的问题,减少变更的产生。

如果再来一遍,我们在计划时会尝试进一步明确功能的取舍。

设计/实现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设计在计划以及开发的初期完成,由对应模块的开发者完成。事后来看是合适的时间和人,因为设计和实现的工作能够无缝衔接。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在Markdown报告生成部分的确遇到了设计选择按钮部分模棱两可的情况,最终的解决办法是设计者明确其设计思路并由团队讨论决定。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在后两个阶段团队引入了单元测试、接口测试还有针对新功能的性能测试。测试工具还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在开发新功能时成员会一并写好单元测试的代码,减小了后续测试的压力。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Bug仍然积压在社区和实验端对接的部分。这部分考虑到社区应用较少且解决难度较大,最终团队考虑暂时不解决这些问题。

在发布后我们找到了一处关于控制台的Bug,即编号不能为0开头。这部分是因为对应功能引用了往届写好的代码,并且测试中也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在后两个阶段由于团队开发中出现了很多结对的情况,因此复审主要有结对的同学单独进行。代码规范方面与上个阶段相比开发时成员会更注意代码风格的统一性。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设计者在遇到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应当尽早提出并与大家讨论。设计部分遇到的不明确情况应当先明确后再编码实现。

如果再来一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更加细化每个功能的效果。

测试/发布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团队的测试计划仍然是在最后进行整体的验收测试,同时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对自己的模块进行自测。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进行了。包括所有功能的验收和复查,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之前功能的回测。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单元测试我们采用了PHPUnit完成了对大多后端控制器的测试。

接口测试使用了Postman,并将测试样例进行了导出,以方便之后的同学使用。

性能测试:见下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在Beta阶段我们引入新功能后尝试使用Jmeter对新功能和原有功能两个接口进行了性能方面的测试。

总体来说测试工作是有用的,尤其是在进行少量变更后运行测试即可知道功能是否正常。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发布过程中没有遇到太多问题。

一个小插曲是临近发布时PM误用了PHPUnit的同步功能,不小心把开发服务器的代码搞乱了,对单元测试的运行有少量影响,不过这些影响很快都被修复了。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开发中的测试会减轻之后测试以及debug的压力。先写测试代码再写逻辑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如果再来一遍,我们可能会在Beta阶段就开始这种测试驱动的开发模式,并尽早尝试使用各种测试工具。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在后两个阶段团队尽管发生了人员变动,但角色分配仍按照大家的专长或之前做过的工作来进行,即尽量不让大家接触陌生的内容。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尤其是在某些成员遇到问题时其他成员或结对的成员能够及时帮忙。在每天scrum例会时也会讨论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合作方面的问题主要通过私下交流以及scrum meeting时的讨论解决。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我认为仍然处于第二级(管理级):在项目实施上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有资源准备,权责到人,对整个流程有监测与控制。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我认为团队经过后两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了规范的阶段,大家各司其职并且互帮互助,针对项目有着共同的目标。

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1. 团队努力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功能,在软件质量方面也下了很多工夫,使目前项目对将来的开发者也更加友好。
  2. 团队在软件工程方面执行的更加规范,并且在团队开发的过程中也引入了诸如结对这样的模式,效率比Alpha阶段要高一些。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1. 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人来构建项目。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开发过程中很多功能我们都是完整交给单独的个人或两个人来完成,其他组员会尽可能提供帮助。
  2. 工作的软件是首要进度度量标准:团队成员在每天例会时都会以当前功能能不能跑为衡量标准。

照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rdchoice/p/11089074.html

时间: 2024-10-26 07:00:16

【Gamma】事后分析的相关文章

集美大学网络1413第十五次作业成绩(团队十) -- 项目复审与事后分析(Beta版本)

题目 团队作业10--项目复审与事后分析(Beta版本) 团队作业10成绩 --团队作业10-1 Beta事后诸葛亮  团队/分值 设想和目标 计划 资源 变更管理 设计/实现 测试/发布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总结 全组讨论的照片 团队成员在Beta阶段的角色和具体贡献 合计 1 1 1 1 1 1 1 1.5 0.5 1 10 六个核桃 1 1 1 1 1 1 1 1 0.5 1 9.5 NO.NE 1 1 1 1 1 1 1 1 0.5 1 9.5 六指神功 1 1 1 1 1 1 1

Alpha阶段事后分析报告

Alpha阶段事后分析报告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网站能够采集专业化社区中的问答数据.高质量课程资源.专业技术文档中的内容,为使用者提供一体化的.精准的.高质量的搜索内容2.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计划得比较仓促3.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分析可行性以及向学长以及有经验的老前辈咨询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不一致未达到预期

团队作业10——复审和事后分析(Beta版本)

团队作业10--事后分析(Beta版本) http://www.cnblogs.com/newteam6/p/6953992.html 团队作业10--复审(Beta版本) http://www.cnblogs.com/newteam6/p/6985781.html

M1事后分析汇报总结

学霸网站项目Postmortem结果 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学霸网站为计算机学习提供了一个网上基地,在这里你可以上传下载公共资源,你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搜索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搜索标签来查看标签下的网页.主要的用户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从事计算机领域工作的人. 2.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计划,时间还可以. 3.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

团队Beta阶段事后分析

团队Beta阶段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用户的休闲娱乐问题,为用户提供好玩的模拟经营类的游戏,游戏主题是软件开发公司的成长历程.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我们的功能达到了基本目标,总共5个功能做了3个,但没有按照原计划按时交付延期发布,并因此用户没有达到基本目标.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

第八组Postmortem事后分析

第八组Postmortem事后分析 一.团队成员总结的改进和教训 隆晋威:Beta阶段完善架构设计,分工更加明确,文档更丰富,交流带来开销减少.Alpha技术选型不固定,分工混乱,没有方便的测试引擎,部分模块耦合严重. 付千山:Alpha阶段工作较少,主要进行技术积累,由于考试,工作进度稍慢:Beta阶段学到了很多东西,debug能力大大加强,Commit数量.代码量及处理问题的经验积累也有所提高. 欧阳炳濠:Beta阶段中,不同于Alpha阶段.Alpha阶段中主要做的是游戏界面的基本逻辑功能

【Alpha】事后分析

目录 [Alpha]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计划 资源 变更管理 设计/实现 测试/发布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总结 照片 [Alpha]事后分析 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的软件(网站)希望帮助同学们完成大二学年的物理实验,包括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处理及最终实验报告生成. 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定义的比较清楚,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也有清晰的描述. 详见 Alpha展示博客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团队作业10——事后分析(Beta版本)

一.设想和目标 1.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我们软件是帮助教师和助教收集查看实验报告并解决实验报告的抄袭问题,基本用户有两个:1.教师或助教:2.学生. 2.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我们基本达到了大部分目标了,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还没解决 3.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

项目复审与事后分析

Beta阶段复审 小组名字和链接 优点 缺点和bug报告 最终排名 RunningGuys http://www.cnblogs.com/RunningGuys/p/6944521.html 1.提供方便快捷明确的注册与登录界面: 2.界面整洁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3.简单.易上手,能让用户更容易地使用软件. 1.输入正确帐号密码后,第一次按登录按钮时会因与服务器连接失败而提示登录失败,直接第二次按才能成功登录. 2.只能显示经纬度而不能显示具体的地理位置,约炮的难度就变的比较大了,比较大家都不